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話《鐘子芒·孔雀的焰火》鑒賞
鐘子芒
有一天,在這青翠的森林中,不知從哪里來了一個仙子: 這個仙子披著五彩的頭發,上半身像個人,下半身像只孔雀。所以大家叫她做“孔雀仙子”。
孔雀仙子到來的消息,在森林里的孔雀群中傳遍了。他們早就聽說孔雀仙子的法力無邊: 展開她的羽屏可以遮住半個太陽,氣候馬上從炎熱的夏日變成和暖的春天;輕輕地鳴叫一聲,就會使聽到這聲音的獅子、老虎和豹感動,不想再吃葷腥,卻像山羊和白兔那樣去吃青菜和蘿卜……若是數說孔雀仙子的本領,三天三夜也說不完。這回仙子到了森林,孔雀們都互相祝賀自己的幸運。
他們——這一大群孔雀,個個都打算拜孔雀仙子作師父,若能從孔雀仙子那兒得到一兩件本領,便已經心滿意足。所以他們都成群結隊地往孔雀仙子憩息的山頭走去。這時陽光照拂著他們美麗的羽毛,滿山滿谷閃耀著黃金和翡翠的色彩,誰匆忙走過,真會以為有什么寶礦露出地面上。
孔雀仙子正坐在山頭,和藹地俯視山下的瀑布,她在做一件使人驚訝的游戲: 讓瀑布停留不動,那就好像一面掛在山頭的古鏡。孔雀們從這鏡子里見到自己美麗的姿態,都喜悅地嚷起來。
孔雀仙子一看見他們,便似乎知道他們的來意,帶著聰明的微笑說:“我的孩子們,你們好!你們一定有什么事要求我吧?”
孔雀們爭先恐后地說:“敬愛的孔雀仙子,我們想請你收我們做你的徒弟,如果能學到一兩件本領,這就是我們一生的幸福。”
孔雀仙子望望這一大群孔雀,她微微地皺了雙眉,她說:“是的,我到這里來,是打算收徒弟的,可是,告訴你們,我只預備收一個徒弟,你們這一群,模樣兒差不多,看來個個一樣,叫我收哪一個做徒弟呢?”
孔雀們泄了氣,你望我,我望你,然后齊聲說:“收我吧!”
孔雀仙子搖搖頭,嘆了一口氣,她慢慢地說:“現在不決定誰做我的徒弟,你們都在半夜三點鐘來見我吧。可是不要使我再感到你們每一個模樣兒差不多,那么,我便容易分別出誰最好,誰最合適做我的徒弟。”
孔雀們聽了,都不知道孔雀仙子葫蘆里賣什么藥,一個個都垂頭喪氣地走開,心里各自打著主意。
其中有一只好心好意的小孔雀,他也擠在伙伴們中間,只是眼瞪瞪地望著孔雀仙子美麗的豐采,心里想:“我是這么一只平凡的孔雀,還奢望孔雀仙子收我做徒弟嗎!”——因之,在大家吵吵嚷嚷的時候,他沒有做聲,等到聽了孔雀仙子最后一番話,他覺得這真是一個難題目,幸虧自己沒打算要拜孔雀仙子做師父,他就毫無牽掛地散起步來。
這只小孔雀就信步走著,低著頭,還想著孔雀仙子那神奇艷麗的發絲和種種關于孔雀仙子的傳說,不知不覺地已經走出了森林。
森林外,太陽毒辣地烤著大地,正是炎熱的中午。小孔雀看見一個老公公吃力地走過來。
老公公有些害羞似的,對小孔雀說:“小孔雀,我求你做一件好事,你能夠贈給我幾根翎毛,讓我做一把扇子嗎?人家都說,孔雀翎毛做的扇子,扇一扇,身上涼,扇兩扇,心里涼哪!”
