詭道卷二十三
詭道卷二十三
【原文】
道取其平,兵不厭詭。實虛虛實,疑神疑鬼。彼暗我明,我生彼死。出奇無窮,莫知所以。集《詭道》。
【譯文】
走路要選擇平坦的大道,用兵打仗卻不能排斥詭詐。只有實中有虛,虛中有實,才能讓敵人疑神疑鬼,防不勝防。只有敵方糊涂我方明白,才能使我方生存而敵人死亡。出奇制勝,變化無窮,敵人就會不知所措。因此集《詭道》卷。
田單縱反間于燕
【原文】
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①有隙〔邊批:肉先腐而蟲生?!程飭微诼勚?,乃縱反間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來,即墨殘矣?!毖嗤跻詾槿唬跪T劫代毅。毅歸趙,燕軍共忿。而田單乃令城中,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飛鳥悉翔舞下食,燕人怪之,田單因宣言曰:“神來下教我?!蹦肆畛侵性唬骸爱斢猩袢藶槲規煛!庇幸蛔湓唬骸俺伎梢詾閹熀??”〔邊批:此事通竅?!骋蚍醋?,田單乃起,引還,東向坐,師事之,卒曰:“臣欺君,實無能也?!眴卧唬骸白游鹧浴!币驇熤?,每出約束③,必稱神師,乃宣言曰:“君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與我戰,即墨敗矣。”燕人聞之,如其言。城中人見齊諸降者悉劓,皆堅守,唯恐見得。單又宣言:“君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戮先人,可為寒心?!毖嘬姳M掘壟墓、燒死人。〔邊批:騎劫一至墨即此。〕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怒自十倍。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鍤,與士卒分功,妻妾編于行伍之間,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皆呼“萬歲”,田單乃收民金,得千鎰,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即墨即降,愿無擄掠吾族家妻妾?!毖鄬⒋笙?,許之,燕軍由此益懈。單乃收城中,得千余牛,為絳繒衣,畫以五采龍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鑿城數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炫耀,燕軍視之,皆龍文,〔邊批:應神師?!乘|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遂殺騎劫。
【譯文】
戰國時,燕昭王去世,他的兒子惠王即位,惠王和樂毅有矛盾。田單聽說此事,就施行反間計,在燕國散布謠言,說:“齊王已經去世,攻不下的城池只有莒和即墨兩城罷了。樂毅怕被殺而不敢回國,借著攻打齊國的名義,實際上是想聯絡各方勢力到齊國稱王。只是因為齊人不肯歸附,所以暫緩攻打即墨,以等待時機的成熟。齊人所害怕的是派其他將軍來,那即墨就要受到摧殘了。”燕王信以為真,就派騎劫代替樂毅為將軍。樂毅怕昭王對他不懷好意,于是投奔趙國,燕國的將士都為樂毅憤憤不平。這時田單命城中百姓,吃飯時要在庭院中祭拜祖先,于是飛鳥都聚集飛旋在即墨城的上空,不時飛落覓食祭物。燕人覺得很奇怪。田單散布謠言說:“有神人下來教我?!辈⑾虺抢锵铝钫f:“會有神人來做我的軍師?!庇幸幻勘f:“我可以當你的神師嗎?”說完轉身就跑,田單立即起身叫他回來,請他面東而坐,以神師之禮對待他。士兵說:“剛才我是騙將軍的,實際上我沒有當神師的能力?!碧飭握f:“你什么也不要說?!比砸陨駧煻Y待他,每次發布命令時,都說是神師的注意。接著,田單又散布謠言說:“我們只怕燕國軍隊把所俘虜的齊兵割掉鼻子,放在隊伍最前列與我們作戰,那么即墨一定會失敗?!毖嗳寺犝f后,果真按著去做,城中人見到齊國眾多投降的人都被割掉鼻子,更加堅定守城的決心,唯恐被燕軍擒獲。田單又派人散布謠言說:“我們怕燕國人挖掘齊人城外的祖墳,侮辱我們的祖先,這樣會使我們心驚膽寒?!苯Y果燕軍就挖開齊人所有的墳墓,燒毀死人的尸骨。即墨人從城上看見燕軍的所為,都痛哭流涕,都想出城與燕軍決一死戰。田單知道士兵可以上陣作戰了,就親自拿著工具和士兵一同修筑工事,還將自己的妻妾也編在隊伍中,把好吃的食物都拿出來與士兵分享。田單命令武裝的士兵都埋伏起來,改派老弱婦女登城守衛,并且派使者去燕國商議投降。燕軍都高呼萬歲。田單又募集民家的捐款,籌集到千鎰黃金,請即墨城的富豪贈送給燕國將軍,并且說:“即墨馬上就要投降了,希望你們不要擄掠我們家族中的妻妾?!毖鄬⑹指吲d,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從此燕軍防備越來越松懈。田單在城中征集一千多頭牛,為??p制大紅色絲衣,畫上五顏六色的蛟龍花紋,在牛角上綁上鋒利的刀刃,在牛尾上扎上灌滿油脂的葦草,點燃它的末梢。然后在城墻上挖掘幾十個洞穴,夜里從洞穴里把牛驅趕出來,派五千士兵跟在牛后面。牛尾燒得發燙,牛便發怒向前狂奔,直沖燕軍營地,燕軍在夜里更是驚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光明耀眼,燕軍看到的全是龍紋,被牛碰到全都死傷。這時齊軍五千人口含竹片悄悄襲擊燕軍。而城中百姓喊殺聲震天,不能作戰的老弱病殘不斷敲擊銅器,聲音驚天動地。燕軍大為驚駭,潰散而逃,齊軍乘勝追擊殺了騎劫。
【注釋】
①樂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漢族人。戰國后期杰出的軍事家,為燕將軍,曾伐齊,攻齊七十多城,封昌國君。
②田單:臨淄人,漢族,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后來到趙國作將相。前284年,燕國大將樂毅出兵攻占臨淄,接連攻下齊國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和即墨,田單率族人以鐵皮護車軸逃至即墨。
③約束:軍中之命令。
【夢龍評】
勝、廣假妖以威眾。陳勝與吳廣謀舉事,欲先威眾,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腹中書,怪之。又令廣于旁近叢祠中,夜篝火作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庇谑亲浣砸贵@,旦相率語,往往指目勝。世充托夢以誓師。王世充欲擊李密,恐眾心不一,乃假托鬼神,言夢見周公,乃立祀于洛水之上,遣巫言“周公欲令仆射急討李密,當有大功,不則兵皆疫死。”世充兵皆楚人,信巫,故以惑之,眾皆請戰。遂破密,皆神師之遣教也。
王德征秀州賊邵青,諜言將用火牛,德曰:“此古法也,可一不可再,彼不知變,只成擒耳?!毕让宪姵譂M,陣始交,萬矢齊發,牛皆反奔,我師乘之,遂殘賊眾,此可為徒讀父書者之戒。陳濤斜之車戰亦猶是。
伯比羸師以張之,賈則累北以誘之。至于田單,直請降矣,其詐彌深,其毒彌甚。勾踐以降吳治吳,伯約以降會謀會。真降且不可信,況詐乎?漢王之誑楚,黃蓋之破曹,皆以降誘也!岑彭、費祎,皆死于降人之手。噫,降可以不察哉?必也,諒己之威信可以致其降者何在?而參之以人情,揆之以兵勢,斷之以事理,度彼不得不降,降而必無變計也?!谷f全之策矣!
