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國策·陳軫為楚西講于秦(秦策二)》原文鑒賞
楚絕齊,齊舉兵伐楚①。陳軫謂楚王曰②:“王不如以地東解于齊③,西講于秦④。”楚王使陳軫之秦。秦王謂軫曰:“子秦人也,寡人與子故也⑤,寡人不佞⑥,不能親國事也⑦,故子棄寡人事楚王⑥。今齊、楚相伐,或謂救之便,或謂救之不便⑨。子獨不可以忠為子主計⑩,以其余為寡人乎?”
【注釋】 ①絕:絕交。 ②楚王:楚懷王。 ③解:緩解。 ④講:通“媾”(gou 音構),媾和。 ⑤故:舊交。 ⑥佞(ning音濘):高才。 ⑦親:知。 ⑧事:侍奉。 ⑨便:利。 ⑩主:指楚懷王。
【今譯】 楚國與齊國絕交,齊國興兵去討伐楚國。陳軫對楚王說:“大王不如割讓些地盤與齊國,以緩解東邊齊國的進攻,在西邊與秦國媾和。”楚王派陳軫往秦國去。秦王對陳軫說:“您本是秦人,我與您還有故舊之誼!我實在不才,不能夠通曉國家事務,所以使您離棄我而去侍奉楚王。目前齊國和楚國打仗。有的說救齊國有利,有的說救齊國不利。您難道不能用忠心為您的主人謀劃,而用剩余的心思為我嗎?”
陳軫曰:“王獨不聞吳人之游楚者乎①?楚王甚愛之,病,故使人問之曰:‘誠病乎?意亦思乎②?’左右曰:‘臣不知其思與不思,誠思則將吳吟③。’今軫將為王吳吟。王不聞夫管與之說乎④?有兩虎諍人而斗者⑤,管莊子將刺之⑥,管與止之曰: ‘虎者戾蟲⑦,人者甘餌也⑧。今兩虎諍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兼兩虎也⑨。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齊、楚今戰,戰必敗,敗,王起兵救之,有救齊之利,而無伐楚之害。”
【注釋】 ①游:指在異國做官。 ②思:指思念吳國。 ③吳吟:吳人呻吟,一說指以吳聲歌吟。 ④管與:人名。 ⑤諍:通“爭”。 ⑥管莊子:即卞莊子,春秋魯國勇士。 ⑦戾(li 音力):兇殘。 ⑧甘餌:甜美的食餌。 ⑨兼:兼得。
【今譯】 陳軫說:“大王沒聽說過在楚國做官的那個吳國人嗎?楚王非常愛這個吳國人,他病了,楚王派人去問侯,說:‘他是真的病了?還是思念吳國呢?’臣子們回答道:‘我們不知他是思吳是不思吳,如果思吳,他就會用吳音吟唱。’現在我也將為您用吳音吟唱了。大王沒聽到過管與的故事嗎?有兩只老虎爭著吃人而相斗起來,管莊子準備去殺這兩只虎,管與制止了他,說:‘老虎是最兇殘的大蟲,人是甜美的食物。如今兩虎為爭奪食餌而斗,弱小的虎必死,強壯的虎必傷。您待虎受傷后再去刺殺它,這樣就是一舉而兼得兩只虎。沒有刺殺一只虎的勞累,而有鏟除兩只虎的威名。’齊、楚現在交戰,戰必有失敗的一方,等它打敗了,您再興兵去救。如果齊國敗了,您就有救齊之利,而沒有討伐楚國的害處。”
【集評】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寫軫之苦心為楚,全于萬難中曲尋解救之法,而引文攢簇生動,姿致橫生,畫家所謂神妙天成者也。”
【總案】 本篇記述了陳軫為楚說服秦王的過程.短小精悍,生動活潑。陳軫本為秦臣,因受張儀所讒而到楚國,楚齊交鋒,秦國如助齊,楚國將會遭到大難。陳軫到秦是代表楚國利益的。但他利用秦國舊臣的條件,巧妙地說服了秦王不去救齊國,從而使楚國避免了一場重大的災難。陳軫在說辭中,講了兩個小故事,一個是吳人游楚為“吳吟”,生動地向秦王表達了自己雖在楚而仍然心向秦國,取得了秦王的信任,為使秦王接受勸說奠定了感情上的基礎;接著又講了兩虎爭人而斗一死一傷的故事,奉勸秦王不要去救齊國,這樣可以坐收漁利。特別是第二個故事簡明生動,形象地說明了一件重大的外交策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一場大難,在一席輕松的交談中,化為云煙。
上一篇:《先秦散文·孟子·陳臻問曰》原文鑒賞
下一篇:《先秦散文·戰國策·陳軫說昭陽勿攻齊(齊策一)》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