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云清崔承樞李耘
【原詩】:
東風裊裊泛崇光(1),香霧空蒙月轉廊(2)。
只恐夜深花睡去(3),故燒高燭照紅妝(4)。
【原詩作者】:蘇軾
【導讀入境】:
《海棠》是元豐七年(1084)蘇軾貶居黃州時的作品。《王直方詩話》記載:東坡謫黃州,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而獨有海棠一株,最受東坡鐘愛。海棠為西蜀名花。對這株來自故鄉幽居獨處的海棠,橫遭貶謫的蘇軾一到黃州,便視為知己。故此在黃州的詩作中,多次寫到海棠。本詩便是其中之一。
和煦的春風輕輕吹拂著,春光蕩漾,春意盎然。在靜謐的月夜里,當月光慢慢移過回廊時,剛好照在盛開的海棠花上。那么艷麗,那么嫵媚。此刻,在迷迷茫茫的夜霧中散發著海棠花的陣陣幽香。
夜深了,月光移過去了,幽暗了,寂靜了。海棠也要沉沉入睡了吧!我特意點燃蠟燭,高高舉起去照看她:啊,她依然是那樣紅,那樣美,那樣香……。
【賞析】:
這是一首饒有情趣的詠花詩。借點燭照花容盛贊海棠的美麗,表達了詩人賞花時的愉悅心情。同時,也隱約流露出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失意之感。
詩的前兩句用“東風”、“月光”、“霧氣”,襯托出海棠的光艷和芬芳、美麗和迷人。她那婀娜、嫵媚的姿容如同一位妙齡少女,詩人以他高超的藝術技巧把靜物完全寫活了。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在涼風習習、月色融融的春夜,同詩人一起欣賞著海棠的艷麗,呼吸著海棠的芳香。
后兩句詩人用借喻(紅妝)、擬人(睡)的手法寫出了“睡美人”(海棠)的神情意態,以及自己愛花惜花的一往深情。惟恐“花睡去”,而秉燭高懸,親自照看:紅紅的燭光,紅紅的海棠,更清晰了,更嬌美了,更嫵媚了!此刻惜花的惆悵已經消溶在詩人優雅風趣的情致之中了。
【思考題】:
1.這首詩創設了怎樣一種意境?表達了詩人怎樣一種情致?
2.請讀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加以對照,細心品味。
附:惜牡丹花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上一篇:中學生《江雪》古詩詞鑒賞
下一篇:中學生《清平樂 村居》古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