【解評】
投降并不是表明最后的失敗,因此投降是軍事行動中最值得玩味的一種策略。
明太祖以石換木
【原文】
陳友諒①既陷太平,據上流,遣人約張士誠②同侵建康。或勸上自將擊之,上曰:“敵知我出,以偏師綴我,而大軍順流,直趨建康,半日可達,吾步騎急回,百里趨戰,兵法所忌?!蹦苏倏得泞郏^曰:“二寇相合,為患必深,若先破友諒,則東寇膽落矣,汝能速之使來乎?”茂才曰:“家有老閽④者,舊嘗事友諒,今往必信?!彼炝铋捳哧鍟诵◆磸街羵螡h軍中,許以內應。友諒果信之,甚喜,問康公,曰:“今何在?”曰:“見守江東橋?!庇謫枺骸皹蚝稳??”曰:“木橋也。”賜食遣還,囑曰:“吾即至,至則呼老康為號?!遍捳哌€告,上曰:“虜落吾觳中矣。”乃使人撤木橋,易以鐵石,一宵而成。馮勝、常遇春率三萬人,伏于石灰山側,徐達等軍于南門外,楊璟駐兵大勝港,張德勝、朱虎率舟師出龍江關外,上總大軍于盧龍山,令持幟者偃黃幟于山之右,偃赤幟于山之左,戒曰:“寇至則舉赤幟,聞鼓聲則舉黃幟,伏兵皆起?!笔侨?,友諒果引舟師東下,至大勝港,水路狹,遇楊璟兵,即退出大江,徑以舟沖江東橋,見橋皆鐵石,乃驚疑,連呼“老康”。莫應,始覺其詐,即分舟師千余向龍江,先遣萬人登岸立柵,勢甚銳。時酷暑,上度天必雨,令諸軍且就食,時天無云,忽風起西北,雨大至,赤幟舉,諸軍競前拔柵,友諒麾軍來爭,戰方合,適雨止,命發鼓,鼓聲震,黃幟舉,伏發,徐達兵亦至,舟師并集,內外合擊,友諒軍大敗,乘勝逐之,遂復太平。
【譯文】
元朝末年,陳友諒攻陷太平后,占領整個長江上游,于是派人邀約張士誠一同攻打建康。有人建議明太祖親自率兵迎戰,太祖說:“敵人知道我率兵迎戰,就會用一部分兵力來牽制我,而主力部隊順著長江而下,直接進攻建康,半天的時間就可抵達。我若是率兵急忙趕回建康,讓士兵奔波百里再與敵人交手,這是犯了兵家大忌?!庇谑钦僖娍得?,對他說:“陳友諒與張士誠如果真的聯合起來對付我,對我軍情勢將會相當不利;如果先擊敗陳友諒,那么張士誠就會聞風喪膽。你可有辦法引誘陳友諒先進攻此地嗎?”康茂才說:“我府里有個老門房,他以前曾跟隨過陳友諒,派他去,陳友諒一定會相信?!庇谑敲祥T房前去送信,老門房乘小船來到陳友諒的營中,告訴他康茂才愿做內應的事,陳友諒果然深信不疑,喜出望外,并詢問門房:“康公如今在哪里?”門房回答:“鎮守在江東橋。”又問:“江東橋結構如何?”門房說:“是一座木橋?!庇谑顷愑颜徝藴蕚湄S盛的酒食招待老門房,再送他回去,臨行前叮囑說:“我的大軍隨后就到,到時我們以‘老康’為暗號?!遍T房返回之后,把經過情形一一詳報,明太祖說:“陳友諒已落入我的圈套了!”立即命人拆除木橋,在一夜之間趕搭一座鐵石造的橋,命令馮勝、常遇春率三萬人埋伏在石灰山旁,徐達等人鎮守南門外,楊璟率軍駐守大勝港,張德勝、朱虎率水軍駛出龍江關外。太祖親自坐鎮盧龍山指揮三軍,并且命手持黃旗者埋伏在山的右側,持紅旗者埋伏在山的左側,并告誡三軍:“敵軍來犯時就揮動紅旗,聽到戰鼓聲就高舉黃旗,這時所有埋伏的軍隊全面出擊?!碑斕?,陳友諒果然率兵船順江東下,進入大勝港后,因江面狹窄,遇到楊璟軍隊的阻擊后,立即退出港口,想直接用兵船撞擊江東橋,等發覺江東橋都是鐵石時,不由心驚起疑,再連喊“老康”沒有回應,才知上當了。陳友諒立刻兵分兩路,一路率千艘兵船直駛龍江,一路帶領一萬士兵上岸構筑柵欄,氣勢仍銳不可當。這時正值暑天,酷熱難耐,太祖預測將有大雨,下令士兵先吃飯,這期間,天空萬里無云。沒想到突然刮起一陣西北風,頃刻間大雨滂沱,太祖立刻下令揮動紅旗,軍士們奮勇上前拔取陳友諒營前的柵欄,陳友諒的軍隊奔來搶奪。戰斗剛開始,大雨正好停了,太祖立刻命人擊鼓,霎時間鼓聲震天,黃旗高舉,伏兵全面出擊,徐達也率軍前來會合,于是水陸聯合,內外夾擊,大敗陳友諒,太祖乘勝追擊,收復了太平城。
【注釋】
①陳友諒:初為小吏,元順帝時,徐壽輝起兵,陳友諒投效麾下,后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國號漢。與張士誠合謀攻取建康,敗于明太祖朱元璋,中箭而死。
②張士誠:小字九四,初自稱誠王,國號大周,又改稱吳王,后被明朝大將徐達,常遇春所擒,自縊而死。
③康茂才:字壽卿,元末曾舉兵抗元,后追隨明太祖,謚武毅。
④老閽:看門仆人而老者。
【解評】
兵不厭詐,兩軍交戰要真真假假,隨機應變,把握戰機,迅速行動。
呂蒙擒關羽 馬隆破成奚
【原文】
呂蒙①既領漢昌太守,與關羽分土接境。知羽有并兼之心,且據上流,乃外倍修好。后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從還建業,以治病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稱病篤,權乃露檄②召蒙還,陰與圖計,蒙以陸遜才堪負重而未有遠名,乃薦遜自代。遜遺書與羽,極其推讓。羽意大安,稍撤兵以赴樊。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潯陽,盡伏其精兵艚艫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故羽不聞知,直抵南郡。傅士仁,糜芳皆降。蒙人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有取民一笠以覆官鎧者,其人系蒙鄉里,垂涕斬之。于是軍中震栗,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賜衣糧,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問,蒙輒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使還,私相參信,咸知家門無恙,見待過于平時,故吏士無斗心,羽遂成擒。
【譯文】
三國時,呂蒙被任命為漢昌太守,漢昌與關羽管轄的江陵地區接壤。呂蒙認為關羽有兼并天下的雄心,再者關羽占據長江上游,所以表面上與關羽特別親近友好。后來關羽攻打樊城,留下一些將士守衛公安和南郡,呂蒙上奏說:“關羽討伐樊城,卻留下許多后備部隊,這一定是為防備臣從他背后襲擊,臣一向體弱,請求主上準許臣帶上部分士兵以治病為名回到建業,關羽聽說此事,一定會撤走后備部隊,全部開往襄陽,這時我軍就可日夜兼程,趁他后方防衛空虛,襲擊南郡,關羽也就可以擒獲了?!庇谑菂蚊尚Q病重,孫權就發布命令召回呂蒙,在暗中與他謀劃打敗關羽的計劃,呂蒙認為陸遜雖沒有大的名氣,但頗有將才,能擔大任,于是推薦陸遜接替自己的職務。陸遜寫了一封信給關羽,信中推崇關羽的功債,表達自己對他的崇敬,關羽見信大為心安,就撤走后備部隊開往樊城。孫權接獲報告,就發動軍隊攻擊關羽。孫權先派遣呂蒙到潯陽,把精兵全部埋伏在船艙中,做了一些白顏色的商人服裝,讓士兵穿上搖櫓,日夜趕路,而關羽派往長江沿岸的偵察員,全部被呂蒙捉住,所以關羽一點消息都沒聽說,呂蒙的軍隊長驅直入南郡。守城將士傅士仁、糜芳都出城投降。呂蒙進城后,拜訪關羽及士兵們的家屬,并安撫他們。呂蒙的部隊軍紀嚴明,有一呂蒙的同鄉搶了城中百姓的一頂斗笠來覆蓋將領的盔甲,呂蒙流著眼淚將他斬首。于是軍中震驚,以致路不拾遺。呂蒙每天早晚都派親信去慰問老年人,詢問他們缺少什么,凡是生病的都予以治療,饑寒的也派人賜予衣食,城中府庫的財寶,呂蒙也下令貼上封條,等孫權來后再處理。關羽聽說南郡失守,立刻回奔,沿途多次派人向呂蒙打聽情況,呂蒙總是禮貌周到的招待使者,讓他在城中到處參觀,拜訪各家百姓,或者請士兵的家屬親筆寫信托使者帶回,等使者回來后,士兵們私下探問,知道家中平安無事,而生活又比以前安定,都失去戰斗的意志,終于一舉擒獲關羽。
