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隋唐五代兵法·敵戒》原文鑒賞
[原文]
皆知敵之仇,而不知為益之尤; 皆知敵之害,而不知為利之大。秦有六國兢兢以強;六國既除,迤迤乃亡。晉敗楚鄢,范文為患;厲之不圖,舉國造怨。孟孫惡臧,孟死藏恤;藥石去矣,吾亡無日。智能知之,猶卒以危;矧今之人,曾不是思! 敵存而懼,敵去而舞,廢備自盈,只益為愈。敵存滅禍,敵去召過。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懲病克壽,矜壯死暴,縱欲不戒,匪愚伊耄。我作戒詩,思者無咎。
[鑒賞]
《敵戒》,唐朝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柳宗元著。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東解(今山西運城縣解州鎮)人,世稱柳河東?!稊辰洹肥杖搿逗訓|先生集》19卷中。這篇文章極短,只有146個字,但寓意深邃,發人深省。將其譯成白話就是:
人們都知道敵人會帶來仇恨,卻不知道敵人的存在能產生明顯的好處;人們都知道敵人會造成禍害,卻不知道敵人的存在能給我們很大的利益。(戰國時)秦國因為有其他六個敵國存在而兢兢業業,奮發圖強;當六國滅亡以后,它就怡然自得而不再進取,不久亡國。(春秋時)晉國在鄢陵打敗楚國是件好事,可是范文子卻說這對晉國是壞事;晉厲公失去敵情就不圖上進,激起全國怨怒。(春秋時)魯國的孟孫和臧孫二人對立,孟孫死后,臧孫反而憂慮起來。他認為孟孫之死自己如同失去了藥物(激勵),自己不久也會死去,明智的人都懂得,沒有對立面會帶來多大的危險。但是現在有些人卻不這樣考慮問題。敵人出現,他們就害怕;敵人消失,他們就高興,解除防備卻自滿自足。局勢剛剛穩一點,他們就以為萬事大吉,不懂得敵人存在能提醒自己免遭災禍,敵人消失反而會因麻痹招來過失。有頭腦的人明白上述道理,治國治軍時就會深謀遠慮,名聲就會遠揚。治好了病的人,因為放松警惕反會影響長壽; 自己以為強壯的人,因為疏忽大意反會得暴病而死。放縱自己而無節制,不是愚蠢就是發昏。我作這首《敵戒》詩,是讓人們三思其中道理從而免除災禍。
這篇短文,充滿唯物辯證思想。它從對立面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角度,論述了存在敵人的有利一面,同時論述了要善于轉化矛盾和利用矛盾,把敵人存在這件壞事變成好事。他在文章中批評歷史上一些國家和個人在敵人消亡后,因麻痹、松懈招致過失,告誡人們要善于利用不利因素,把敵人的存在當成激勵自己不忘戰備,不忘敵情,不放松警惕,不斷進取的一面鏡子和一種動力。文章富有深刻的哲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認真讀一讀這篇短文,將大有益處。
敵人是可惡的,這是事實。因為它要發動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從這個意義上說,敵人的存在是壞事。但敵人的存在,可以使人頭腦清醒,催人奮進,從而由壞事中受益。柳宗元在那個時代就能夠辯證地看到這些,并著文告誡世人,這是十分可貴的。
今天,我們學習《敵戒》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今世界上,存在著帝國主義的侵略、威脅、顛覆、滲透,這無疑是有害的;但是,帝國主義的行徑提醒了人們不能和平麻痹,必須加強戰備,發奮圖強,時刻準備粉碎國際敵對勢力的侵略和顛覆陰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又是十分有益的事情了。
軍隊的同志學習《敵戒》意義更大。軍隊就是因敵存在而設置的,也因敵發展而發展。軍人固然應該熱愛和平,但又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會存在著公開的、潛在的敵對力量,而且會相當強大,相當兇狠。從事國防事業的人,應該善于從敵人存在的事實中激發出更大的軍隊建設和國防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皵炒娑鴳?,敵去而舞,廢備自盈”是危險的。
“敵存滅禍,敵去召過”。讓壞事變成好事,讓反面教員激勵人們上進,這正是柳宗元寫作《敵戒》的目的,也正是我們今天學習《敵戒》的意義所在。
上一篇:《古代兵法散文·戰國兵法·握奇經》原文鑒賞
下一篇:《古代兵法散文·宋遼金元兵法·教戰守策》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