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櫆:游晉祠記
劉大櫆
太原之西南八里許,有周叔虞祠。祠西為懸甕山,山之東麓有圣母廟。其南又有臺駘祠,子產所謂汾神也。
有泉自圣母神座之下東出,分左右二道。居人就泉鑿二井,井上為亭、檻以覆之。今左井已湮,泉伏流地中,自井又東,沮洳隱見,可十余步乃出流為溪。溪水洄洑繞祠南,初甚微,既遠乃益大,溉田殆千頃。水碧色,清泠見底。其下小石羅布,視之如碧玉,游魚依石罅,往來甚適。水上有石橋,好事者夾溪流曲折為室如舟。左右喬木交蔭,老柏數十株,大皆十圍,其中廁以亭臺、佛屋,彩色相輝映,月出照水,尢可愛。溪中石大者如馬、如羊、如棋局,可坐。予與二三子攝衣而登,有童子數人詠而至,不知其姓名,與并坐久之。山之半有寺,鑿土為室,繚曲宏麗。累石級而上,望之,墟煙遠樹,映帶田塍如畫?!渡胶=洝吩疲骸皯耶Y之山,晉水出焉。”
周成王封弱弟于唐,地在晉水之陽,后遂名國為晉。既入趙氏,稱晉陽。晉智伯決此水以灌趙城,而宋太祖復因其故智以平北漢。甚哉!水之為利害也。唐高祖蓋以唐公興,嘗禱于晉祠。既定天下,太宗親為銘而書之,立石以崇叔虞之德。今其石在祠東。又其東為宋太平興國之碑。
是來也,余兄奉之官徐溝,余偶至其署,因得縱觀焉。念余之去太平興國遠矣,去唐之貞觀益遠矣;溯而上之,以及智伯及叔虞,又上之,至于臺駘金天氏之裔,茫然不知在何代。太原之去吾鄉三千余里,久立祠下,又茫然不知身之在何境。山川常在,而昔之人皆已泯滅其無存。浮生之飄轉無定,而余之幸游于此,無異鳥跡之在太空。然則,士之生于斯世,雖能立振俗之殊勛,赫然驚人,與今日之游一視焉可也,其孰能判憂喜于其間哉!于是為之記。
依游記常例,作者先介紹了晉祠的地理位置,“太原之西南”,懸甕山之東麓,近有圣母廟,南有臺駘祠,并點明晉祠是紀念晉人祖先周代叔虞的祠。晉祠素以周柏、隋槐、難老泉、宋塑侍女聞名于世,所以作者以泉為縱線,結構全篇。
第二段寫晉祠周圍景色,先從難老泉寫起,說:“有泉自圣母神座之下東出”,點明此泉從叔虞之母的神座之下涌出,自然來歷不凡,去向更非平常。對于這處泉水,“居人”愛之,“就泉鑿二井,井上為亭檻以覆之”,誰料“左井已湮,泉伏流地中”??墒撬帧熬阡搽[見”,在低洼地中時隱時現,再探尋下去,十幾步遠處,又竟然“出流為溪”,再沿溪漫游,見“溪水洄洑繞祠南,初甚微,既遠乃益大”,灌溉良田幾乎達千頃之多。從“泉自圣母神座之下東出”至此,寥寥數十字,寫景移步換形,行文曲折有致,而觀景者情隨景變,興味盎然,亦令讀者無限神往。
接下去寫泉水出流為溪(即晉溪)的清美景色。溪水呈青綠色,清澈見底,水底布滿了小小的石頭,由于光的折射,一個個如碧玉晶瑩剔透,小魚在石罅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使這清幽的畫面充滿了生機。水上不能無橋,而此處之橋則別有風致:“夾溪流曲折為室如舟”。橋的功用,舟的造型,室的內容,三者巧妙融合,可謂匠心獨運。溪水左右喬木交蔭,古柏參天,而亭臺佛屋就建造于這優雅的環境之中,雕梁畫棟,交相輝映,絢麗莊嚴,月光流瀉在水面,樹、亭臺、佛屋,倒映其上,影影綽綽,朦朦朧朧,尤其可愛。溪中之石,大的象馬、象羊,還有的平平整整如同棋盤一般。眼前水清、魚悠、橋奇,樹美、石怪;耳邊溪流潺潺,如誦如歌。當作者與同游者登上溪中之石時,恰好有一群兒童唱著歌蹚著水,來到溪中如馬似羊的大石上,彼此不知姓名,也用不著問及姓名,大家久久地坐在溪石之上,足濯清流,相視而笑,真是其樂何如,唯此足矣。他們不分老少,都一樣地沉浸在大自然美的賞愛中,給景色帶來了活力,添加了靈氣,構成了一幅動人的童叟戲水圖!不,它比圖畫更美,它是一組立體電影鏡頭,把讀者帶到了久已向往的神奇境界。那圣潔的溪水凈化了游者的靈魂,美妙的歌聲呼喚著失去的童心,接受了一次大自然的洗禮。晉祠之溪如此優美,懸甕之山另有情趣。山下遠望,只見山腰有寺,“鑿土為室,繚曲宏麗,”山上俯視,“墟煙遠村,映帶田塍如畫。”這是一組遠鏡頭,和溪流特寫相輔相成顯得疏密有致,各盡其妙。
接下來,交代晉祠不僅風景優美,而且歷史悠久。說周成王封弟弟叔虞,于唐,在晉水之陽,這和篇首“有周叔虞詞”相照應。春秋末,趙國由于此地在晉水南面,因而稱它為晉陽,晉祠由此得名。然后又敘述說這條晉祠之溪是汾水的一部分。而這汾水,遠在春秋末年就有過一段令人傷懷的往事。那時,智伯為了向趙強索土地,率韓、魏攻趙,引汾水灌晉陽城。后來,宋太祖率兵伐北漢,圍太原,又“決晉祠水注之”。這兩次災難,使作者深為感慨,因而說:“甚哉!水之為利害也”。這樣寫既介紹了晉水的歷史,又使枯燥的考證富有感情色彩,而且和前面的細致描寫自然呼應,形成對比,可謂一石三鳥,別出心裁。接著談到祠東兩塊石碑的來歷,一是唐太宗所立,一是宋太宗所立,它們都記載了晉祠的歷史,歌頌了叔虞的高尚品格。
經過一番饒有興趣的游覽和歷史回顧,作者不禁浮想聯翩,感慨古今,嘆“浮生之飄轉無定”,并由此引出了窮達憂喜均可等量齊觀的議論,情緒驟然低落。晉祠的優美風光只能暫時使作者忘卻痛苦,在大自然中遨游,而現實生活卻使他重新跌入深深的失意之中。
這篇游記描寫部分曲折細致,分明如畫,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議論感嘆,雖稍低沉,但緣事而發,真實感人,整篇文章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
上一篇:朱彝尊《游晉祠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曹學佺《游武夷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