小孔雀打量這個老公公好可憐: 頭上身上都顯得濕淋淋的,還不住地喘著氣。他謙和地說:“老公公,你太夸獎我們了。”說著,用他的尖嘴銜取下尾巴上的幾根翎毛,交給了老公公,老公公就拿了翎毛,馬上做了把扇子。他一面扇著,一面向小孔雀道謝。小孔雀說:“用不著謝,你趕路去吧。”
小孔雀和老公公分了手,他還是悠閑地散步,在半路上遇到了一個小姑娘。這個小姑娘,頭發蓬亂,面容憔悴,可是依舊掩不住她的美麗。她正坐在洗衣盆的旁邊,在發著愁。
小孔雀好奇地走上前去,問這個小姑娘:“小姑娘,你心里有什么事不快活呀?”
小姑娘說:“我的后母一天到晚折磨我,不是叫我洗衣,就是叫我洗碗、洗碟子,老洗個沒完。而且,她從來不給我做件花衣裳,這個樣子,我怎么好意思去赴牧童哥哥的約會!”
小孔雀笑了起來,他點點頭說:“小姑娘,那么你打扮起來吧。”
小姑娘可吃了一驚,望著小孔雀:“小孔雀,我拿什么打扮呀?”
小孔雀不做聲,用他的尖嘴銜取下好幾根尾巴上的翎毛,他說:“贈給你,披戴在你的頭上和身上吧。”
小姑娘快樂地把五顏六色的翎毛插在頭上,披掛在衣裳上。她更美麗了。她紅著臉向小孔雀道謝,哼著歌走了。
“愿她一路幸福。”善良的小孔雀望著小姑娘的背影,默默地為她祝福,他心里好像分享著小姑娘的快樂,步子也更加輕快了。
他走呀走的,碰著一個老太婆,這老太婆站在屋子前面哭泣著。小孔雀瞧瞧她住的屋子里很臟,灶上、桌上都是灰塵。
小孔雀向老太婆打了個招呼:“老婆婆,你為什么哭呀?”
老太婆一邊哭,一邊說:“小孔雀,可惡的風不可憐我這孤老太婆,刮得我滿屋子都是灰塵,我拿什么東西來收拾干凈?還有我的眼睛也沾了灰塵,老是又癢又痛。”
小孔雀說:“老婆婆,你不要光是哭,再哭下去,眼睛也要瞎掉的。”
老太婆聽了,更哇啦哇啦地哭起來。
小孔雀見了這副模樣,心里有些難受,他想:“別讓老婆婆再哭下去了……”他側著頭看看他尾巴上的翎毛,接著對老太婆說:“老婆婆,我沒有什么東西幫你的忙,只有幾根翎毛給你,把它們做一個小撣帚,可以撣掉你屋子里的灰塵;再留下一根翎毛,讓它來拂掉你眼睛里的灰塵。”
小孔雀拔下他的翎毛,老太婆接了,向小孔雀道謝。她拿了翎毛做了一把小撣帚,撣掉屋里的灰塵;又用一根翎毛拂去了她眼睛里的灰塵。老太婆感到很舒服,她呼呼地睡著了。
小孔雀不打擾老太婆的睡眠,他悄悄地走開了。
他再往前走,走過一個木棚,棚里有一個老手藝匠和他的孫子在那兒。孫子拉著老手藝匠的衣裳,哭嚷著:“爺爺,我們逃走吧。”
老手藝匠流著眼淚說:“逃,逃到哪里去呢?四面八方都有著皇帝的軍隊,還是要被他們捉住的。”
正當這時候,他們看見了棚前的小孔雀,面容上有些喜悅。
老手藝匠彎著腰,站在小孔雀的面前說:“我是一個手藝匠,我會制莊嚴的元帥軍旗,也會繡華麗的車蓋。可是,殘酷的皇帝限定明天,要我交出一個孔雀羽毛做的車蓋。天!我連螞蟻也不愿踏死一只,何況要去獵捕一只美麗的孔雀!所以這件事交不了賬,明天我就要被皇帝殺頭了。不過,請你帶信給你的伙伴們,請他們躲避起來。說不定,在我死了以后,皇帝為了要做車蓋會派人搜捕你們的。”
小孔雀聽完這老手藝匠的一席話,望望尾巴上僅有的一堆翎毛,說:“你不要傷心,雖然,我不愿拿我的翎毛去做皇帝的什么車蓋,可是為了救你和我的弟兄們,我把這最后的一堆翎毛送給你。”
小孔雀把一根根的翎毛拔下,老手藝匠和孫子吻著他的頭頸,還請小孔雀吃了新鮮的果子。小孔雀向他們告辭了:“你們做什么車蓋去吧!再會,我的好心人!”
