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從政六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清箴
政為民綱,清本士節。立于寡過,先乎自潔。根不堅固,枝必顛折①。勿謂何傷,多其藏者厚其亡。勿謂終吉,悖而入者悖而出②。金滿堂而莫守,玉無脛而能走③。君子臨財,貴乎無茍④。計日受祿,孰憂不足?飲馬投錢⑤,孰曰非賢?不義如云⑥,前圣所陳。不貪為寶⑦,先儒之道。所以甑雖生塵⑧,德及吾民。珠能還浦⑨,道光信史⑩。去惑畏知(11),千古仰之。嗚呼,幽有鬼神(12),明有斧鉞(13)。貪彼賕賞(14),過乎豪奪(15)。罪盈于貫(16),陽誅陰罰。何如砥礪(17),清名不滅。
公箴
厥初生民(18),罔有紀極(19)。群居雜處,斗智競力。乃建官司(20),分其曲直。所以衡鑒(21),所以糾纆(22)。抱公絕私,是為率職(23)。惟柔惟佞(24),腹心之病。惟端惟方(25),政化之綱。勿畏于勢,受人之制。撓法用情(26),為害不細。勿黷于賄(27),移人之罪。鬻獄奉身(28),其禍可待。無徇威名(29),以作煩刑(30)。嘗聞嚴母,掃墓而迎(31)。無貪寬恕,以售虛譽。又聞晉官,秕政者去(32)。張湯輕重其心,漢刑已淫(33)。州犁上下其手,楚邦之丑(34)。是以罪無異罰,《左史》所旌(35)。義不隱親,叔向之明(36)。尺概繩直(37),珪方砥平(38)。如止水斯鑒(39),不牽于情。不侮惸獨(40),無懼高明(41)。其守不更,乃國之經(42)。敢告君子(43),參之座銘(44)。
勤箴
爵以昭德(45),官惟擇賢。怠則廢職,勤則政宣(46)。恪恭修德(47),厥德乃全。僶俛勵志(48),其志乃專。譬如農功,日夜思焉。古之圣賢,名存簡編(49)。其智宏達,其謀廣淵。猶勉于勤,奉之周旋。堯癯舜瘠,以臨溥天(50)。禹乘四載(51),手胝足胼(52)。日不暇給(53),周道以完。介胃蟣虱,漢業以安。君既勤止,臣寧曠然。周公握發(54),九有駿奔(55)。趙盾夙興,盜退寢門(56)。官無留事,史稱名臣(57)。罔敢自逸,書之格言(58)。理有不及,則罹于愆。羲和湎淫,夏攻其昏(59)。二王清談,晉失其尊(60)。養名逋事(61),羲和罪人。下臣有聞,敢告司存。(62)
明箴
函血奮氣(63),爭斗所起。區區強弱(64),茫茫真偽。巧詐千端,奸邪萬計。或矜其豪(65),以壓憔悴(66)。或恃其窮,以凌貴勢。或狐托虎威,或蚌為鷸制。鼠無牙兮穿墉(67),蝸有角兮掠地(68)。吏或舞文(69),人多飾智(70)。聚毚兔以成穴(71),嚇鹓雛而得味(72)。吹毛洗垢(73),極其窺伺。滑言柔色(74),肆其諛媚。舍狀探情(75),譬于衡誠。邪正區別,是為神明。軒銅照膽(76),不將不迎(77)。爾妍爾丑,安能遁形。敢告有位(78),無忘勵精。
和箴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79)。凌上忽下(80),于義何如?剛而又方失乎正,柔而又圓近乎佞。濟之中和(81),可以從政。
慎箴
太行之險,摧輈折轅(82)。龍門之浚(83),舟沉楫翻。危乎官路,逾茲阻艱(84)。巧者爭進,擠之疾顛(85)。青蠅止棘,讒其無間(86)。薏苡似珠(87),謗亦有端。所以去惡者如草之蔓,履霜者如冰之堅(88)。太仆之馬,數而后對(89)。溫室之樹,問而不言(90)。動而三思,靜當有慮。儉而易足,謙則無忤(91)。狠則多爭,傲則眾怒。好樂者所貴無荒(92x),縱欲者終聞敗度(93)。語曰:“奔車之上無仲尼(94),覆車之下無伯夷(95)。”古之訓也,慎者從之。
【注釋】
①顛折:倒折。
②悖(bei):指不正當的手段。《禮記·大學》:“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意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物又被別人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去。
③脛(jing):自膝至腳跟部分。亦泛指腿。
④茍:茍且,無原則。
⑤飲馬投錢:漢趙岐《三輔決錄·飲馬》:“安陵道者有項仲仙,飲馬渭水,每投三錢。”后用為清介不妄取的典故。
⑥不義如云:語出《論語·述而》:“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⑦不貪為寶:《左傳·襄公十五年》:“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子罕:宋大夫。
