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殺之忍第七十二
屠殺之忍第七十二
物之具形色,能飲食者,均有識知,其生也樂,其死也悲。
鳥俯而啄,仰而四顧,一彈飛來,應手而仆。
牛舐其犢,愛深母子,牽就庖廚,觳觫畏死。
蓬萊謝恩之雀,白玉四環(huán)漢川。報德之蛇,明珠一寸。勿謂羽鱗之微,生不知恩,死不知怨。
仁人君子,折旋蟻封,彼雖五微,惜命一同。
傷猿,細故也,而部伍被黜于桓溫;放麂,違命也,而西巴見賞于孟孫。
胡為朝割而暮烹,重口腹而輕物命?禮有無故不殺之戒,軻書有聞聲不忍食之警。噫,可不忍歟!
【譯文】
任何生物,只要具有形體顏色,而且能吃能喝,那么它們就具有知覺,有靈性,它們同人類一樣,活著就很歡快,死了也很悲傷。
《戰(zhàn)國策》載莊辛對楚襄王說:“小鳥低下頭來啄白米,抬起頭來四處環(huán)視,自以為與人無爭,平安無事,卻有一彈忽然飛來,小鳥便應聲仆地,這只歡樂的小鳥就這樣無故地被射殺了。”
老牛用舌頭舔著它的小牛,情深意切,猶如人類的母子之情,但是如果有人把牛牽去屠宰,它會渾身顫抖,害怕被殺。
后漢楊寶,因憐憫一只奄奄一息的黃雀,所以將黃雀救活,被救的黃雀日后回來向楊寶謝恩,送給他四只白玉環(huán),保佑他子孫四代為官。楚國隋侯,救了一條受傷的蛇,蛇后來送給隋侯一顆直徑一寸的寶珠以示報答。不要以為這些飛禽走獸微不足道,不通人性,活著不知道報恩,死了不知道怨恨。
晉人王湛是具有仁愛之心的君子,就連騎馬時遇到螞蟻堆也要繞著彎子躲開,螞蟻雖然微不足道,但它們的生命也同樣值得珍惜啊!
晉人桓溫的一名部將傷害小猿猴,致使母猿猴傷心致死,這名部將因此受到了桓溫的懲罰;秦西巴將獵到的小鹿送還母鹿身邊,違犯了孟孫的命令,但他卻因此受到了孟孫的賞識,當了孟孫兒子的老師。
為什么人們要早晨屠宰而晚上就烹調,這么看重自己的口腹之欲而輕視動物的生命呢?《禮記》中有在無正當理由的情況下不能隨便殺生的戒律,《孟子》中有聽到動物的哀叫聲就不忍心吃動物的警語。圣人的這些勸誡讓我們警醒啊!啊!在小生物們脆弱的生命面前,我們怎么能容忍屠殺生命的行為呢?
【評析】
《孟子》中說:“君子對于禽獸,愿意看到他們生存,不愿意看到他們死亡,聽到他們的哀叫之聲就不忍吃其肉,這就是君子遠離廚房的原因。”君子在面對小生物脆弱的生命時,都能忍住奪取屠宰之心,而有些人為人處世卻野蠻殘暴,就連自己的“盟友”都不放過。這樣的人又怎么會有好下場呢?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從待人的態(tài)度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德,也可以看出他的命運。
典例闡幽 兇狠狡詐,大開殺戒
在歷史上,曹操被稱為“奸雄”,已是不爭的事實。最能體現曹操“奸雄”性格的,當屬屠殺呂伯奢一家八口之事。
曹操34歲時,當上了典軍校尉。這一年,京城洛陽爆發(fā)了一場大動亂。
公元189年四月,漢靈帝劉宏在南宮嘉德殿病逝。天下大亂,董卓趁亂率大軍進入京城,依仗武力,廢了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漢獻帝,自封為丞相,獨攬朝中大權。
董卓是有名的狂徒,他控制洛陽后,縱兵劫掠,任意屠殺百姓、欺掠婦女。董卓初到洛陽時,步騎兵不過三千人,兵力單薄。當時曹操仍在洛陽,掌握著一部分兵權。董卓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竭力拉攏曹操,任命他為驍騎校尉,但曹操見董卓驕橫跋扈,野蠻殘忍,料定他不久后一定會失敗,不愿與他合作,于是就想逃走。為了免遭毒手,曹操趁夜改裝換名,帶著幾個親兵,沿小路逃出了洛陽。
第二天早晨,董卓聽說曹操逃走了,又氣又急,立即派兵追捕,同時發(fā)出通緝令,布告附近各州縣。
曹操逃出洛陽后,隱姓埋名,沿小路向家鄉(xiāng)方向急趕,途中經過成皋(河南省滎陽汜水鎮(zhèn)),便到他父親的好友呂伯奢家宿夜。那一天,碰巧呂伯奢家中無酒,呂伯奢親自出去買酒以待曹操,呂伯奢的五個兒子出來殷勤招待。曹操是從洛陽逃出來的,一路上提心吊膽,生怕被人暗害,所以,呂家兄弟的熱情讓他懷疑是別有用心。在屋內休息時,他忽然聽到后院傳來“沙沙”的磨刀聲,還有人在小聲說話:“把它捆起來殺了怎么樣?”
曹操疑心大起,立即拔出劍,沖出房門,見人就殺,不由分說地把呂家人全殺了。等他稍微冷靜些時,發(fā)覺呂家兄弟原來是準備殺豬招待他的,曹操這才知道殺錯了人,心里很懊悔。但錯誤已成事實,也沒辦法了,曹操縱身上馬,繼續(xù)趕路。
路上,曹操正好遇上了買酒回家的呂伯奢,呂伯奢見曹操不吃飯就要走,覺得內心過意不去,哪里肯依。曹操殺了呂家人,心里本來還有些懊悔,一見呂伯奢,心想麻煩了,這若是傳出去豈不是要誤我大事?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起殺了以除后患。
于是,曹操再次拔出劍,不由分說地把呂伯奢也殺了。殺了呂伯奢,曹操仰天長嘆,“也罷!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要叫天下人負我”。
上一篇:忍學《小節(jié)之忍第八十一》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年少之忍第九十七》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