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顧志華
《中外歷史年表》,翦伯贊主編,齊思和、劉啟戈、聶崇歧合編。1958年北京三聯書店出版,1962年中華書局根據原版重印,1979年中華書局再次重印,改正了一些排印中的錯誤。這是一部比較詳細的中外大事年表,是研究中國史、世界史必不可少的工具書。
此書上起公元前4500年,即傳說中的遠古時代,下迄1918年。內容十分豐富。凡歷史上各個王朝的盛衰興廢以及重大的政治、軍事事件、經濟文化方面的史實,基本上都已包括在內。全書按照年代順序編排,以公元紀年為綱,下分中國史和外國史兩個部分。中國史部分,公元紀年后列出干支紀年和各朝帝王年號紀年,分立時期的年號,如三國、南北朝,分崩離析時期的年號,如五胡十六國、五代十國,皆并列一格,下再按月記錄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大事。外國史部分,首先標出國名,各國排列次序是自東而西,首列朝鮮,次列日本、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各國,然后是非洲、歐洲國家,最后是美洲、大洋洲國家。各國國名都用括號標明,國名下再述史事。例如公元755年,中國史部分注明乙未,唐天寶十四載,下記正月、二月、四月、六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的史事,八月記“免本年租庸”,十一月記“安祿山發所部兵及同羅、奚、契丹、室韋十五萬反于范陽”。外國史部分列出新羅、阿拉伯、拜占庭帝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史事,意大利記“倫巴人違約犯羅馬”。對于歷史事件的選錄,編者著重注意了以下六個方面:(1)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2)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的改革和重要法令的頒行;(3)敵對階級間的矛盾斗爭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4)重要的科學技術發明與發現;(5)國際間和民族間的相互關系;(6)著名歷史人物的生卒年代。重點突出,材料全面,很見功力。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努力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點比較正確,這是很可取的。由于全書敘事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優點很多,所以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特別是把中國史和外國史按年代對照排列,可以顯示出歷史事件自己的發展和它們彼此之間的交錯關系,從而揭示出歷史事件在其發展過程中的脈絡。這對歷史研究工作者特別有用,提供了便利。
此書還有續編,亦名為《中外歷史年表》。記敘1919年至1957年底的中外大事。編者同前,體例也完全一致。1959年北京三聯書店出版,1963年中華書局根據原版重印。中國史部分1949年以前標出中華民國紀年,史實比較詳盡,外國史部分則力求簡單明了。續編同正編一樣,也具有很大的價值。
上一篇:王瑞明《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顧志華《中西回史日歷》(附表例)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