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志根
《南村輟耕錄》三十卷,元朝末年陶宗儀撰,是廣泛記載元末社會各方面情形的一部重要筆記,有較高的史料份值。
陶宗儀,字九成,號南村,元末明初浙江黃巖人,后遷居松江。該書是作者在松江時所作。作者于元末投考進士不中,此后絕意仕途,以耕讀自適,潛心研讀文史和從事著作。耕讀之余,常休息于樹陰,采摘樹葉做筆記,寫完一篇即貯放于盎內。十年間,積累了十來盎書葉,抄錄下來編成三十卷,題曰《南村輟耕錄》。
全書共記事五百八十五條,涉及面很廣。所謂“上兼六經百氏之旨,下極稗官小史之談”(見該書孫作序);“上自廊廟實錄,下逮村里膚言”(見該書毛晉跋)。六合之內,朝野之間,天理人事,各種奇聞,都一一采而錄之。諸如天文歷算、地理氣象災異、歷史文物、典章制度、掌故、宗教迷信、人情風俗,以及小說戲劇、詩詞歌謠、書法繪畫等等,無所不載。其中尤以記元朝的典章、掌故和元末農民起義事最詳,對研究元朝的歷史和文學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例如,卷一記載元朝宗室世系,蒙古人、色目人、金人、漢人(指原金朝統治下的人民)所屬氏族名稱,以及元朝統治者采用漢法,始立朝儀、科舉制度,尊崇孔子等;卷二的《置臺憲》、《五刑》,卷七的《官制資品》,卷二十一的《宮闕制度》等條目,對了解元朝的政治制度都是有幫助的。又如,卷二十三的《撿田吏》具體而生動地記述了江南農民受封建剝削之苦;卷二十四《黃道婆》,比較真切地記述了黃道婆從崖州(今海南島)學得紡織技術在松江一帶廣泛傳播的情形,都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再如,卷十九《闌駕上書》條,記民謠:“奉使來時驚天動地,奉使去時烏天黑地,官吏都歡天喜地,百姓卻啼天哭地”;卷二十三《醉太平小令》記:“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卷二十七載《扶箕詩》:“天遣魔軍殺不平,……殺盡不平方太平”等等,都活生生地揭露了元朝貪官污吏的罪惡和社會政治的黑暗,呼出了人民的不平之氣和怨恨之聲。卷二十九《紀隆平》等條目,記元末韓山童等農民起義,張士誠等起兵反元的事較詳,也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該書所載,多為當時之事,且有的是作者親自耳聞目睹,記敘具體生動,語言樸素自然,一般說來,材料是較為可信的。但有些事是傳聞而已,未作撿核,不足為憑,其中謬誤也不少,如所載發宋諸陵事,就是一例(見該書彭瑋跋)。
該書有元刻及明刻本多種,以《津逮秘書》本較好。1923年武進陶氏影印元刻本,1959年中華書局以陶氏本為底本,斷句重印,收入《元明史料筆記叢刊》,是目前較流行的版本。
上一篇:崔曙庭《南史》和《北史》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崔曙庭《南齊書》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