【注釋】
①呂蒙:字子明,汝南富坡(今安徽阜南市東南)人,東漢末年三國時代東吳的重要將領。繼任魯肅成為吳軍前線指揮官,其最重大的成績是擊敗了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不久后病逝。
②露檄:發布公告。
【原文】
太康初,南虜成奚每為邊患,西平太守馬隆帥軍討之。虜據險拒守。隆令軍士皆負農器,將若田者,虜以隆無征討意,御眾稍怠。隆因其無備,進兵擊破之,畢隆之政,不敢為寇。
【譯文】
太康初年,南虜成奚常常侵擾邊境,西平太守馬隆奉命率兵平亂,虜人憑恃險要的地形進著頑強的抵抗。馬隆命士兵背著農具,好像要下田耕作的樣子。虜人以為馬隆已經不再有作戰的斗志,也稍稍松懈防備,馬隆趁著虜人沒有防備時,進兵攻擊,大敗虜人。在馬隆鎮守期間,虜人不敢再騷擾邊境。
【解評】
這兩個故事都體現了向強敵示弱,以麻痹敵人的戰術。
孫臏虞詡以灶誘敵
【原文】
魏龐涓攻韓。齊田忌救韓,直走大梁①。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②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兼程逐之。孫子度其行,暮當至馬陵。馬陵道狹,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樹,白而書之,曰:“龐涓死此樹下?!薄策吪浩嬗嫪氃?。〕于是令齊軍善射者萬弩夾道而伏,期曰:“暮見火舉而俱發?!变腹怪另侥鞠?,見白書,乃鉆火燭之。讀未畢,齊軍萬弩俱發,魏軍亂,大敗,龐涓自剄。
【譯文】
魏國龐涓發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求救,齊國派田忌率軍直奔魏都大梁救韓。龐涓聽到消息后,立即由韓撤軍回國,而齊國的部隊已入魏境向西開進。孫臏對田忌說:“龐涓所率領的士兵都是三晉的士兵,素來兇悍勇猛輕視齊軍,而齊軍以膽怯聞名。善于作戰的人,就在于他能因勢利導。兵法上說,奔波一百里去攻打敵人,會損失主將,奔波五十里去攻打敵人,可能會損失一半的兵力?!币虼?,孫臏命令齊軍在進入魏境之后,下令士兵砌爐灶時,第一天建十萬個爐灶,第二天減為五萬,第三天再減為三萬。龐涓在齊軍后面尾隨了三天,高興地說:“我就知道齊軍膽小如鼠,進入魏境才只三天,士兵就已逃亡過半。”于是留下步兵,自己只帶領輕裝騎兵,急馳追擊齊軍。孫臏推算魏軍的行軍速度,估計他們在黃昏時分就可抵達馬陵。馬陵是一道峽谷,路面狹窄,兩側都是險峻的山隘,最適合埋伏突襲,于是孫臏就把路旁的一棵大樹的樹皮削平露出白底,在上面寫下六個字:“龐涓死此樹下”。然后在附近埋伏上萬名弓箭手,并約定說:“傍晚,看到樹下有火光就萬箭齊發?!钡近S昏時,龐涓果然率軍來到樹下,看到樹白上模糊的字跡,就命人點燃火把來看,還沒讀完樹上的字,齊軍就萬箭齊發,一時間魏軍陣勢大亂,大軍潰敗。龐涓自刎而死。
【注釋】
①直走大梁:走,急趨。大梁,魏國首都。
②蹶:折損。
【夢龍評】
李溫陵曰:“世豈有十萬之師,三日之內減至三萬,而猶不知其計者乎?”
【原文】
羌寇武都。遷虞詡為武都太守。羌乃率眾數千,遮詡于陳倉崤谷。詡軍停車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羌聞之,乃分鈔①旁縣。詡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余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問曰:“孫臏減灶,而君增之,兵法曰:‘行不過三十里?!袂叶倮?,何也?”詡曰:“虜眾我寡,徐行則易為所及,速進則彼所不測;虜見吾灶日增,必謂郡兵來迎,眾多行速,必憚追我。孫臏見弱,吾今示強,勢不同也。”既到郡,兵不滿三千,而羌眾萬余,攻圍赤亭數十日,詡乃令軍中使強弩勿發,而潛發小弩。羌以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詡于是使二十強弩共射一人,發無不中,羌大震退。詡因出城奮擊,多所殺傷,明日悉陣其眾,令從東郭門出,北郭門入,貿易衣服②,回轉數周,羌不知其數,更相恐動。詡計賊當退,乃潛遣五百余人,淺水設伏,候其走路。虜果大奔,因掩擊,大破之。
【譯文】
羌人進犯武都,皇帝任命虞詡為武都太守。羌人派數千人在陳倉的崤谷列陣等候虞詡,虞詡命令士兵停止前進,并表示要上書請求皇帝派兵增援,等援兵到達后,才繼續往前推進。羌人聽說后,就分兵去襲擊其他縣城。虞詡利用羌人兵力分散的機會,日夜兼程行軍一百多里,并下令士兵在架設爐灶時,分兩批壘灶,每天以倍數增加,使羌人不敢進攻。有人問虞詡說:“孫臏每日減少爐灶數,而您卻每天增加爐灶的數目。兵法上說:‘每日行軍不得超過三十里。’而現在我們每日行軍卻將近二百里,這是為什么呢?”虞詡說:“敵眾我寡,假使我軍再放慢行軍速度,很容易遭到敵人攻擊,快速行進敵人就很難預測我軍的虛實。羌人見我軍每天增加爐灶數,一定認為其他州郡的士兵已經集結會合,羌人見我軍隊人數眾多,行動快速,必會有所顧忌不敢輕易出擊。孫臏以強扮弱為誘敵之計,今天我以虛張兵力為退敵之道,完全是因情勢不同?!钡竭_武都后,虞詡的兵力還不足三千人,而羌兵有一萬多人,圍攻了赤亭數十日。虞詡下令士兵留下強弩不發,用射程較短的小箭射殺敵人,羌人以為官軍弓箭力道不強,射不到他們,就下令進攻,這時虞詡才下令士兵用強弩殺敵,每二十支弓箭共同射一人,沒有不命中目標的,羌人震驚之下急忙退兵。虞詡出城追擊,羌人死傷慘重。第二天,虞詡召集所有將士,命令他們列隊從東城門出,北城門進,不斷更換衣服,如此反復多次,羌人不知城中有多少官軍,心中更是害怕。虞詡推斷羌人一定會撤退,就暗中派遣五百多人埋伏在淺水邊,等羌人逃跑時攔截。羌人果然潰逃,這時埋伏的士兵趁機截殺,大破羌人。
【注釋】
①鈔:掠取,搶掠。后作“抄”。
②貿易衣服:更換衣服。
【解評】
從孫臏敗龐涓、虞詡退羌軍的智計看,可見運用兵法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孫臏退軍減少爐灶是向敵示弱,使其以為齊軍怯戰逃亡,以誘敵追擊,在預先埋伏好的陣地以殲之。而虞詡兵少,羌軍兵多,要越過敵人的攔阻,只能設法使其分散,而在急行軍前進時,便反孫臏之法而行之,即增加爐灶使羌軍疑其增軍而不敢追擊。顯然,孫臏減灶是誘敵追擊,而虞詡增灶是為懾敵,情況各異,目的不同,方法也就應該有所不同。
祖檀饑而示飽 岳飛飽而示饑
【原文】
