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 人服雅量
七十四 人服雅量
王化基為人寬厚,嘗知某州,與僚屬同坐。有卒過庭下,為化基而不及,幕職怒召其卒笞之?;勚?,笑曰:“我不知其欲得一如此之重也。昔或知之,化基無及此。當(dāng)以與之?!比私苑溲帕?。
【譯文】
王化基為人寬厚,曾任某州知州。一天,王化基與同事們聚在一起。有位士兵從院子經(jīng)過,王化基跟他打招呼,他沒有回應(yīng)就走開了。管事的人非常生氣,便用鞭子使勁抽打那位士兵。王化基聽說這件事之后,笑著說:“我不知道打個招呼竟會產(chǎn)生這么嚴(yán)重的后果。早知道這樣的話,我就不會打這個招呼了。”所有的人都佩服他的雅量。
【評析】
在故事中,王化基非常平易近人。身為堂堂知州,卻主動跟一個士兵打招呼,絲毫沒有高人一等的“官架子”。他的這一優(yōu)點(diǎn),確實(shí)值得我們今天的很多官員好好學(xué)習(xí)。
謙虛往往能得到別人的信賴。謙虛不僅是人們應(yīng)該具備的美德,從某種意義上說,謙虛也是獲勝的力量。尤其在對峙雙方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各異的情況下,偶然一句“我不太明白”、“我沒有理解你的意思”、“請?jiān)僬f一遍”之類謙恭的言語,會使對方覺得你富有涵養(yǎng)和人情味,真誠可親,從而提高辦事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在為人處世中也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這樣才能獲得成功。
典例闡幽 平易近人,廣開言路
戰(zhàn)國時期,魏國發(fā)兵大舉進(jìn)攻中山國。魏文侯的弟弟任主帥,僅用3個月,便把中山國消滅了。魏文侯于是大擺宴席,熱烈慶賀,并決定由自己的兒子去管理中山國的土地。眾大臣們驚愕不已,面面相覷,一言不發(fā)。因?yàn)榘凑债?dāng)時魏國慣例,中山國應(yīng)該交給文侯的弟弟管理,這是對功臣的一種獎勵。文侯的弟弟聽了這個宣布后,也起身拂袖而去。
魏文侯做了這件事后,自己心虛,害怕人們議論自己,就召集大臣們,故意問:“我是個什么樣的君主呢?請大家直說無妨?!?/p>
許多大臣都恭維地說道:“大王功在千秋,百姓們愛戴,當(dāng)然是仁君了。”
魏文侯聽了,半信半疑,瞅著各位大臣笑著說道:“是嗎?難道我就沒有一點(diǎn)過錯嗎?”
眾大臣又附和著說:“大王英明神武,哪里會有過錯呢?”
大臣任痤說道:“國君奪取了中山國之后,不封給有功的弟弟,卻封給了自己的兒子,這怎么可以稱為仁君呢?”
魏文侯一聽,正好觸到自己的痛處,頓時滿臉生出憤怒之色,任痤見文侯惱羞成怒,急忙離座而去。
“你認(rèn)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君主呢?”文侯又問身邊的大臣翟璜。
翟璜平靜地施了一禮說道:“我認(rèn)為您是仁君。”
“你為什么這樣認(rèn)為呢?”
翟璜知道大王必有這一問,于是把準(zhǔn)備好的回答全盤托出:“我聽說,哪個國家的君主賢明仁厚,哪個國家的大臣就正直不二,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diǎn)。剛才任痤說話十分坦率,句句在理,所以我認(rèn)為您是位賢明仁厚的君主?!?/p>
魏文侯聽完,方才悔悟,便立即派人把任痤請回,又親自下堂迎接,待之為上賓。
人貴有自知之明,魏文侯在別人揭他短處時,惱羞成怒,深感不快。但他的明智之處就在于能夠很快認(rèn)識到錯誤,并馬上改正錯誤。這樣不僅使自己留住了一個直言敢諫的忠臣,也在群臣面前作了一個表率,為以后廣開言路打下了基礎(chǔ),更在群臣中樹立起賢明的形象。
上一篇:忍學(xué)《七十六 逾年后杖》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xué)《三 圯上取履》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