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 十一世未嘗訟人于官
六十七 十一世未嘗訟人于官
按《圖記》云:“雷孚,宜豐人也。登進士科,居官清白,長厚,好德與義,以樞相恩贈太子太師,自唐雷衡為人長厚,至孚十一世,未嘗訟人于官。時以為積善之報。”
【譯文】
據《圖記》記載:“雷孚,宜豐人士。考取進士后,為官清廉,為人忠厚,講求道德與仁義,在擔任宰相一職的時候,兼任太子的太師。他的家族自從唐朝雷衡以來,一直都為人忠厚,到雷孚的時候,共十一代人,從來沒有與別人打過官司。當時的人們都認為這是他家世代積善的回報。”
【評析】
我國著名的啟蒙讀物《三字經》在開篇就提到:人之初,性本善。“善”是人的本性,我們為什么在日后成長的過程中不能做到與人為善,而偏偏要作惡多端呢?“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如果能夠與人為善,必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的。
雷孚一家世世代代都與人為善,忠厚為人,為官清廉,最終得到了上天的眷顧。世世代代都平平安安,沒有與人打過官司。
我們要拓展人際關系,要尋求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方法,那么,就要與人為善,廣結善緣。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能夠做到處處以和善的態度與人交往,那么他就能積累到豐富的人脈資源,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就會樂于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那么等待他的將是失去別人的支持,最后淪落到悲慘的境地。“多行不義必自斃”。記住這句話,并時時警醒自己,使自己的人生之路更加平坦。
上一篇:忍學《六十一 未嘗按黜一吏》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六十三 拔藩益地》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