祖逖①將韓潛與后趙將桃豹分據陳川故城,相守四旬。逖以布囊盛土,使千余人運以饋。潛又使數人擔米息于道,豹兵逐之,即棄而走,豹兵久饑,以為逖士眾豐飽,大懼,宵遁。
【譯文】
晉朝名將祖逖手下將領韓潛與后趙的將領桃豹,分別據守陳川(在今河南開封南部)的舊城,雙方相持四十多天,眼見糧食即將告罄。祖逖遂用布袋填裝泥土,命一千多名士兵運送給韓潛。韓潛又派數十人挑著米糧在路邊休息,等桃豹的士兵追來時,立即丟棄米袋逃跑。桃豹的士兵餓了很久,見祖逖士兵留下的米袋,以為祖逖軍中糧食充裕,心中非??謶郑B夜撤兵逃跑。
【注釋】
①祖逖:字士稚,曾聞雞起舞、擊楫渡江。
【原文】
宋檀道濟①伐魏,累勝。至歷城,魏以輕騎邀其前后,焚燒谷草。道濟軍食盡,引還。有卒亡降魏,具告之。魏人追之,眾洶懼將潰。道濟夜唱籌量沙②,以所余少米覆其上,及旦,魏兵見之,謂道濟資糧有余,以降者為妄而斬之,道濟全軍以歸。
【譯文】
南北朝時,南朝宋將檀道濟多次打敗北魏軍。攻打到歷城后,魏軍以騎兵時而攻擊檀道濟的先鋒部隊,又時而突襲殿后的士兵,又焚毀城中的糧草。檀道濟軍中缺糧,只有撤軍。有一名投降魏軍的士兵,把檀道濟的窘境告訴魏軍,魏人出兵追擊,人數眾多,氣勢洶洶,檀道濟的軍隊非??謶?,眼看要潰敗。檀道濟于是在夜晚命人高聲地喊著糧米的數量,實際上卻是以沙代米,另外用僅剩的米,覆蓋在沙堆上。第二天早上,魏軍見了,以為檀道濟營中糧食充裕,而被降兵騙了,就怒斬降兵,而檀道濟全軍也得以返回。
【注釋】
①檀道濟:山東金鄉人,南朝著名將領。屢建戰功,后因見疑于朝廷,被殺。
②唱籌量沙:把沙當做米,量時高呼數字。比喻安定軍心,制造假象來迷惑敵人。
【原文】
岳飛奉詔招撫嶺表賊曹成,不從,乃上奏:“群盜力強則肆橫,力屈則就招,不加剿而遽議招,未易也?!彼炻时搿贸烧櫿?,縛之帳下。飛出帳,調兵食。吏白曰:“糧盡矣,奈何?”〔邊批:飛使之?!筹w陽曰:“且反茶陵?!币讯櫿欁魇б鉅?,頓足而入。陰令逸之,計諜歸告,成必來追。即下令蓐食,潛趣繞嶺。未明,已逼賊壘。出不意,驚呼曰:“岳家軍至矣!”飛乘之,遂大潰。自是連奪其險隘。賊窮,飛乃曰:“招今可行矣?!?/p>
【譯文】
岳飛奉皇帝詔命安撫嶺南一帶的曹成,曹成悍然拒絕。岳飛奏報說:“盜匪勢力強大,就會肆意橫行,等到力量削弱時,就容易招撫?,F在如果不先圍剿賊匪,驟然招撫,盜匪是不會輕易接受的?!庇谑窃里w派兵圍剿。正好曹成派來的間諜被俘獲綁縛在帳下,岳飛故意出帳去籌調軍需食糧,官吏報告說:“城中的糧食已經用盡了,該怎么辦呢?”岳飛說:“看來只有先撤回茶陵了?!苯又陂g諜面前表現出失望的表情,頓腳進入帳內,暗中命令部下制造機會讓間諜逃脫。岳飛料定間諜一定會把所聽見的消息告訴曹成,而曹成一定會乘機攻擊官兵,于是下令立即開飯,連夜悄悄繞過山嶺向曹成進軍。第二天天還沒亮,岳飛就已到達賊營,賊人大感意外,驚呼道:“岳家軍來了!”岳飛乘機攻擊,賊人潰散,岳飛連連奪下賊人據守的險要關口,賊人被逼得走投無路。岳飛說:“現在可以進行招撫了。”
【夢龍評】
孫臏強而示之弱,虞詡弱而示之強,祖逖、檀道濟饑而示之飽,岳忠武飽而示之饑。
【解評】
當戰斗陷入困境時,適時地制造假象也可以使自己從困境中解脫出來。
古人巧用反間計
【原文】
東魏將段琛據宜陽,遣其揚州刺史牛道恒煽誘邊民。韋孝寬患之,乃遣諜人訪獲道恒書跡,令善學書者習之。因偽作道恒與孝寬書,論歸款意,又為落燼燒跡,若燈下書者。還令諜人送琛。琛得書,果疑道恒,不用其謀,遂相繼被擒。
【譯文】
魏晉南北朝時,東魏將軍段琛據守宜陽,命揚州刺史牛道恒煽動邊民滋事。韋孝寬十分擔憂,于是暗中派人秘密偷取牛道恒的手跡,命令善于模仿筆跡的人臨摹牛道恒的字跡,偽造一封牛道恒寫給韋孝寬的書信,表明歸降的意愿,并且故意在信紙上留下蠟跡,好像是在燭火下寫成的,再命間諜將信送交段琛。段琛得到信件,果然對牛道恒起了疑心,不再采用他所提出的謀略。于是兩人先后被擒。
【夢龍評】
齊相斛律明月多智用事。孝寬令參軍曲巖作謠曰:“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百升,斛也。又言“高山不摧自崩,槲樹不扶自豎?!绷钫櫲藦V傳于鄴下。時祖孝征正與明月隙,既聞,復潤色奏之,明月竟坐誅。孝寬真熟于用間者。
【原文】
岳飛知劉豫①結粘罕②,而兀術惡劉豫,可以間而動。會軍中得兀術諜者,飛陽③責之曰:“汝非吾軍中人張斌耶,吾向遣汝至齊,約誘致四太子,汝往不復來,吾繼遣人問齊,已許我今冬以會合寇江為名,致四太子于清河,汝所持書竟不至,何背我耶?”諜冀緩死,即詭服,乃作蠟書,言與劉豫同謀誅兀術事,因謂諜曰:“吾今貸④汝,復遣至齊,問舉兵期?!眲l股納書,戒勿泄。諜歸,以書示兀術。兀術大驚,馳白其主,遂廢豫。
【譯文】
岳飛知道劉豫與粘罕相勾結,但金兀術卻討厭劉豫,可以利用間諜挑撥。正巧軍中抓到一名金兀術派來臥底的間諜,岳飛假裝責問他說:“你不是我軍中的張斌嗎?我上次派你去齊國,約定誘擒四太子金兀術,你去了之后就沒回來,后來我又派人去齊國,齊主已經答應我今年冬天,以與金兵聯合攻打臨安為名,在清河誘擒四太子金兀術。而你卻沒有將我的書信交給齊王,你為什么要背叛我呢?”金兀術的間諜希望不立刻被殺死,就假裝承認了。于是岳飛寫了一封與劉豫商議如何謀刺金兀術的書信,用蠟封好。對間諜說:“我今天寬恕你,再派你到齊國,詢問齊主出兵的日期?!备铋_間諜的大腿把蠟丸放進去,并告誡他千萬不要泄露此事。間諜回去之后,將書信呈交給金兀術,金兀術大為驚恐,急忙奏報金主,于是金人廢了劉豫齊帝的稱號。
【注釋】
①劉豫:南宋叛臣,金傀儡政權偽齊皇帝。字彥游,景州阜城人。北宋時歷任殿中侍御使、河北提刑等職。金兵南下時棄官潛逃。建炎二年殺宋將降金。四年九月,被金人立為“大齊”皇帝,建都大名,后遷汴京。
②粘罕:即完顏宗翰。本名黏沒喝,又名粘罕,小名鳥家奴,國相完顏撒改的長子,金國開國功臣,歷侍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三朝皇帝。智勇雙全,遼天慶五年,擁立完顏阿骨打,建議舉兵滅遼,大敗遼軍于達魯古城。金太宗嗣位,建策攻宋。
③陽:假裝。
④貸:寬恕,饒恕。
【原文】
元昊有腹心將,號野利王、天都王者,各統精兵,最為毒害。種世衡謀欲去之。野利嘗令浪里、賞乞、媚娘三人詣世衡乞降,世衡知其詐,曰:“與其殺之,不若因以為間?!绷羰古R稅出入,騎從甚寵。有紫山寺僧法崧,世衡察其堅樸可用,延致門下,誘令冠帶。因出師,以獲賊功白于帥府,表授三班階職,充指揮使。又為力辦其家事,凡居事騎從之具,無不備。崧酗酒狎博①,無所不為。世衡待之愈厚,崧既感恩,一日世衡忽怒謂崧曰:“我待汝如子,而陰與賊連,何相負也?”〔邊批:苦肉計。〕械系數十日,極其楚毒,崧終不怨,曰:“崧,丈夫也,公聽奸人言,欲見殺,有死耳?!本影肽辏篮獠炱洳回摚瑸榻饪`沐浴,延入臥內,厚撫謝之,曰:“汝無過,聊相試耳。欲使為間,其苦有甚于此者,汝能為我卒不言否?”崧泣允之,世衡乃草野利書,膏蠟致衲衣間,密縫之,仍祝之曰:“此非瀕死不得泄,若泄時,當言:‘負恩不能成將軍之事也。’”又以畫龜一幅,棗一蔀②遺野利。野利見棗、龜,〔邊批:影“早歸”。〕度必有書,索之,崧目左右,又對“無有”。野利乃封信上元昊,元昊召崧并野利至數百里外,詰問遺書,崧堅執無書,至箠楚③極苦,終不說,又數日,私召至其宮,乃令人問之,曰:“不速言,死矣?!贬陆K不說,乃命曳出斬之,崧乃大號而言曰:“空死,不了將軍事矣,吾負將軍,吾負將軍?!逼淙思弊穯栔?,崧于是褫衲衣,取書進入。〔邊批:書中必以及浪里等三人,使視之而可信。〕移刻,命崧就館,而陰遣愛將假為野利使,使世衡。世衡疑是元昊使,未即相見,只令官屬日即館舍勞問,問及興州左右則詳,至野利所部多不悉?!策吪嚎芍且袄?。〕適擒生虜數人,世衡令于隙中密覘之,生虜因言使者姓名,果元昊使。乃引見使者,厚遣之,〔邊批:只覺惡草具進項王使其策未工?!呈篮舛仁狗?,崧即還,而野利報死矣。世衡既殺野利,又欲并去天都,因設祭境上,書祭文于版,述二將相結,有意本朝,悼其垂成而敗,其祭文雜紙幣中,有虜至,急之以歸,版字不可遽滅,虜得之以獻元昊,天都亦得罪。元昊既失腹心之將,悔恨無及,乃定和議。崧復姓④為王嵩,后官至諸司使,至今邊人謂之“王和尚”。
