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甫·勵志銘贈朱冠之》原文注釋與譯文
維古之人①,蚤夜憤悱②。維今之人,甘心委靡③。頑痹不仁④,偷安無恥。至其極也,醉生夢死。胡不反思,道只在邇⑤。欲藥痼疾⑥,勵志而已。志果自勵,其勇無比。當為即為,有何疑似⑦,我德我崇,我義我徙。如盲還明,如痿復起⑧。敢以斯銘,用告志士。
【注釋】
①維:作語助,用于句首或句中。
②蚤:通“早”。憤悱(fei):亦作悱憤。《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朱熹注:“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后轉(zhuǎn)思慮蘊積意。成公綏《簫賦》:“舒蓄思之悱憤,奮久結(jié)之纏綿。”這里似是奮發(fā)圖強意。
③委靡:頹喪,不振作。
④痹(bi):病名,引申為麻木。頑痹不仁:猶麻木不仁。
⑤邇:近。
⑥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⑦疑似:疑惑。
⑧痿(wei):身體肌肉痿縮、偏枯之病。
【譯文】
古代的人,早晨夜晚都在發(fā)憤圖強。今天的人,心甘情愿委靡不振。麻木不仁,茍且偷安,非常無恥。到了極點,就醉生夢死。為什么不反省?道只在近處。欲治這個頑固的毛病,勉勵自己立志就是了。果然能夠勉勵自己立志,那勇敢無與倫比。該做就做,有什么疑惑?我對道德很尊崇,我見義就改變自己的意念而從之。像瞎子雙目復明,像癱瘓重新站起。請用這首銘,來告訴志士。
上一篇:《趙湘·交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交友箴言《張孝祥·取友銘》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