⑧甑(zeng):古代蒸食炊器。底部有許多透蒸汽的孔格,置于鬲或鍑上蒸煮。如同現代的蒸鍋。甑生塵:漢代范冉的范事。《后漢書·范冉傳》:“所止單陋,有時絕粒,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范冉,字史云。漢桓帝時以冉為萊蕪令,遭母憂不到官。曾為三府所辟,應司空命。
⑨浦(pu):地名,即合浦。《后漢書·孟嘗傳》:“遷合浦太守。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阯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并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死餓于道。嘗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
⑩信史:真實可靠的史籍。
(11)畏知:怕知道。《后漢書·楊震傳》:“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
(12)幽:陰間。
(13)明:陽間。鉞(yue):古代兵器,青銅制,圓刃或平刃,安裝木柄,持以砍斫。
(14)賕(qiu):賄賂。
(15)豪奪:強橫奪取。
(16)罪盈于貫:猶惡貫滿盈。作惡極多,已到末日。
(17)砥礪:勉勵。
(18)厥:其。生民:人民。
(19)紀極:終極,限度。
(20)官司:官府。
(21)衡:衡量。鑒:審察。
(22)糾纆(mo):繩索。糾為兩合繩,纆為三合繩。這里指對罪犯系以繩索。
(23)率職:奉行職事。
(24)柔:柔媚,柔順奉承。佞:用花言巧語諂媚人。
(25)端:正。方:方正,正直。
(26)撓法:屈法,枉法。用情:用私情。
(27)黷(du):貪污。賄:賄賂。
(28)鬻(yu):賣。
(29)徇:求。
(30)煩刑:煩瑣苛刻的刑罰。
(31)掃墓而迎:《漢書·酷吏傳·嚴延年傳》:“嚴延年遷河南太守,其母從東海來,欲從延年臘(指歲末,即過年)。到洛陽,適見奏報引決囚人。母大驚,謂延年曰:‘我不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東歸,掃除墓地耳。’后歲余,延年果敗。”
(32)秕政:不良的政治措施。
(33)張湯(?~前115),漢武帝時酷吏。《史記·酷吏列傳》:“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淫:超過常度。
(34)州犁:即伯州犁,春秋時晉國人,出奔楚,為楚大宰,后被楚靈王殺掉。《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楚“遂侵鄭。五月,至于城麇,鄭皇頡戍之。出與楚師戰,穿封戍囚皇頡。公子圍與之爭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請問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爭,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為王子圍,寡君之介弟也。’下手其曰:‘此子為穿封戍,方城外之縣尹也。誰獲子?’‘頡遇王子弱焉。’戍怒,抽戈逐王子圍。”王子圍后即位為王,即楚靈王。
(35)左史:即《左傳》。
(36)叔向:一作叔響。春秋時晉國大夫,羊舌氏,名肸。食邑在楊(今山西洪洞東南),又稱楊肸。晉悼公時,為太子彪(平公)的傅。晉平公六年(前552),因弟羊舌虎和欒盈同黨,為范宣子所囚。后被平公任為太傅。這里所指的事即叔向被囚時事。有人對叔向說:“你處于犯罪的境地,不是不明智嗎?”叔向說:“跟死比怎么樣?”樂王鮒要救叔向,叔向不答應,也不向他行禮。他認為樂王鮒救不了他,只有祁奚才能救他。后來果然被祁奚救了。人們評論說:“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義不隱親,是說叔向堅持大義,不隱瞞和弟弟羊舌虎的親情,即不隱瞞自己和羊舌虎的事有關聯,
(37)尺:量長度的用具。概:平正。繩:木工用以測定直線的墨線。
(38)珪(gui):為帝王諸侯所執,用以表示符信的玉版。砥(di):磨刀石。
(39)止水:不流動的水。鑒:照人,照物。
(40)惸(qiong)獨:《周禮·秋官·大司寇》:“惸獨老幼。”鄭玄注:“無兄弟曰惸,無子孫曰獨。”
(41)高明:指地位尊貴的人。《書·洪范》:““無虐煢獨而畏高明。”煢,同“惸”。
(42)經:常道,規范。
(43)敢:自言冒昧之詞。
(44)座銘:猶座右銘。