【譯文】
西夏主李元昊有兩名心腹大將,外號,分別是“野利王”和“天都王”各統領精銳的部隊,危害最為嚴重。種世衡非常想用計除去他們。野利王曾派遣浪里、賞乞、媚娘三名手下,向種世衡投降。種世衡知道他們故意詐降,心想:“與其殺了他們,不如利用這三人行反間計。”就派他們為監稅官,就連他們的手下也非常受寵。紫山寺有個和尚,法名法崧,種世衡曾暗中觀察,認為他心志堅貞,可擔大任,于是延攬他為手下,說服他還俗,接著以他出兵俘獲敵人有功,請帥府表揚他,授予他三班階職,暫代指揮使。又為他張羅家中大小事,舉凡家具、器物、車馬無一不料理妥當。法崧卻吃喝嫖賭,不干正事。種世衡仍禮遇厚待,法崧感激不盡。一天,種世衡突然很生氣地對法崧說:“我待你有如自家兒子,想不到你卻暗中與敵人勾結,為什么辜負我?”隨即命人為他戴上枷鎖,一連數十天對他嚴刑拷打。法崧始終沒有怨恨,只說:“法崧是男子漢大丈夫,元帥既然聽信讒言,要殺我,我只有一死報元帥之恩。”半年后,種世衡觀察法崧沒有變心,就親自為他解下刑具,沐浴更衣后,請他進入內室,極力安撫勸慰說:“其實你根本沒有錯,這一切都是我故意試探你的。我想命你出使西夏,充當間諜,若被敵人查獲,所受的苦刑要比你現在所受的要厲害得多,你能為我不泄軍機嗎?”法崧流淚答應了。種世衡就寫了一封給野利王的信,信口以蠟密封,藏在法崧衣服夾縫里,叮囑法崧說:“這信不到生死關頭千萬不可泄露。萬一泄露時,一定記得高喊:“我對不起將軍,不能完成將軍所交托的任務了!”又命人準備龜圖一幅,棗一包,送給野利王。野利王一見棗、龜,猜測一定還有信函,就詢問法崧。法崧看了看野利王的左右,回答沒有信。野利王于是寫了一封信送呈李元昊,李元昊召法崧及野利王到數百里外,質問法崧信函在哪里,法崧始終堅持沒有任何信函,雖一再遭到苦刑毒打,仍不吐實情,又過了幾天。李元昊私下召法崧入宮,命人勸他說:“如果不說實話,就難逃一死?!狈ㄡ氯圆徽f出信函的下落。于是李元昊命人把他拖出去斬首,法崧這才大聲哭叫著說:“我白死了,無法完成將軍交付的任務,我對不起將軍!我對不起將軍!”執刑官急忙追問,法崧于是拆開衣服縫線取出信函,交給李元昊。過了一會兒,李元昊命法崧在別館住下,暗中派心腹愛將,假扮成野利王的使者,前去拜見種世衡。種世衡猜測他是李元昊派來的使者,沒有馬上接見,只令屬下每天到賓館探問使者起居,并閑話家常。當問到興州的情勢時,使者回答得很詳盡,而對野利王的動向卻知道得不多。正好這時俘虜了幾名西夏兵,種世衡命人在暗中觀察俘虜和使者見面時的情形,俘虜叫出使者姓名,果然是李元昊派遣的。于是種世衡就立即召見他,把他當做是野利王的使者,再贈送他許多貴重的財物讓他返回西夏。種世衡猜測使者返回后,法崧也該回來了,并且還會帶回野利王的死訊。種世衡用借刀殺人計除去野利王后,還想將天都王一并除去,于是在邊境設立祭壇,在木板上刻下祭文,文中敘述西夏兩名大將有與自己結交的心意,不料卻功敗垂成,所以寫下這篇祭文祝禱上蒼。種世衡故意將祭文與紙錢放在一處,這時突然有西夏兵來,種世衡忙點燃紙錢就回去了,但字一時無法盡毀,于是西夏兵拿去呈給李元昊,天都王也因此獲罪。李元昊損失兩名心腹愛將,心中悔恨無比,只好與宋議和。法崧恢復了自己的俗名王嵩,后來官至諸司使,到現在邊境一帶的百姓還稱呼他為“王和尚”。
【注釋】
①狎博:無節制地賭博。
②蔀(bù):古代計算單位。
③箠(chuí)楚:本指棍杖之類,引申為拷打。
④復姓:恢復其俗姓。
【夢龍評】
沈存中《補筆談》亦載此事,云:“世衡厚遣崧,以軍機密事數條與之,曰:‘可以此借手?!R行,解所服絮袍贈之,曰:‘虜地苦寒,以此為別,至彼須萬計求見遇乞,即野利王。非此人無以得其心腹?!氯缢蹋g關求通遇乞,虜人覺而疑之,執于有司,數日,或發其袍領中,得世衡與遇乞書,詞甚款密,崧初不知領中書,虜人苦之備至,終不言情,虜人因疑遇乞,殺之,遷崧于北境,亡歸。”事稍異。據《筆談》則領中書并崧不知,崧膽才壯,似更奇。世衡又嘗以罪怒一悉將,杖其背,僚屬為請,皆莫能得,其人杖已,即奔元昊,元昊甚親信之,歲余,盡得其機密以歸,乃知世衡能用間也。
【解評】
這三則都是運用反間計成功的戰例。
韓信制敵之謀
【原文】
漢王以信為左丞相,擊魏。魏盛兵蒲坂,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伏兵從夏陽以木罌①渡軍,襲安邑,遂虜魏王豹,定河東。
信既破魏、代,遂與張耳東下井陘擊趙。趙王歇、成安君馀聞之,聚兵井陘口,號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信乘勝遠斗,其鋒不可當,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樵蘇后爨②,師不宿飽’。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后,愿假臣奇兵三萬人,從間道絕其輜重,足下深溝高壘,勿與戰,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還,吾奇兵絕其后,野無所掠,不十日,而兩將之頭可致麾下?!背砂簿宦?。信使間視,〔邊批:精細。〕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夜半傳發,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望趙軍,誡曰:“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趙壁,拔趙幟,立漢幟。”令其裨將傳歹食曰:“今日破趙會食?!敝T將皆莫信,佯應曰:“諾?!蹦耸谷f人先行,出背水陣,〔邊批:創法?!弛w兵望見大笑。平旦,信建大將旗鼓,鼓行出井陘口,〔邊批:欲以致敵。〕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信、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趙果空壁爭漢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于是趙軍還歸壁,見壁皆漢幟,大驚,以為漢皆已得趙王將矣,遂亂走。漢兵夾擊,大破之。斬陳馀,擒趙王歇。諸將效首虜③畢,因問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反以背水陣取勝,何也?”信曰:“此在兵法,顧左右不察耳。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所謂驅市人④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即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得而用之乎?”諸將乃服。
