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第一部分 《我的前半生》
小馬哥:
熱播劇《我的前半生》是根據亦舒的作品改編的,安子,你給大家講講亦舒及其作品吧。
安子:
提起亦舒,可能很多90后00后有點懵。這也難怪,亦舒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最暢銷的言情小說家,今年她已經71歲了。她的小說流行的年代,是我們這一代人,也就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人的青春時期。
亦舒的成名作應該算是《喜寶》了,到現在我還保存著一本2002年版的《喜寶》。
亦舒原名倪亦舒,是創作了衛斯理系列等著名科幻作品的香港文壇大家倪匡的妹妹。當時,亦舒、倪匡和金庸并稱為“香港文壇的三大奇跡”。
1946年亦舒出生在上海,5歲時全家移居到香港。據該書講述做了多年家庭主婦的子君,遭醫生丈夫拋棄后不得不重新工作,一步步站起來并再度尋找到幸福的故事。
語錄:好家庭的孩子多數天真得離譜。
——亦舒《喜寶》每個女人一生之中必須有許多男人作踏腳石。——亦舒《喜寶》能夠愛人與被愛真是太幸福。——亦舒《喜寶》鈔票與鉆石又不一樣,鉆石是穿著皮裘禮服的女人。現鈔是裸女。——亦舒《喜寶》
注解:《我的前半生》是亦舒創作的長篇小說,1982年11月在中國香港出版。
說她從小就愛看書,12歲的時候就酷愛讀魯迅的作品。在我們今天討論的這部劇《我的前半生》里,也有魯迅作品《傷逝》的影子,比如馬伊琍飾演的女主角羅子君,就沿用了魯迅作品《傷逝》里“子君”的名字。
亦舒算是少年成名,14歲發表第一篇小說,中學畢業后就進入金庸創立的《明報》當娛樂記者。正是娛樂記者的工作經歷,為亦舒提供了很多素材,后來在她的很多小說里,我們都能夠看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娛樂圈的影子。
亦舒非常勤奮,創作了《喜寶》《朝花夕拾》《星之碎片》《胭脂》《獨身女人》《玫瑰的故事》《流金歲月》等許多作品,其中有九部作品被改編成影視劇。比較著名的是1988年張曼玉與鐘楚紅主演的電影《流金歲月》。亦舒筆下,大都是倔強、驕傲、敢愛敢恨、有學識有見地、自立、自強、自尊的都市女性,連已故著名香港歌手張國榮都說,他特別喜歡亦舒的小說……
亦舒的小說主角大都是女性,上至白發蒼蒼的老婦,下到青春期的少女。不過亦舒小說里的女主角,可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小仙女。她的小說里所有的女主角都很清醒,愛的時候轟轟烈烈,不愛的時候干干凈凈。相對而言,她的作品里的男性角色倒是比較不好看,不是自私虛偽的“渣男”,就是拋妻棄子的“花心男”,亦舒大約想在小說告誡女孩子們,女人要想活得好,就必須獨立自主,自強自立。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里的女主角叫唐晶,是典型的職場女強人,有品位、有內涵,獨立、理性、現實,渴望愛情,但是始終不依賴愛情。這就是亦舒小說里典型的女性形象。就連《我的前半生》里的女一號羅子君,最后的人生走向,基本上也是獨立、現實、自強、自立。
注解:《我的前半生》描寫現代社會中男女婚姻面臨的新困境。在遭婚變后自立自強的子君身上,表現出時代的進步與現代女性意識。
2014年,作品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于2017年首播。
上一篇:《我爸爸》作品解讀
下一篇:《新來的人:美國高中故事》作品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