(45)爵:爵位。《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后代指官位。昭德:顯揚道德。
(46)宣:暢通。
(47)恪(ke):謹慎,恭敬。
(48)僶(min)俛(mian):勤勉,努力。
(49)簡編:指書籍。戰國至魏晉時代,人們把字寫在削制成的狹長的竹片或木片上,竹片稱簡,木片稱札或牘,統稱為簡。若干簡編綴在一起稱策(冊),也稱簡編。
(50)溥天:遍天下。
(51)禹乘四載:《書·益稷》:“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昏墊。予乘四載,隨山刊水。’”四載:四種交通工具。謂水乘舟,陸乘車,泥乘輴,山乘樏。
(52)手胝(zhi)足胼(pian):手掌和腳底生老繭。是一種保護性角質層。《史記·李斯列傳》:“禹鑿龍門,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決渟水致之海,而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53)日不暇給:《書·無逸》:周文王“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萬民。”《史記·魯周公世家》:“文王日中昃,不暇食。”
(54)握發:《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世。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55)駿奔:急速奔走。
(56)趙盾:即趙宣子,春秋時晉國執政。晉襄公時為中軍之將,執掌國政。晉靈公死,擁立晉成公,繼續執政。《左傳·魯宣公二年》:“晉靈公不君,厚斂以雕墻,從臺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會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宣子(趙盾)驟諫,公患之。使鉏麂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麂退,嘆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57)官無留事:官府沒有積壓未處理的事情。《南史·王儉傳》:“令史諮事,賓客滿席,儉應接銓序,傍無留滯。”
(58)逸:安樂。周公曾作《無逸》。見《書·無逸》。
(59)羲和:羲氏和氏,掌天地四時之官。《書·胤征》:“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史記·夏本紀》:“帝中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征之。”
(60)二王:晉朝王戎、王衍。王戎(234~305),字濬仲,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竹林七賢之一。好清談,官至司徒,立朝無所匡救。王衍(256~311),字夷甫,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出身士族,喜談老莊。所論義理,隨時更改,時人稱為“口中雌黃”。曾任中書令、尚書令、司徒、司空、太尉等職。當時皇族混戰,匈奴劉淵起兵。他當重任,專謀自保。后為石勒所俘,又勸勒稱帝,為勒所不齒,殺掉了他。史稱清談誤國。
(61)逋事:拖延事情,亦即誤事。
(62)敢:自言冒昧之詞。司存:猶有司,指官吏。
(63)函:包含。(64)區:小,少。
(65)或:有的人。矜:自夸。豪:有錢有勢。
(66)憔悴:困苦
(67)鼠無牙兮穿墉:語出《詩·召南·行露》:“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墉:墻。
(68)蝸有角兮掠地:語出《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返。”常以喻為小事而爭斗者。
(69)舞文:玩弄法律條文以行奸詐。
(70)飾智:裝作有智慧,弄巧欺人。
(71)毚兔:狡兔。《詩·小雅·巧言》:“躍躍毚兔,遇犬獲之。”孔穎達疏:“《蒼頡解詁》:‘毚,大兔也。’大兔必狡猾,又謂之狡兔。”
(72)鹓(yuan)鶵:傳說中與鳳凰同類的鳥。《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實,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梁國而嚇我邪?’”