【譯文】
漢王劉邦任命韓信為左丞相,出兵攻打魏國。魏國大軍在蒲阪一帶布陣,控制了臨晉河域。于是韓信故設疑兵,擺出戰船準備搶渡臨晉,而暗地里派遣軍隊去夏陽,以木罌渡江,襲擊魏國首都安邑。于是韓信擄獲了魏王豹,平定了河東地區。
韓信攻破魏、代以后,便與張耳東下井陘,繼續攻擊趙國,趙王歇與成安君陳馀聽到這消息,就在井陘口聚集兵馬,號稱大軍有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勸陳馀說:“韓信乘勝遠征,銳氣難以抵擋。臣聽說‘要從千里外補給糧餉,士兵不但常面有饑色,甚至要自己動手砍柴燒飯,還不能保證每天都有飯吃。’現在井陘道路狹窄,車輛無法并行,騎兵也不能成列而行。行軍數百里后,糧車勢必落在隊伍的后面,希望能撥給臣三萬兵馬,從小路阻斷他們的物資供給,只要命人挖掘壕溝,架高營壘,堅守而不出戰。他們在前方無法交戰,向后又不得退還。我們用騎兵斷絕他們的后路,野地又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掠奪,不到十天就可取下韓信、張耳的腦袋,呈獻給您?!钡砂簿愑鄥s沒有采納李左車的建議。韓信派人暗中探聽,知道成安君不用廣武君的計策,就放膽率軍前進,在離井陘口三十里處扎營。半夜時傳令軍中出發,挑選兩千名裝備輕便的騎兵,每人手持一面紅色軍旗,從小路上山窺伺趙軍的動靜。韓信告誡士兵說:“趙軍見我軍敗退,一定會出動全營的兵力追擊,這時你們就快速進入趙營,拔掉趙軍的旗幟,插上漢軍的紅旗?!庇置罡睂⒎炙涂诩Z給士兵,對他們說:“今天擊敗趙軍之后,舉行大會餐。”將士們都不相信,只好假意回答:“遵命?!表n信派一萬人為先頭部隊,出發后,背對著河水排開陣勢,趙軍看到后都哈哈大笑。天亮后,韓信插上大將軍旗,敲擊戰鼓,從井陘口出發。趙軍大開營門迎擊,雙方交戰。許久,韓信、張耳假裝不敵,丟下戰鼓、軍旗,逃向河邊的軍陣,原先在水邊布陣的先頭部隊,開營門接納韓信的退兵。趙軍果然傾巢而出,紛紛前來爭奪漢軍的旗鼓,全力追擊韓信、張耳。韓信、張耳進入軍陣后,所有士兵都拼死作戰,趙軍無法擊敗。于是趙軍想退兵回營,但回頭一望,整個營寨都插滿了漢軍的旗幟,不由大驚失色,以為漢軍俘虜了趙王的將領,因而陣腳大亂,紛紛逃走。漢兵兩路夾擊,大破趙軍,殺了陳馀,活捉趙王歇。眾將把敵人的首級及擒獲的數目呈報給韓信后,問道:“兵書上說:‘選擇陣地,右邊要有山陵做依托,陣地前的左方要面對水澤?!裉鞂④妳s命令我們背水排開陣勢,居然得勝,這是什么原因呢?”
韓信說:“這種戰術在兵法中也有,只是你們沒有注意罷了。兵法上不是說‘置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嗎?況且我韓信平素也沒有機會訓練和撫慰士兵和將領,而讓他們甘心為我效力。就如別人所說,是‘驅趕百姓上戰場’。在這種情勢下,不能不設法置士兵于死地,使他們各自為自己的生存而力戰到底。如果置士兵于生地,他們一定會怕死而逃走,難道還有兵來作戰嗎?”諸將聽了都非常佩服。
【注釋】
①木罌:木制的盛流質容器。
②樵蘇后爨:等著先打柴草然后再做飯。樵,打柴;蘇,取草。
③效首虜:呈報斬首及擒獲數目。
④市人:指市井流俗之人。此指人品雜湊,未經訓練者。
【夢龍評】
秦姚丕守渭橋以拒晉師。王鎮惡溯渭而上,乘蒙沖小艦,行船者皆在艦內。秦人但見艦進,驚以為神。至渭橋,鎮惡令軍士食畢,皆持仗登岸,后者斬。既登,即密使人解放舟艦,渭水迅急,倏忽不見。乃諭士卒曰:“此為長安北門,去家萬里,舟楫衣糧,皆已隨流,今進戰而勝,則功名俱顯;不勝,則骸骨不返矣?!蹦松硐仁孔?,眾騰踴爭進,大破丕軍。李復亂,宣撫使檄韓世忠追擊,所部不滿千人。乃分為四隊,布鐵蒺藜,自塞歸路,令曰:“進則勝,退則死,走者命后隊剿殺?!庇谑悄曳搭櫍运缿穑髷≈?。斬復。此皆背水陣之故智也。
沈存中曰:“韓信襲趙,先使萬人背水陣。乃建大將旗鼓,出井陘口,與趙人大戰。佯敗,棄旗鼓走水上軍。背水而陣,已是危道,又棄旗鼓而趨之,此必敗勢也。而信用之者,陳馀老將,不以必敗之勢邀之,不能致也。信自知才過馀,乃敢用此策。設使馀少黠于信,信豈得不敗?此所謂知己知彼,量敵為計。后之人不量敵勢,襲信之跡,決敗無疑。又曰:“楚、漢決勝于垓下。信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高帝在其后,絳侯,柴武在高帝后。信先合不利,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信復乘之,大敗楚師。信時威震天下,籍所憚者獨信耳。信以三十萬人不利而卻,真卻也,然后不疑,故信與二將得以乘其隙。信兵雖卻,而二將維其左右,高帝軍其后,絳侯,柴武又在其后,異乎背水之危。此所以待項籍也。用破趙之跡,則殲矣。此皆信之奇策。班固為《漢書》,乃削此一事,蓋固不察所以得籍者,正在此一戰耳。
【原文】
信已襲破齊臨淄,遂東追齊王。楚使龍且將兵救齊,或說龍且曰:“漢兵遠斗窮戰,其鋒不可當。齊、楚自居其地戰,兵易敗散,不如深壁,使齊王遣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聞其王在,楚又來救,必反漢。漢兵二千里居齊,齊城皆反之,其勢無所得食,可不戰而降也?!饼埱逸p韓信為易與,遂戰。與信夾濰水而陣。信乃夜令人為萬余囊,盛沙,壅水上流,引兵半渡擊龍且,佯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固知信怯?!彼熳沸牛伤?,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
【譯文】
韓信攻破齊國臨淄后,立即往東追捕齊王,楚人派龍且率軍援救齊國。有人勸龍且說:“漢軍拼死遠征,其鋒銳不可當。齊、楚兩軍在本國作戰,士兵斗志容易瓦解。不如挖深溝壘壁,加強防御,請齊王派親信的大臣去招撫那些失陷的城邑。失陷的百姓聽說齊王還在,又有楚兵來救援,一定會反叛漢軍。漢軍離國兩千里,駐扎齊地,得不到齊人的支持,勢必無法補給糧食。這么一來,不須作戰漢軍就要舉手投降了。”但龍且卻認為韓信根本不是自己的對手,便決定與韓信交戰。于是雙方隔濰水布陣。韓信在夜里命手下縫制一萬個袋子,盛滿沙子,堵住上游河水,另外帶領一半的兵力渡水攻打龍且,故意敗陣退走。龍且高興地說:“我早就知道韓信膽子小。”于是下令全軍渡水追擊韓信。韓信派人移走堵水的沙袋,水勢一涌而下,龍且的軍隊大半不能渡河,韓信迅速反擊,殺了龍且。
