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717—768
【介紹】:
字茂挺,潁川(今河南許昌)人。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進士,對策第一。補秘書正字。后奉命到趙衛間收集遺書,久不回報,為有司劾免,留在濮陽教書,時號蕭夫子。不久召還,任集賢院校理。因宰相李林甫排斥,被貶為廣陵參軍。后由史官韋述推薦,入史館待制。復遭李林甫迫害,免官。林甫死,出任河南府參軍。又曾任山南節度使書記、揚州功曹參軍等職。后客死汝南。
蕭穎士與李華齊名,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他學問淵博,文章根底深厚,倡導古文,反對駢文,影響較大。他致力于古文的寫作,在《贈韋司業書》中,自謂“平生屬文,格不近俗,凡所擬議,必希古文”,“魏晉以還,未嘗留意”。同時也推崇屈原、宋玉、賈誼、枚乘、司馬相如、揚雄、曹植、陳子昂等人。他的文章大致符合自己的主張。
蕭穎士的賦,今存11篇,不名一格,兼有律體,雖不廢駢,卻能自然流轉,與散文句法融為一體。他為人剛直,又恃才傲物,文如其人,所作尤簡勁而有氣骨。其最特出者為《登故宜城賦》。這是繼庾信《哀江南賦》之后又一篇感時傷事的杰作。其反映現實的深度雖不及杜甫在安史之亂前后寫的那些著名詩篇,但規模宏闊則較《詠懷五百字》、《北征》等詩有過之。其他賦作多是短小精悍的抒情之作,大抵以抒發懷才不遇之感者居多,然其間多有傲氣,不為窮愁悲苦之辭。如《白鷴賦》、《伐櫻桃賦》等。此外,他還寫了《登臨河城》、《愛而不見》等思親懷友的賦,也情真語摯。
上一篇:蕭繹的故事
下一篇:蔣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