(73)吹毛洗垢:極力尋找別人的過錯。《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
(74)滑言柔色:花言巧語,臉色柔媚。
(75)舍狀探情:丟掉實際情況,去了解真相。
(76)軒銅:即軒帝銅,亦即軒轅鏡,古鏡名。古人謂用之可以辟邪。宋趙希鵠《洞天清祿集》:“軒轅鏡,其形如毬,可作臥榻前懸掛,取以辟邪。”
(77)將:送。
(78)有位:有官位的人。
(79)徒:伙伴。
(80)凌:侵犯,欺凌。
(81)中和:不偏不倚,不左不右。
(82)辀(zhou):小車居中的彎曲車杠。
(83)龍門:即禹門口。在山西河津西北和陜西韓城市東北。這里黃河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門闕,故名。浚(jun):深。
(84)逾:超過。阻:艱險。
(85)青蠅止棘:《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于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棘:酸棗樹。用青蠅比喻讒人。
(86)間:間隙。
(87)薏(yi)苡(yi):俗稱藥玉米、回回米,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漢書·馬援傳》:“初,援在交趾,常餌薏苡實,用能輕身省欲,以勝瘴氣。南方薏苡實大,援欲以為種。軍還,載之一車。……及卒后,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后代常用這個典故稱蒙冤被謗事。
(88)履霜:腳踏霜地。《易·坤》:“初六,履霜堅冰至。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比喻事態逐漸發展,將有嚴重后果。
(89)太仆:官名。始于春秋時,秦漢沿置,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車馬和馬政。這里指漢朝太仆石慶。《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御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畢,舉手曰:‘六馬。’”
(90)溫室:漢長樂宮中溫室殿。《漢書·孔光傳》:“沐日歸休,兄弟妻子燕語,終不及朝省政事。或問光:“溫室省中樹木皆何木也?’光嘿而不應,更答以他語。其不泄如是。”后以溫室樹借指宮中秘密。
(91)忤(wu):違逆,抵觸。
(92)荒:縱欲迷亂,逸樂過度。
(93)敗度:敗壞法度。《書·太甲中》:“欲敗度,縱敗禮。”
(94)仲尼:孔子字仲尼。
(95)伯夷:商末孤竹君長子。起初孤竹君以伯夷的弟弟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后二人聽說周文王善養老人,便入周。武王伐紂,二人叩馬勸諫。武王滅商后,二人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
【譯文】
清箴
政治是關系人民大局的根本,清廉是士人應有的節操。要處于少犯過錯的境地,首先是自己要清潔。這個根不堅固,枝葉必定倒折。不要說沒有什么傷害,藏聚的財物越多,損失的財物也越多。不要說最終吉祥,用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財物最終也要被人用不當的手段拿走。滿屋的黃金是不能守住的,美玉沒有腳也會走掉的。君子面臨財富,可貴的是不茍取。按日子給你俸祿,誰還擔憂不足?項仲仙每次到渭水飲馬,都投進水中三個大錢,誰說他不是賢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取得富貴,對于我像浮云一樣。”這是前代的圣人孔子所說的話。把不貪當作寶貝,這是前代儒者子罕的處世哲學。因此,范冉的飯鍋因長久不做飯而落上了塵土,卻有恩德于人民。珍珠又回到了合浦,孟嘗的功德將永垂青史。漢楊秉不為酒、色、財迷惑,楊震不接受賄賂的故事,受到千古的敬仰。啊!陰間有鬼神懲罰貪圖賄賂的人,陽間有斧鉞去誅殺貪污財物的人。貪圖那賄賂賞賜,比強橫奪取財物更厲害。惡貫滿盈,無論在陽間還是陰間,都要對他進行懲罰誅殺。怎么比得上勉勵自己提高道德水平,美名永久不滅呢?
公箴
