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著萬經之王《道德經》
《道德經》是我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所做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是我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思想內容微言大義,一語萬端,為先秦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被華夏先輩譽為萬經之王。
據傳說,那是在公元前571年的楚國曲仁里,有位孕婦正坐在李樹下歇息,忽聽得天上仙樂奏鳴,四周香風縹緲,接著這位孕婦便覺左腋一陣劇痛,隨之從腋下生出一個鶴發龍顏、美眉廣頰的小孩。
這孩子一生下來就會說話,他指著面前的李樹說:“這就是我的姓?!庇谑?,這位母親便為他取名為李耳,字聃。因李耳生下來就鶴發龍顏,像位老者,人們便稱他為“老聃”。
老聃從小就是一個勤于用腦的孩子。他喜歡與小朋友在家鄉的河灘、林間玩耍。當老聃獨自一人時,便常常面對天穹和河中的流水久久無語,似乎在揣摩著大自然的奧秘。
有一次,老聃與小朋友在一棵人樹下玩耍。老聃看到大樹上寫著一個“楝”字,就對小朋友說,這是一棵楝樹。而在大樹另一側的小朋友則說,不對,這是槐樹。兩人為此發生了爭執。
后來,兩個人圍著大樹轉了一圈,才發現樹的一側雖然寫著楝字,但另一側寫的卻是槐字,原來這是一棵楝槐連理樹。通過這件事,老聃懂得了看問題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老聃最喜歡的,還是家鄉的小河。它終年默默流淌,日夜不息,滋潤著兩岸的土地,而且能夠包容忍讓,碰有東西阻擋時,便悄然繞道離去。雖然有時候它是涓涓細流,看似柔弱;可一旦到了洪水季節,它又像脫韁的野馬,浩浩蕩蕩,無堅不摧。
老聃母親見老聃靜思好學,她便請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為師,教授老聃。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次,商容得了重病,少年老聃前去探望。商容問了老聃三個的問題。
商容問:“不論什么人,經過故鄉時都要下車,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老聃答:“這是表示人不論如何騰達,都不應忘記家鄉、忘記根本?!?/p>
商容點了點頭,表示贊許,又問:“人從高大的樹木旁邊經過時,要彎腰鞠躬,這又是為什么?”
老聃回答說:“在高大的樹下彎腰,是表示敬老的意思?!鄙倘菀娎像趼斆鬟^人,十分滿意。
接著,商容張大嘴巴讓老聃看,然后問道:“我的舌頭在嗎?”
老聃回答說:“在。”
商容又問:“我的牙齒還在嗎?”
老聃搖了搖頭:“不在了。”
商容問道:“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老聃想了想回答說:“舌頭還存在,是因為它柔弱;牙齒掉光了,那是因為它太剛強了?!?/p>
商容沒有想到老聃小小的年紀竟能對這些深奧問題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他心里非常高興。
隨著老聃人品和學識的不斷長進,他的名氣也越來越大,被周王任命為守藏室史。當時,人們稱學識淵博者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們皆稱老聃為“老子”。
老子任周守藏室史,轉眼間已過30余年。一日,老子忽得家訊,言家母病危,于是報請天子,歸家省視。待老子回到家時,母親已辭世。
面對茫茫大地上一堆黃土,老子悲痛欲絕。片刻,老子又如釋重負,飽餐一頓后倒頭大睡。家將、侍女都對老子的這番表現感到不解,等老子醒來后,便問他緣故。
老子回答道:“人之生,都是從無到有,又由有返回到無。這是自然之理。違背自然之理就是愚蠢!我想到這個,便當吃就吃,當睡就睡。”眾人聞之,心皆豁然曠達。
后來,當老子來到函谷關的時候,函谷關令尹喜見老子出現時有紫氣東來的瑞祥,覺得老子是一位高人,便非常熱情地招待了老子。后來,尹喜一再拜求老子教他學問,老子就寫下了5000多字的文章。這五千言的文章便是《道德經》。
上一篇:王充著無神論《論衡》
下一篇:范曄嘔心編撰《后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