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鄒(zōu)
35 鄒(zōu)
【尋根溯源】
鄒姓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出自姚姓者,為帝舜的后人。帝堯的后裔在商時建立鄒國,春秋時為曹姓邾人所奪,二族先后被齊、楚所滅,其后裔均為鄒氏。二是出自子姓,為微子啟的后人。殷紂王庶兄微子啟(子姓)被周平公封在宋國(今河南商丘一帶)。到了宋愍公時,其孫考父,食采于鄒邑(今山東鄒城東南),其后裔以封邑為姓,稱鄒姓。
【變遷分布】
早期以山東為中心。漢代以后,在河北、河南、陜西、湖南等地發展,以范陽(今河北省涿縣及北京昌平、房山一帶)郡為郡望。唐代以后,向東南地區發展,并以江蘇、福建、江西為集中區。
【名人薈萃】
鄒忌:戰國齊相。是鄒氏家族在戰國時期的有名人物,以鼓琴游說齊威王,被任相國,封于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稱成侯。勸說威王獎勵群臣吏民進諫,主張革新政治,修訂法律,選拔人才,獎勵賢臣,處罰奸吏,并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從此齊國漸強。
鄒元標:明代名臣。江西吉水縣人。累官至刑部右侍郎。后開罪魏忠賢,被迫辭官還鄉。曾家居講學三十年,與趙南星、顧憲成號為三君子,是東林黨首領之一,著有《愿學家》等。卒,謚忠介。
鄒一桂:清代大臣、畫家。江蘇省無錫人。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累官至禮部尚書。擅畫花卉,學惲壽平畫法,風格清秀。著有《小山文集》等。
上一篇:百家姓《謝(xiè)》姓起源
下一篇:百家姓《喻(yù)》姓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