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美國意象派*詩人。生于阿肯色州的小石城。在哈佛大學讀過書,但沒有取得學位便離開了。他努力學習法語,對法國詩歌有一種偏愛。這一點,給他的詩作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他在波士頓住過一段時間,后來繼承了一筆可觀的財產,于是他立即移居歐洲。1908-1933年他一直住在歐洲。他后來回到美國。1950年死于故鄉。
在倫敦,他參加了意象派詩歌運動。1913年他出錢印了五本自己的小詩集。艾·龐德*在《新自由女性》上發表文章,評價了弗萊契的這些詩作。這對弗萊契毫無疑問是一個重大的鼓舞。1915年,他的十一節的《藍色交響樂》收入這一年編輯出版的《意象派詩選》*中。他的詩集《輻射》(1915)是較為優秀的。其他尚有詩集《小鬼和寶塔》(1916),散文集《保爾·高更》(1921),自傳《生活是我的歌》(1937)。他的《詩選》獲1939年普利策獎。
弗萊契的意象詩,多寫都市生活。他常讓馬路、街燈、公共汽車入詩。龐德稱他敢于“到垃圾箱里找他的主題”。由于偏愛法國詩歌,他的詩保有法國象征派*詩人的某些影響,他的從丑惡中發現美,這其實是波德萊爾的遺風。他善于運用新奇的比喻創造優美的意象。例如,他把城里的路燈比成“黑莖上藍白色的死亡百合”,把雨中擁擠不堪的撐開的傘說成是“風雨中刮倒的,彎下的花朵”,把溜冰鞋在冰上的嚓嚓聲比成燕子“銀色翅膀尖互相擦著”。這些意象顯得十分新美、幻奇。
上一篇:弗洛伊德作品分析
下一篇:弗里施,馬克斯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