起初的人民,做事沒有界限,群居雜處,比賽誰有智謀,誰有力量。于是才建立官府,分辨他們的曲直。用這個來衡量鑒別,用這個來懲處犯罪的人。堅持大公無私,這才是官員奉行職事應有的品德。阿諛奉承,花言巧語的諂媚,那是發生在心腹中的重病。方正、正直,是從事政治、教化的人的大綱。不要害怕權勢,受人挾制。徇私枉法,為害不小。不要貪圖賄賂,就不根據事實,從重或從輕判罪。用賣獄來奉養自身,那大禍馬上就來了。不要追求樹立自己的威名,便搞煩瑣苛刻的刑罰。曾經聽說過嚴延年的賢母,準備好墓地來迎接他。不要貪圖寬恕的名聲,去沽名釣譽。又聽說春秋時代的晉國,搞不良的政治措施,就要罷官。張湯審處犯人隨意從輕或從重處置,已經使得漢朝的法律超過常度。伯州犁上揚手,下擺手,進行誘供,那是楚國的丑事。因此同樣的罪沒有不同的處罰,《左傳》曾經表揚。堅持大義,不隱瞞自己弟弟的罪行,是叔向的明智。應該像量東西的尺一樣平正,像木匠測量直線的繩一樣直,像珪那樣方正,像磨刀石一樣平。應該像不流動的水照物一樣,不受感情的干擾。不要欺侮獨生子和沒有子孫的人,不要害怕有權有勢的人家。他的操守不因外界的情況而改變,這才是國家的常道。請把這些告訴君子,參考它,寫進自己的座右銘。
勤箴
官位是用來獎勵那些有道德的人,任命官吏要選擇賢才。懈怠就要荒廢公職,勤奮才能使政令暢通。謹慎恭敬地修養自己的品德,他的道德才能成為全德。勤勉地磨礪自己的志向,他的志向才會專一。就像農民種地,日夜都要思考它。古代的圣賢,他們的名字收存在書籍中。他們的智慧宏大通達,他們的謀略廣大深遠。他們還用勤奮來勉勵自己,把勤奮貫徹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堯和舜為了治理天下,都把自己累得又瘦又弱。禹乘坐四種交通工具治水,手腳都磨出了老繭。周文王到中午和晚上都顧不上吃飯,才把周國治理好。漢朝的高祖皇帝甲胄上生出蟣虱,漢朝的天下才得以平安。作為國君,他們都這樣勤奮,作為大臣怎能荒廢自己的職守?周公為了招攬天下賢才,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多次急速奔走。趙盾為了上朝,很早就起床,整裝待發,鉏麂都為之感動,沒有殺他。周公不敢追求安逸,寫了《無逸》一篇文章。對于道理有弄不懂的,就會出現過錯。羲氏和氏沉湎于酒,夏朝曾派人討伐他們的昏庸。王戎、王衍清談誤國,晉朝失去了尊嚴,出現了永嘉之亂。王戎、王衍為了樹立自己的名聲,耽誤了國家大事;羲氏和氏沉湎于酒,是國家的罪人。我這個下臣有所聽聞,冒昧地忠告上級。
明箴
只憑一點血氣之勇去行事,是爭斗發生的原因。這只是為了比較微不足道的強弱,亂紛紛的真真假假實在難以分辨。機巧奸詐的人有成千上萬的手段,奸惡邪僻的人有成千上萬的陰謀詭計。有的人夸耀自己有錢有勢,去壓迫困苦的人。有的人依仗自己是亡命之徒,去侵犯有地位的人。有的狐假虎威,有的是鷸蚌相爭。老鼠用牙齒把墻挖個洞,蝸牛角上的蠻、觸兩國攻城掠地。有的官吏玩弄法律條文去干壞事,人們自作聰明去為非作歹。像狡兔一樣互相勾結,像貓頭鷹一樣生怕別人去搶它的腐爛的老鼠。吹毛求疵,極盡窺伺之能事。花言巧語,一臉柔媚,施展他的阿諛諂媚之能事。離開了事實去探究事情的真相,好像去衡量事情的真假,結果什么也弄不懂。只有把邪正區別得清清楚楚,才是神明。軒轅鏡照人的肝膽,既不送也不迎。但是,你的美,你的丑,都被照得清清楚楚,怎能逃脫?敬告有官位的人,不要忘了勵精圖治。
和箴
水極清就沒有魚了,人極明察就沒有朋友了。欺凌上面的,輕視下面的,合乎義嗎?剛而又方失去了中正,柔媚而又圓滑接近奸佞。以中和之道來幫助,可以從政。
慎箴
太行山的險要,能使車仰馬翻。龍門的水深,能使船沉楫翻。危險的官場,艱險超過這兩者。巧者爭著升官,排擠別人急速顛覆、失敗。像蒼蠅落在酸棗樹上,即使沒有空子可鉆,也要設法進讒。薏苡似珍珠,誹謗也是有原因的。所以除惡如同除去蔓草,必須去根;當你踏上霜地的時候,離堅冰也就不遠了。應該像太仆石慶那樣謹慎,皇上問他車上有幾匹馬的時候,他數完后才回答;應當像孔光那樣謹慎,家人問他溫室殿樹木的情況的時候,問他他也不說。動的時候要三思而行,靜的時候也應當思慮問題。儉樸,就容易滿足;謙虛,就不會觸犯別人。兇狠,就會多爭;驕傲,就會引起眾怒。喜好音樂的人,可貴的是不要縱欲迷亂,逸樂過度;縱欲的人,最終會敗壞禮儀法度。俗語說:奔跑的車上沒有孔子,翻倒的車子下面沒有伯夷。這是古代的教訓,謹慎的人應該遵從它。
上一篇:《柳開·五箴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李夢陽·六戒》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