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文藝批評家。生于斯威阿堡一個波羅的海軍醫家庭。在小學、中學讀書時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獨立精神,一八二九年中學借故他“曠課太久”,將他趕出學校,同年他考入了莫斯科大學語文系。一八三一年創作的一部揭露農奴制罪惡的五幕話劇《德米特里·卡里寧》受到沙皇書刊檢查機關的否定。一八三二年校方以他長期患病、曠廢學業和“才能低劣”的借口將其開除,實為對寫作《德米特里·卡里寧》劇本的懲罰。從一八三三年起,他為《望遠鏡》和它的增刊《雜談報》撰稿,開始文學批評活動。一八三四年發表著名的長篇論文《文學的幻想》,在這篇文章里,別林斯基系統地考察了俄國文學從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初期的發展,認為這一發展過程是俄國文學逐漸擺脫對西歐文學的模仿,形成自己獨立的民族獨創性的過程。同時,在這一論文中還闡述了文學的民族性和現實主義之間的內在聯系。一八三八年至一八三九年他在《莫斯科觀察家》雜志擔任編輯。一八三九年秋,別林斯基到彼得堡參加《祖國紀事》雜志的編輯工作,主持文學批評欄。他曾先后六年在這里工作寫出了許多重要論文,為俄國文藝批評界作出了巨大貢獻。別林斯基作為俄國現實主義美學和文藝批評的奠基人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在四十年代之前,他站在唯心主義和啟蒙主義立場上,接受了黑格爾的“一切現實的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現實的”的命題,認為改變現實的思想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在別林斯基的前期論文里仍然很透辟地分析了俄國文學中的許多重要問題,對一些重要作家的論述也很準確。一八四〇年以后,由于俄國農奴解放運動的開展,別林斯基到彼得堡之后,在思想、立場上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在哲學思想上開始清算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走上了唯物主義道路,他肯定思維是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認為“理論問題的重要性有賴于它和現實的關系”。雖然別林斯基曾醉心于空想社會主義,但是,他很快意識到不能通過和平道路來改造社會。在彼得堡期間,別林斯基結識了許多優秀的俄國現實主義作家,如萊蒙托夫、果戈理、涅克拉索夫等,他密切地注視著俄國文學的發展,捍衛了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正確方向。他充分肯定十九世紀前半葉俄國文學中的“自然派”,對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理等作家的創作給予了深刻、透辟的分析,而且在這當中闡述了文藝批判中的許多重大問題,如形象思維、人民性、民族化、典型化問題等,許多光輝論述至今仍有現實意義。一八四六年,別林斯基到《現代人》雜志工作,一八四七年因肺病出國療養。在這之前幾個月果戈理發表了《與友人書信選集》宣傳對基督教的順從和歌頌農奴制,是對自己過去正確道路的否定。為此,別林斯基寫了《給果戈理的一封信》,這是他文藝批評工作的總結,也是革命民主主義文藝理論的綱領性論文。信里批駁了果戈理的迷誤,指出俄國當時最迫切的問題是廢除農奴制,推進文明和啟蒙。別林斯基短暫的一生著述甚豐,現實主義美學和文藝批評作出了寶貴貢獻。
上一篇:初期白話詩
下一篇:前后七子的文學復古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