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瑞明
《元豐九域志》十卷,是宋代歷史地理名著。宋真宗時,李宗諤、王曾先后編寫了《九域圖》,書名有“圖”字,實際上書內沒有繪一幅圖,名實不符。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都官員外郎劉師旦,以州縣名號,多有更改,提出了重修的要求。神宗采納這一意見,命王存負責,曾肇、李德芻協助,改寫《九域圖》,不僅書名改“圖”為“志”,而且充實了內容,反映了新的情況,疆域道路的數字比舊書清楚得多,新書先講一州的境界,繼述鄰近區域的距離,使互相關聯,但又不彼此混淆。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書成,把成書之年的年號加在書名前,叫《元豐九域志》。
《元豐九域志》所記的地區總共有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軍三十七,監四,縣一千二百三十五,分為十卷。卷一開始寫的是四京。卷十為省廢州軍、化外州、羈縻州。州縣皆依路分述。先列府州名稱及其簡單沿革,再分地里、戶、土貢。每縣下詳載鄉鎮、名山、大川。各個項目都寫得很簡潔,其中較詳細的是“地里”,把區域的大小用里程標明,如東京開封府至各邊界的里程,東為二百四十五里,西為一百一十五里,南為二百一十五里,北為一百里,還注明距南京、鄭州、陳州、滑州、毫州、潁昌府、曹州、衛州的里程。
本書最受重視的是“土貢”這一項目。這是一個嶄新的項目,為其他同類書所望塵莫及;各地的土貢物品,頗有參考價值。如東京開封府、南京應天府一帶土貢的物品是綾、紗、絹、麻黃、酸棗、磁器、席等,名目較多,數量較大;河東路各州土貢物品,名目既少,數量亦小,不過僅有甘草、蜜、蠟、麝等數種而已;憲州土貢只列“麝五兩”。福建路的土貢物品,則為茶、蕉布、葛布、紵、綿、蠟燭等,都是這一地區的特產。成都府路、利州路一帶土貢物品中精品較多,有花羅、春羅、單絲羅、綢、絹、綾、錦,還有高紵布、葛布、班布;不少府州土貢是“麩金”。凡金不自礦出,自然融結于沙土之中,小者如麥麩,因稱麩金。名貴藥材如羌活、當歸、天門冬、黃連等也是土貢物品,成都府路土貢物品中有雜色箋五百張。土貢物品的種類、數量,對研究宋代的政治、經濟都是重要史料。
全書行文簡潔了當,真實可靠,正如王存在序言中所云“文直事核”。宋代人對這部書非常重視。民間有一種版本,多出“古跡”一門,因此有新舊《九域志》的區別。公元193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叢書集成初編》中有《元豐九域志》五冊。
上一篇:金其《佛國記》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吳志根《元典章》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