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審美分類創造·建筑藝術
是一種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廣義的造型藝術。在人類歷史上, 最初的建筑主要是為了防寒祛暑的實用目的。 作為人類實踐的結果, 無論從內容和形式看, 其功利的目的都占主要地位。 隨著物質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進步。建筑才越來越具備審美的性質, 逐漸成為審美的對象, 但仍不能脫離其實用性。 有的建筑實用功能大,如一般住宅和廠房建筑; 有的建筑審美功能占主要地位, 如那些以權力為象征的宮殿建筑和供人觀賞的園林建筑等。可以說, 建筑藝術是物質生產和藝術創造的統一, 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統一。
任何建筑都以空間形象為特征。建筑藝術的形象, 是由建筑物的體積布局、比例關系、空間安排、 結構形式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裝飾、 色彩等多方面處理而形成的。它不以自身的物質手段直接再現現實和摹擬事物的形象。其審美特點主要是以形體構造中所體現出來的造型的美。 由這種靜的形態美構成一種意境, 給人以聯想, 從而揭示出一定時代和一定社會的精神面貌、 情趣和理想。北京故宮的建筑, 根基雄厚、 宏闊顯赫, 表現出莊嚴、 不可動搖的力量, 象征著帝王的無比威嚴, 引起后人對帝王權勢的聯想。 人民大會堂, 莊嚴絢場, 與廣場融為一體, 使人聯想到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 奮發前進的景象。所以, 建筑的美與其他造型藝術美相比, 顯得較為朦朧寬泛, 帶有一種不確定性和抽象性。 但人們還是可以從其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風格上, 把握其時代特征和民族色彩, 使人得到廣在而又具體的美感享受。 其次, 建筑美除與建筑物體本身的結構、 體積、 形狀、 色調有關外, 還與周圍環境空間中的其他建筑群、 自然景觀形成對比,顯示出自身特點。 因而,處理好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也成為構成建筑藝術的審美屬性的重要條件。所以, 建筑藝術工作者要善于根據自己的構思, 運用借景、 對景、 分景、 隔景等手法, 進行精心的藝術處理, 使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相互配合、 相互制約、 協調一致、融為一體, 從而創造出完整統一而又多姿多變的藝術境界, 給人以豐富的美的享受。 北京頤和園, 巧妙地將背后的玉泉山以及遠處隱約可見的西山, 納入它的整體結構, 從而構成一個更加廣闊深遠的建筑藝術境界。
建筑可以進行不同的分類。根據社會需要而創造的建筑有民用住宅建筑、 公共民用建筑和直接為社會物質生產生活服務的工廠和橋梁建筑; 也有以適應人們審美需要為主的園林建筑、 紀念性建筑等。各種類型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點, 不同的建筑體現出不同的風格、 情調, 滿足人們不同的物質生活需要和多種審美要求。 另外,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建筑材料的相應變化也為建筑式樣和功用開拓了新的領域。隨著社會的發展, 人們的各種需要不斷豐富, 建筑藝術將得到日新月異的發展, 種類樣式也會日益多樣化, 從而給人以更高、 更豐富的物質與美的享受。
上一篇:中國文藝美學要略·學說與流派·建安風骨
下一篇:文藝審美分類創造·建筑藝術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