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其
《佛國記》一卷,作者釋法顯。
法顯是東晉時期后秦的僧人,俗姓龔,平陽武陽(今山西襄垣)人,三歲便度為沙彌。公元399年(后秦弘始元年),自長安西行,歷盡辛苦,終到達印度,學梵書梵語,取得了一些佛經,又到佛陀出生地迦毗羅衛城(今尼泊爾的蘭毗尼村)巡禮。后來隨商船沿海道而還,險遭不測,公元412年(東晉義熙八年)回到牢山(今山東青島嶗山)登陸。
法顯此行前后經歷了十五年,去時花了六年,在印度停留六年,海道返回歷時三年,途中經歷了三十余國(包括西域的一些小國)。《佛國記》一書就是記載他此行的經歷。此書又名《法顯傳》,作者或作法明,以明代顯,是唐朝人為避中宗之諱所改。
全書只一卷,一萬多字,但其價值較高,是研究當時中國與印度等國交通及印度笈多王朝時代歷史的重要史料,所以《佛國記》有不少外文譯本。材料算是第一手的,基本可靠。《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不必盡實”,曾舉一例說:“于闐即今和闐,自古以來,崇回回教法……而此書載其有十四僧伽蘭,眾僧數萬人,則所記亦不必盡實。”這是《提要》作者自己搞錯了,回教的成立和西域崇回教,當是唐以后的事,法顯時代當地佛教流行倒是可靠的,當然不必拘泥于數萬,極言其多罷了。
本書以天竺為中國,以中國為秦土邊地或漢地,是因為佛教自尊的緣故。讀者應該注意。
上一篇:張翼之《五代會要》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王瑞明《元豐九域志》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