【夢龍評】
使左車之謀行,信必不能得志于趙。使或人之說用,信必不能得志于龍且。繞朝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士固有遇不遇哉。
【解評】
與其說是時代造就了這些風云人物,不如說這些英雄人物用他們自己的自信與智慧改變了時代。
勾踐以罪人敗吳 柴紹以女子誘虜
【原文】
吳闔閭伐越,越子勾踐御之,陳于槜李①。勾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禽②焉,不動。使罪人三行,屬劍于頸,而辭曰:“二君有治,臣奸旗鼓③,不敏于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遂自剄也。吳師屬目,越子因而伐之,大敗之。
【譯文】
春秋末期,吳王闔閭發兵攻打越國,越王勾踐親自率兵抵抗。當時越軍在槜李嚴陣以待。勾踐對吳軍嚴整的陣容感到擔憂,就派敢死隊一連發動兩次攻擊,但吳軍的陣容絲毫沒有被打亂。于是勾踐就讓越國的死囚排成三行,全部把劍放在脖子上,一起走向吳軍陣地說:“現在兩國君主統帥軍隊會戰,我們觸犯軍令,但不敢逃避刑罰,現在只有死在陣前?!闭f完,拔劍自刎而死,吳軍看得目瞪口呆,越王勾踐乘機發動猛攻,把吳軍打得大敗。
【注釋】
①槜李:今浙江省嘉興縣。
②禽:攻打。
③奸旗鼓:謂違犯軍令。古代軍隊以旗鼓發號令,故以為喻。
【原文】
吐谷渾寇洮、岷二州。遣柴紹救之,為其所圍。虜乘高射之,矢如雨下,紹遣人彈胡琵琶,二女子對舞。虜怪之,相與聚觀。紹察其無備,潛遣精騎,出虜陣后,擊之,虜眾大潰。
【譯文】
唐朝時,吐谷渾入侵洮、泯兩州。皇帝派柴紹前往救援,卻反被胡人圍困。胡人利用高地的有利形勢射擊,一時箭如雨下。柴紹命令眾工彈奏胡人的琵琶曲,又命兩名女子隨著音樂相對起舞,胡人大感驚訝,不由聚集圍觀。柴紹察覺胡人沒有戒備,便暗中派遣精銳的騎兵,包抄到胡人的后方反擊,結果胡人大敗。
【夢龍評】
罪人勝如死士,女子勝如勁卒,是皆創奇設誘,得未曾有。
【解評】
敢死的勇士不如列隊自殺的罪犯能動搖敵人軍心,女子曼妙的舞姿卻勝過悍勇善戰的士兵。這些都是出奇謀、計誘敵人的招數。
宇文泰舍近襲遠
【原文】
高歡督諸軍伐魏。遣司徒高昂趣上洛,竇泰趣潼關。歡軍蒲阪,造三浮橋欲渡河。宇文泰軍廣陽,謂諸將曰:“賊犄吾三面作浮橋,以示必渡。此欲綴①吾軍,使竇泰西入耳。歡自起兵以來,竇泰常為前鋒,其下多銳卒,屢勝而驕,今襲之必克??颂?,則歡不戰自走矣。”諸將皆曰:“賊在近,舍而襲遠,脫有蹉跎②,悔何及也?不如分兵御之?!碧┰唬骸皻g再攻潼關,吾軍不出壩上。今大舉而來,謂吾亦當自守,有輕我之心。乘此襲之,何患不克?賊雖作浮橋,未能徑渡。不過五日,吾取竇泰必矣?!蹦寺曆杂k]右,而潛軍東出,至小關。竇泰猝聞軍至,自風陵渡河。宇文泰擊破之,士眾皆盡,竇泰自殺,傳首長安。
【譯文】
東魏丞相高歡督導各路軍隊征伐西魏。派遣司徒高昂前去上洛,大都督竇泰前往潼關。而高歡自己率軍駐扎蒲坂,在河上搭建三座浮橋,想要渡河。西魏宇文泰的軍隊當時駐守在廣陽,并告訴眾將領說:“敵人在我軍三面都搭建了浮橋,就已表示他們一定要渡河。這是想牽制我軍,讓竇泰的軍隊能夠向西入侵罷了。高歡自起兵以來,竇泰一直是他的先鋒部隊,竇泰的手下也多是身經百戰的勇士。由于屢屢得勝,因此顯得很驕傲。如果我們現在發動突襲,一定可以擊敗他。打贏了竇泰,那么高歡就會不戰而退?!北妼⒍颊f:“高歡的軍隊離我們最近,現在卻要舍近求遠攻打竇泰,萬一有個失誤,后悔都來不及了,不如分兵防守。”宇文泰說:“高歡兩度攻打潼關,我軍都只在壩上防守而沒有出戰,現在他大規模的帶兵前來,也是料定我軍會再堅守,這已經存有輕敵的心理。趁此機會偷襲,怎能會不勝利呢?敵人雖造了浮橋,還不會這么快渡河攻擊。不出五天,我一定能活捉竇泰?!庇谑怯钗奶┕粨P言要保護隴右地區,暗中卻率軍朝東進發,到達小關,竇泰突然聽說宇文泰的軍隊到了,倉促中由風陵渡河迎戰。宇文泰大破竇泰軍,竇泰軍死傷殆盡,竇泰自殺。他的腦袋被送至長安。
【注釋】
①綴:牽制。
②蹉跎:失誤。
【解評】
小關之戰是宇文泰打得最精彩的一次戰役,在這一戰中充分顯示了他的智慧和氣魄。從戰斗的決策過程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很多人并不支持他的做法,稍有不慎則滿盤皆輸。而宇文泰力排眾議、匠心獨運,集中使用優勢部隊專攻敵之一路。管它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挫敵鋒芒,一戰而勝。小關之戰堪稱古代運動戰的典范。
裴行儉糧車伏兵
【原文】
調露元年,大總管裴行儉討突厥。先是饋糧數為虜鈔,行儉因詐為糧車三百乘,車伏壯士五輩,赍陌刀勁弩,以羸兵挽進,又伏精兵踵其后。虜果掠車,羸兵走險,賊驅就水草,解鞍牧馬,方取糧車中。而壯士突出,伏兵至,殺獲幾盡,自是糧車無敢近者。
【譯文】
調露元年,大總管裴行儉征討突厥。先前朝廷派人送的糧餉都被突厥人搶走。裴行儉便命人準備三百輛假糧車,每輛車里埋伏五名壯士,每人都拿著長刀、弓箭,用羸弱的士兵駕車,又暗派精兵埋伏在后。突厥兵果然前來劫糧,羸兵故意丟下糧車四處逃逸,突厥兵把糧車趕到水邊,解下馬鞍,放馬吃草,正要搬運車上糧食時,埋伏的壯士忽然由車中跳出,奮力攻擊突厥兵。后面的精兵也沖殺而至,突厥兵幾乎全軍覆沒。此后,突厥兵便不敢再搶劫糧車了。
【解評】
孫子說:“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鍛投卵者,虛實是也?!迸嵝袃€用糧車運糧這是以“正”用兵,糧車中藏兵這是以“奇”對敵,運糧為“虛”,運兵是“實”,“奇正”、“虛實”一旦結合,擊敵簡直就是以卵擊石。
孔鏞大膽任用王陳
【原文】
阿溪者,貴州清平衛部苗也。桀驁多智,雄視諸苗。有養子曰“阿剌”,膂力絕倫,被甲三襲,運二丈矛,躍地而起,輒三、五丈。兩人謀勇相資,橫行夷落。近苗之弱者,歲分畜產,倍課其人;旅人經其境者,輒誘他苗劫之。官司探捕,必謁溪請計。溪則要我重賄。而捕遠苗之不可用者,誣為賊以應命,于是遠苗咸憚而投之,以為寨主。監軍、總帥,率有歲賂,益恣肆無忌。時訌官、苗,以收鷸蚌之利。弘治間,都御史孔公鏞巡撫貴州,廉得其狀,詢之監軍、總帥①,皆為溪解,公知不可與共事,乃自往清平,訪部曲之良者,得指揮王通,厚禮之,扣以時事,通亹亹②條答,獨不及溪。公曰:“聞此中事,唯阿溪為大,若何秘不言也?”通不對,固扣之,通曰:“言之而公事辦,則一方受福;不則公且損威,而吾族赤矣?!惫υ唬骸暗谘灾?,何患弗辦?”通遂慷慨陳列始末,公曰:“為阿溪通賂上官者,誰也?”通曰:“指揮王曾,總旗陳瑞也,公必劫此兩人方可?!惫唬骸爸Z。”翌日,將佐庭參,公曰:“欲得一巡官,若等來前,吾自選之?!蹦酥冈唬骸笆鼛卓烧摺!北娂瘸觯皆懺唬骸叭艉闻c賊通?”曾驚辯不已,公曰:“阿溪歲賂上官,汝為居間,辯而不服,吾且斬汝矣!”曾叩頭不敢言,公曰:“勿懼,汝能為我取阿溪乎?”曾因阿溪,剌謀勇狀,且曰:“更得一官同事乃可?!