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雨
陳與義
【原文】
山客龍鐘不解耕[1],開軒危坐看陰晴[2]。
前江后嶺通云氣[3],萬壑千林[4]送雨聲。
海[5]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6]。
不嫌屋漏無干處,正要群龍洗甲兵[7]。
【注釋】
[1]山客:隱士。龍鐘:身體衰老,行動不靈便者。不解耕:這里指不熟悉農事。
[2]開軒:開窗。危坐:古人以兩膝著地,聳起上身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嚴肅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
[3]云氣:云霧,霧氣。
[4]萬壑(hè)千林:形容眾多的山谷和林子。壑:坑谷,深溝。
[5]海:這里指暴雨。
[6]海:這里指暴雨。
[7]甲兵:盔甲和兵器。
【作者】
陳與義(1090~1138年),字去非,號簡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陳與義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愛國詩人,其主要貢獻還是在詩歌方面,給后世留下不少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稱杜甫為江西詩派的“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有《簡齋集》傳世。
【賞析】
《觀雨》作于1130年夏。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金兵在東南戰線攻破臨安(今杭州)、越州,繼而從海上追擊宋朝皇帝,高宗從明州逃至溫州。在兩湖(湖南、湖北)一線,金兵于1130年春天進逼湖南長沙。當年二月長沙守帥向子讠垔積極組織軍民頑強抵抗,形勢略有好轉。詩人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失陷后,流寓湖南邵陽,此時正住在貞牟山上。一場夏雨翩然而降,詩人的思緒也隨著雨絲在紛飛。該詩雖然寫的是雨景,但卻包含著詩人對時局的極大關注,不是為寫景而寫景了。
首聯表面說自己年事已高,不事農耕,只能臨窗端坐,看窗外天氣陰晴變化,其實飽含對時局的關心。頷聯渲染雨前的聲勢,風起云涌,雷聲隱隱。頸聯描繪雨中的情狀。上句從近處描寫雨勢,“?!?,指雨,說明雨勢之大,如翻江倒海一般。對句從遠處著筆,山角處風云開合,晦明變化,氣象萬千。尾聯寫觀雨之感受,此聯化用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洗兵馬》句,意為當眾將士誓與金人決一死戰之時,有此洗濯甲兵之雨,振奮人心,整刷軍旅,北伐可待,勝利可卜,則我雖屋漏也在所不惜,表達出了對恢復中原的渴望。
全詩除了運用擬人、對仗等辭格,使得氣韻雄沉外,關鍵還是雙關的應用,把眼前的自然現象、把詩人對自然現象的觀感與對現實的焦灼而深刻的思慮天衣無縫般地有機融為一爐,拓寬了詩歌的意境,深化了詩歌的內涵,氣足神完,極具審美意義,是陳與義現存詩中的精品。
上一篇:《觀滄?!吩?、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貢師泰《游江陰君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