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誓第四
牧誓第四
【原文】
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受戰于牧野,作《牧誓》。時甲子昧爽[77],王朝至于商郊牧野[78],乃誓。王左杖黃鉞[79],右秉白旄以麾[80],曰:“逖[81]矣,西土之人!”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82],司徒、司馬、司空[83],亞旅、師氏[84],千夫長、百夫長[85],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86]。稱爾戈[87],比爾干[88],立爾矛[89],予其誓。”
【注釋】
[77]甲子:甲子日。昧爽:太陽還沒有出來的時候。
[78]商郊:商都朝歌的遠郊。
[79]杖:拿著。黃鉞:是王權的象征。鉞,斧子。
[80]秉:執持,拿著。旄:旄牛尾。麾:通“揮”,指揮。
[81]逖:遙遠、遠。
[82]冢君:邦國的君主。御事:邦國的治事大臣。
[83]司徒、司馬、司空:官名。
[84]亞旅、師氏:官名。亞旅,上大夫;師氏,中大夫。
[85]千夫長、百夫長:官名。千夫長,師的主帥;百夫長,旅的主帥。
[86]庸、蜀、羌、髳(máo)、微、盧、彭、濮(pú)人:當時西南方的八個諸侯國。庸,在今湖北房縣境內;蜀,在今四川西部地區;羌,在今甘肅東南地區;髳,在今甘肅四川交界地區;微,在今陜西郿縣境;盧,在今湖北南彰縣境;彭,在今甘肅鎮原縣東;濮,在今湖北房山。
[87]稱:舉。戈:戟。
[88]比:排列。干:盾牌。
[89]矛:兵器。
【譯文】
周武王率戰車三百輛,虎賁軍三百人,以及數千諸侯聯軍,與商紂在牧野郊外大戰,戰前誓師即《牧誓》。在二月五日的黎明時刻,武王率領軍隊到了商的離都城朝歌郊外一個叫做牧野的地方,就在那里舉行誓師大會。武王左手拿著黃色的青銅大斧,右手拿著指揮用的白色旗子,說:“辛苦了,你們這些從西方遠道而來從征的將士們。”武王說:“啊!我們尊敬的友邦國君以及諸位官員和各部落從征的將士們!舉起你們的戟,排好你們的盾,立好你們的兵器,我們的誓師大會就要開始了。”
【原文】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90];牝雞之晨,惟家之索[91]。’今商王受惟婦[92]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93],昏棄厥遺王父母弟不迪[94]。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95],是崇是長[96]?是信是使[97],是以為大夫卿士[98]。俾[99]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100]。今予發[101]惟恭行天之罰。今日之事,不愆[102]于六步、七步,乃止齊焉[103]。勖哉夫子[104]!不愆于四伐[105]、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勖哉夫子!尚桓桓[106],如虎如貔[107],如熊如羆[108],于商郊[109]。弗迓[110]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爾所弗勖[111],其于爾躬有戮[112]!”
【注釋】
[90]牝(pìn)雞無晨:晨:晨鳴。母雞不報曉。這里指婦女不可參與朝政。
[91]索:空,敗落。
[92]婦:指妲己。
[93]昏:輕蔑,輕視,看不起。祀:祭名。答:問。
[94]遺:僅存的。迪:用。
[95]逋逃:就是逃走。逋,逃亡、逃跑。
[96]是:就。崇:尊敬。
[97]信:信任。使:用。
[98]大夫卿士:官名。
[99]俾(bǐ):使。
[100]奸宄(guǐ):犯法作亂的意思。
[101]發:武王的名。恭行:恭敬地執行。
[102]愆(qiān):過,指超過,越過。
[103]止齊:止而齊,整頓軍隊。
[104]勖(xù):勉力,認真地遵守。夫子:將士。
[105]伐:擊打。
[106]尚:副詞,當。桓桓:威武的樣子。
[107]貔(pí):豹一類的猛獸。
[108]羆(pí):熊的一種。
[109]于:往。
[110]迓:禁止。克:能夠。役:幫助。西土:指的就是周。
[111]所:若。
[112]躬:身。戮:懲治。
【譯文】
武王說:“古人說過:‘母雞是不應當在早晨打鳴的;如果母雞在早晨打鳴,這個家庭就要敗落了。’現在商王紂只是聽信婦人的話,輕蔑地拋棄了對祖宗的祭祀,對于祭祀的大事不聞不問;昏庸無道,竟然對僅存的同宗的長輩和同宗的弟兄不加進用。反而只對四方許多逃亡的罪人崇敬、提拔、信任、使用,任用這些人做卿士大夫一類的官。他們殘暴地對待百姓,在商的國都任意犯法作亂。現在我姬發恭敬地按照上帝的意志來討伐商紂了。今天的這場戰斗,在行進中不超過六步、七步就停下來,把隊伍整頓一下。勇敢的戰士們,努力吧!在刺殺中,不超過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刺殺就停止下來,休整一下。努力吧!勇敢的戰士們,要威武雄壯,像虎、豹、熊、羆一樣勇猛,在殷商國都的郊外大戰一場。不要殺掉殷商軍隊中前來投降的人,以便使這些人為我們服務。努力吧!勇敢的戰士們。假如你們不努力作戰,我就要懲治你們!”
【解析】
牧野之戰的戰場在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縣以南七十里處)。《牧誓》是周武王在牧野之戰前的誓師辭。從那些整齊排比的句式看,這篇誓詞經過后人加工,但所記內容則是可信的。誓詞記載伐紂時間在“甲子昧爽”,這一點得到了利簋銘文的證實。誓詞歷數殷紂王三大罪狀:聽信妲己的意見;不留心祭祀神鬼、祖先;不重用比干、箕子和微子啟等人;重用逃亡的罪人。這在當時足以稱為彌天大罪,不容寬赦,單是其中一條就當誅伐。進而申明戰場紀律,號召戰士奮勇殺敵。正因為如此周武王才會得到那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連遙遠的西南方的八個諸侯國也前來助戰。
從力量對比上看,周武王統率的五、六萬軍隊顯然不是紂王十七萬大軍的對手。但武王的軍隊是“仁義之師”。因而力量對比在冷兵器時代不一定是戰爭取勝的絕對因素,完全可以利用其他條件,變不利為有利,變弱小為強大。歷史的經驗的確值得注意。人心的向背是個永遠不可忽略的關鍵因素。這次決戰周武王大勝,殷王朝徹底覆滅,周武王建立周朝。所以《牧誓》就顯得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上一篇:尚書《洪范第六》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尚書《甘誓第二》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