惫钭耘e,乃曰:“無如陳總旗也?!惫唬骸翱膳c偕來。”少選,瑞入,公訊之如訊曾者。瑞屢顧曾,曾曰:“勿諱也,吾等事公已悉知,第當盡力以報公耳?!比鹨嘌噪y狀,公曰:“汝第誘彼出寨,吾自能取之?!比鹬Z而出。苗俗喜斗牛,瑞乃覓好牛,牽置中道,伏壯士百人于牛旁叢薄間,乃入寨見溪。溪曰:“何久不來?”瑞曰:“都堂新到,故無暇。”溪問:“都堂何如?”曰:“懦夫,無能為也?!毕唬骸奥勄趶V東時殺賊有名,何謂無能?”瑞曰:“同姓者,非其人也!”溪曰:“賂之何如?”瑞曰:“姑徐徐,何以遽舍重貨?”溪遂酌瑞,縱談斗牛事,瑞曰:“適見道中牛,恢然巨象也,未審比公家牛若何?”溪曰:“寧有是,我當買之?!比鹪唬骸柏溑U咚品峭寥?,恐難強之入寨?!毕唬骸暗谕^之?!鳖櫚⒇萃校鹪唬骸绊殸抗遗M分?,優劣可決也?!泵缬殴?,動息必卜,溪以雞卜,不吉,又言:“夢大網披身,出恐不利。”瑞曰:“夢網得魚,牛必屬公矣!”遂牽牛聯騎而出,至牛所,觀而喜之,兩牛方作斗狀,忽報:“巡官至矣!”瑞曰:“公知之乎,乃王指揮耳!”溪笑曰:“老王何幸,得此榮差,俟其至,吾當嘲之!”瑞曰:“巡官行寨,公當往迎,況故人也!”溪,剌將策騎往,瑞曰:“公等請去佩刀,恐新官見刀,以為不利!”溪、剌咸去刀見曾,曾厲聲詰溪,剌曰:“上司按部,何不掃廨③舍,具供帳④,而洋洋至此,何為?”溪、剌猶謂戲語,漫拒之,曾大怒曰:“謂不能擒若等耶?”溪、剌猶笑傲,曾大呼,伏兵起叢薄間,擒溪、剌。剌手搏,傷者數十人,竟系之,馳貴州見公,磔⑤于市,一境始寧。
【譯文】
阿溪是貴州清平衛部的苗人,性情兇悍但才智過人,稱霸于苗族部落。他有個養子名叫阿剌,具有超乎常人的體力,身上披著三層盔甲,手持二丈的長矛,縱身一躍,就有三五丈高。父子倆智謀與勇力相互配合,橫行于苗族部落。附近弱小的苗族部落,每年都要分給他們牲畜物產,還要加倍上繳賦稅。對于往來路經苗地的旅客,阿溪也常誘使其他部落的苗人打劫。官府要打探搜捕,都要謁見阿溪,向他請教,阿溪每次都要求重金酬謝,然后從遠處的苗寨抓一些不可任用的苗人,誣陷為盜賊,要官府抓來治罪。于是遠地的苗人也都畏懼阿溪的威名而紛紛歸附,奉阿溪為寨主。監軍、總帥每年也可得到阿溪的大量賄賂,所以阿溪更加橫行無忌,還不時挑撥官府和苗人間的矛盾,借以坐收漁利。弘治年間,都御史孔鏞巡察貴州,聽說了阿溪的胡作非為。但詢問監軍、總帥時,他們卻都為阿溪辯解??诅O知道這些官員都不是能共事的人,就親自前往清平,私訪官軍中的公正人士,終于訪得了一位名叫王通的指揮。孔鏞對王通以禮相待,常向他請教,王通也都一一詳盡地回答,唯獨閉口不談阿溪的事。孔鏞說:“聽說在這些事中,只有阿溪的事最為重大,你為何閉口不談呢?”王通依然一言不發??诅O再三逼問,王通才說:“如果我說了,御史能秉公處理,地方百姓就會因此得福;否則不但損及御史威名,我的族人也必遭其害?!笨诅O笑著說:“你盡管直說,不要擔心我不辦理?!庇谑峭跬ú趴犊愒~,詳說始末??诅O問:“為阿溪打通行賄上級長官的人是誰?”王通答:“是指揮王曾與總旗陳瑞,御史一定要先收服這兩人,案情才能有進展?!笨诅O說:“對?!钡诙?,各官員如往日般入府議事??诅O說:“我需要一名巡官,你們都上前來,我要親自挑選?!闭f完指著王曾說:“我看你可以。”眾官員離府后,孔鏞私下質問王曾說:“你為什么要和賊人勾結呢?”王曾大吃一驚,急忙辯解。孔鏞說:“阿溪每年賄賂官員,都是你在中間聯系。如今你還狡辯不服氣,我先殺了你?!蓖踉B連叩頭謝罪,不敢再多說??诅O說:“不要怕,你能為我擒下阿溪嗎?”王曾便把阿溪的智謀和阿剌的勇力情況陳述一遍,接著說:“能再有一個人幫忙才行。”孔鏞要他自己推薦人選,王曾說:“沒有比總旗陳瑞更適合的人。”孔鏞說:“你可以叫他一起來。”一會兒,陳瑞入府,孔鏞也如先前質問王曾般質問他。陳瑞頻頻回頭看王曾,王曾說:“不必再隱瞞了,我倆所做的事情大人全都知道了,現在我們只有立功贖罪,盡力來報效大人?!标惾鹨蚕蚩诅O說明要除去阿溪,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孔鏞說:“你們只要誘他們走出營寨就可,我自有辦法擒住他們?!标惾鸫饝缶碗x開了。苗人有斗牛的習俗,陳瑞先挑選一只上好的牛,把它放在路上,再命一百名壯士埋伏在牛群附近的草叢里,等布置妥當后,就入苗寨見阿溪。阿溪說:“怎么這么久都沒有見到你?”陳瑞說:“新任的都御史剛到此地,實在抽不出空來?!卑⑾謫枺骸靶氯蔚亩加肥窃鯓右粋€人?”陳瑞說:“懦弱的人,沒有什么能力?!卑⑾f:“聽說他在廣東時,以殺賊出名,怎么說他無能呢?”陳瑞說:“那是同名同姓的人,并不是現在這位都御史?!卑⑾f:“依你看,能不能賄賂他呢?”陳瑞說:“這事慢慢來,何必急著把寶物送出去呢?”于是阿溪替陳瑞斟酒,兩人開始談論斗牛的事。陳瑞說:“剛才在路上看到一頭牛,猛一看像頭大象,不知比起你養的牛如何?”阿溪說:“果真是好牛的話,我就買下它。”陳瑞說:“牛販好像不是本地人,恐怕很難強邀他入寨?!卑⑾f:“那我們去看看?!被仡^叫阿剌一起去?!标惾鹫f:“要不把你所養的牛牽去,讓它們較量一番,一比就知道好壞了。”苗人迷信鬼神,無論有何舉動,都要占卜。阿溪用雞卜卦,結果不吉利,又說:“自己夢到大網覆蓋在自己身上,害怕出寨不吉利。陳瑞說:“夢到網就說明要有魚了,表示那頭牛非你莫屬了。”于是兩人牽著牛并肩騎馬出了苗寨,來到那頭牛所在的地方,阿溪一看非常高興。兩頭牛正要打斗時,忽然有人上前報告說:“巡官到了。”陳瑞說:“你知道嗎,新的巡官就是那個王指揮?!卑⑾χf:“老王怎會有這個榮幸得到這差使,等他來了,我一定要好好取笑他一番?!标惾鹫f:“巡官視察苗寨,你應當親自前去迎接,更何況還是老朋友呢!”阿溪、阿剌準備驅馬前去迎接。陳瑞說:“請兩位先解下佩刀,恐怕新官見刀是件不吉利的事?!庇谑莾扇私庀屡宓逗笕ヒ娡踉M踉娏藘扇耍瑓柭曎|問阿溪、阿剌:“上級長官視察苗部,為何不清掃屋舍,準備酒食,而洋洋得意到達此地,到底想干什么?”阿溪等人以為王曾對他們開玩笑,根本不予理會,王曾大怒道:“你們以為我不敢抓你們嗎?”阿溪、阿剌還是大笑不止。只聽王曾大喝一聲,左右伏兵都沖出草叢,前來捉拿阿溪、阿剌。阿剌空手傷了數十名士兵,最后還是被捆了起來。陳瑞、王曾將二人快馬解送到貴州交給都御史孔鏞,孔鏞下令在市集將其斬殺。貴州境內從此又獲得安寧。
【注釋】
①監軍、總帥:此為明朝廷委派之官吏??値洠纯偙?。
②亹亹(wěi wěi):勤勉不倦的樣子。
③廨(xiè):官署,舊時官吏辦公處所的通稱。
④供帳:指供宴飲之用的帷帳、用具、飲食等物。
⑤磔:古代一種酷刑,把肢體分裂。
【解評】
此番生擒貴州賊首,沒有勞師動眾,而是不動聲色,僅用了百余壯士就讓兩賊人伏法。但是如果不是用王曾、陳瑞兩個間諜,抓住這一個似虎、一個似狐的賊人恐怕還是不容易的。因為王曾、陳瑞兩人了解賊人的喜好,才能引誘他們出寨門,從而擒之。
上一篇:智囊《詰奸卷十》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智囊《謬數卷十四》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