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羹污朝衣
八 羹污朝衣
劉寬仁恕,雖倉卒未嘗疾言劇色。夫人欲試之,趁朝裝畢,使婢捧肉羹翻污朝衣。寬神色不變,徐問婢曰:“羹爛汝手耶?”
【譯文】
劉寬仁慈寬厚,即使在倉促之中也不曾疾言厲色。他的妻子想試試他,在他剛穿好上朝的衣服的時候,派奴婢送來一碗肉湯給他,并且故意潑灑在劉寬的身上,弄臟朝衣。劉寬神色不變,慢條斯理地問奴婢說:“湯燙壞你的手了嗎?”
【評析】
劉寬在穿好朝服準備上朝的緊要關頭,一位奴婢不小心將湯潑在他的身上,這一定會耽誤上朝的時間。但是劉寬卻并沒有為這突如其來的“小插曲”而大發雷霆,并沒有因為朝服被弄臟而怪罪于奴婢,而是神情自若,反而關心奴婢的手是不是被肉湯燙壞了。劉寬仁慈寬厚的品格,由此可見一斑。
“仁者,愛人”,這是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我們在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以“仁”的精神對待他人,這樣或許會使自己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損失,在心理上會感到有些不舒服,但是當我們忍受種種不悅,身體力行實踐“仁”的文化時,最終將會發現,“仁”使我們進入了一種和諧發展的人生境界。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有些摩擦、誤解乃至糾葛、恩怨,如果對此念念不忘、斤斤計較,那就好像讓“仇恨袋”壓在自己身上,或者堵在自己路上一樣,使得生活舉步維艱。倒不如寬容一點,忍耐一些,退讓一步,路才更容易走。
典例闡幽 仁義治國得民心
“仁”其實是愛心的培養和表達,采取寬厚的態度來對待他人,而不是橫眉冷對。建立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培養出色的做事技巧,需要我們增加自己的親和力,培養自己“和為貴”的心態。即使與不友善的人打交道,我們也需要忍耐,以微笑示人,以寬容待人。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打開尷尬的局面,推動事情的順利發展。有這么一則故事便說明了以上觀點。
有一年冬天,衛靈公下令調集民工在宮中挖一個大池塘。天氣嚴寒,百姓勞作非常辛苦,但卻敢怒不敢言。
大臣宛春知道了這件事后,便勸衛靈公:“天氣如此寒冷,還要興辦工程,恐怕會損害老百姓。”“我不覺得天很冷呀。”衛靈公不以為然地說。
宛春說:“國君您穿著狐皮裘,坐著熊皮席,屋里又有火爐,當然不會覺得冷了。而現在老百姓的衣服捉襟見肘,破舊不堪,鞋子壞了都來不及修補。您是不覺得冷,而百姓卻感到冷得很!”
衛靈公稱贊地點點頭道:“你說得很好,我馬上下令停工。”他立即下令停止了修池工程。宛春告退后,侍從們都在一旁勸說道:“國君您下令要民工挖池,如果百姓知道是因為宛春勸諫大王,而下令停止工程,這樣做會使百姓感激宛春,而怨恨您的。這恐怕對國君您不利吧!”
衛靈公對此不以為然,淡然一笑,說:“你們過慮了,怎么會這樣呢?宛春不過是魯國的一個平民而已,而我任用了他,老百姓對他的了解還很少。現在我要讓老百姓通過這件事了解他。而且宛春有善行就如同我有善行一樣,宛春的善行不就是我的善行嗎?”
上一篇:忍學《兄弟之忍第九十二》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八十 得金不認》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