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顧志華
《清朝通志》又名《皇朝通志》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時三通館臣奉敕編修。本書無本紀、列傳和年譜,僅有二十略。起止年代同于《清朝通典》,兩書互相重復之處也不少,其作用與價值相仿。卷首有凡例十二則。
《清朝通志》二十略,略名和《通志》、《續通志》完全一致。計有:《氏族略》十卷、《六書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禮略》十二卷、《謚法略》八卷、《器服略》六卷、《樂略》二卷、《職官略》八卷、《選舉略》三卷、《刑法略》六卷、《食貨略》十六卷、《藝文略》八卷、《校讎略》八卷、《圖譜略》二卷、《金石略》七卷、《災祥略》三卷、《昆蟲草木略》二卷。但細目根據實際情況作了刪簡或增補。刪簡的如《都邑略》,《通志》載四裔,此書僅載清統治區域;《謚略》,《通志》分為三等二百又十品,此書僅錄尊謚與賜謚;《金石略》,《通志》分載泉幣、鐘鼎彝器款識和諸家碑刻,此書只收御定諸帖及奉敕石刻。增補的如《天文略》,此書細述歷數、儀象,比《通志》全面;《地理略》,此書備載各地河流,比《通志》詳細。有特點的如《六書略》,記有滿、蒙、回等多種文字;《七音略》,以漢滿梵音翻切配合十二譜。無特色的如《藝文略》、《校讎略》、《圖譜略》,大都錄自《四庫全書》目錄。總的來說,各略的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全書對研究清前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情況很有幫助,是一部有用的工具書。
《清朝通志》的成書年代與版本情況完全同于《清朝通典》。最常用的本子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清朝通志》影印精裝一冊。解放后,還沒有新的本子產生。
上一篇:顧志華《清朝通典》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王瑞明《清經世文編》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