【4018】跌蕩一百年:中國企業1870-1977
(吳曉波著,中信出版社,59.4萬字,2017年12月第3版,116元<全二冊>)
△共6部:[1]1870-1910,留著“辮子”的洋務運動;[2]1911-1927,唯一的“黃金年代”;[3]1928-1937,國家主義的回歸;[4]1938-1948,抗戰與掙扎;[5]1949-1958,沸騰的開局;[6]1959-1977,以“革命”的名義。
〇辜鴻銘本人是一個很有趣的“矛盾標本”.他早年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德國萊比錫大學,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臘、馬來等9種語言,據稱獲得過13個博士學位。他的英文水平號稱“晚清第一”,可同時他又是一個極端的舊學捍衛者,終生長辮青衫,到了民國也死活不肯剪掉那條“尾巴”。他贊同一夫多妻制。在其等人的儒家傳統理念中,西方的商業主義精神是一切萬惡的根源,必須徹底消滅才會令社會太平,國泰民安。
〇在世界經濟史上,1870年正是全球化的開始之年。(蘇伊士運河正式開通)。
〇英國人羅伯特·赫德(1835-1911)前后當了48年的大清海關總稅務司——海關總署署長。
〇李鴻章《絕命詩》(1901年):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〇張謇1909年在江蘇省咨議局演講: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的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〇魯迅1929年北京演講:一切的夢想,最好都趕快丟掉,這辦法也很不少。最要緊是,要把眼光放大些、放遠些,更要放平些、放低些。
〇1934年2月,蔣介石宣布發動“新生活運動”,大意是講究“忠孝廉恥”,小節到不打麻將、不吐痰,多吃維生素等。蔣說:“我現在倡議的新生活運動是什么呢?簡單地說,就是要使全國公民的生活完全軍事化,這樣他們可以培養勇敢和敏捷、吃苦耐勞,特別是統一行動的能力和習慣,最后他們就可以隨時為國家犧牲”。
〇費正清研究中國問題60年,被公認是西方思想界的“頭號中國通”,甚至是一個“皮美骨中”的西方人。著作有:《劍橋中國史》《中國:一個新的歷史》《觀察中國》《美國與中國》等。1991年去世。
〇卞之琳1935年《斷章》: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〇陳寅恪1945年《聞日本乞降喜賦》:念往猶來無限感,喜心題句又成悲。
〇在近現代的百年企業史上,出現了三個很典型的官商,一是胡雪巖,二是盛宣懷,三是孔宋家族。
〇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同月,北京與莫斯科就中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達成共識,蘇方同意幫助援助中國156個大型工業項目,這就是中國企業史上影響深遠、長期被神秘氣氛籠罩的“156工程”。
〇胡耀邦:“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〇對于一個國家而言,任何一段歷史,都是那個時期的國民的共同抉擇。
上一篇:走向歷史的深處:馬克思歷史觀研究
下一篇:辯證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