這時,天色漸黑了,小孔雀打算回到森林里的家去,可是忽然聽到前面的茅屋中,發出一個男孩子的呻吟聲。他用嘴尖戳破了紙窗,把頭伸進去,只見半明不暗的油燈旁,床上躺著一個生病的孩子。媽媽陪伴著他。這個病孩正喃喃地說:“媽媽,醫生說我這個病要睡到過節的時候才好。過節的時候,是不是要放焰火啊?”
媽媽點著頭:“是的,每年過節,我們就可以看到焰火。到那個時候,你就馬上高高興興地跳到門外,看美麗的焰火在天空中飛舞,你的病就好啦!”
這個病孩瞪大了眼睛說:“媽媽,我要看像孔雀毛一樣散開來的焰火。媽媽,焰火里是不是躲了一只孔雀?”
媽媽說:“傻孩子,靜靜地躺著吧!等到放焰火的時候,你的病就好了。”
病孩還是嘮嘮叨叨地說:“媽,節日是不是可以提早來,那么,我的病也可以提早好?”
“傻孩子,別胡說,要節日早些來,焰火也得提早放。”他媽媽開著玩笑說,“焰火一放,便催節日到,你的病也會早些好。”
病孩卻信以為真:“媽媽,你說得對,假使今夜看到美麗的焰火,那么節日就隨著來了,我的病也會好了。媽媽,我要看到焰火。”
媽媽為病孩的天真感動,她也流下了眼淚。
——這情形,連窗外的孔雀也感動了,他非常憐憫這生病的孩子,他想豎起自己的尾巴,他也天真地想: 病孩看到他美麗的羽屏,在燈光下,可能把它當做焰火,說不定,孩子一高興,病就會好的。
可是,他辦不到,他的翎毛都贈給了人家,他的長長的美麗的尾羽已經不見了。
他心里掛念著這天真的病孩,一步步地走回家去。到了森林,已經是午夜了。
森林里的孔雀們,今夜都沒有睡覺,他們很興奮,要等到午夜三點鐘,去見孔雀仙子。一個個都別出心裁地打扮了自己: 有的邀了成千成百的螢火蟲坐在金翠色的尾巴上,于是好像新鑲上一粒粒像星星似的寶石;有的在青色的毛冠上插上玫瑰和薔薇,更襯托出自己的富麗;有的向麝借了香液,涂在自己的身上,使人老遠就聞到一股醉人的香味。……總之,每一只孔雀各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他們都滿懷著信心: 自己能當孔雀仙子的徒弟。
他們見到小孔雀,都對他嘲笑:“啊呀,連尾巴上的翎毛都拔光了,這個樣子確實夠‘出眾’!可是,美麗的孔雀仙子看了你這副怪模樣,不知怎樣說法呢。”
小孔雀說:“我倒要去見見孔雀仙子,求她去看看一個生病的孩子。至于我自己,從來沒想到要去當孔雀仙子的徒弟。”
是午夜三點鐘了,小孔雀和他們一起到孔雀仙子那兒去了。這時月光皎潔,星光依稀,孔雀仙子還是坐在山頭上,含著微笑看著他們。
除了小孔雀外,誰都感到緊張。孔雀仙子的法眼遍視了站立在她面前的孔雀,她說:“我的孩子們,你們有的打扮得珠光寶氣,有的打扮得花枝招展,我還是不知道揀哪個做我的徒弟好。”最后她的眼光停留在小孔雀的身上,說:“我看這一只小孔雀倒真的與眾不同,怎么會沒有了尾巴上的翎毛?光禿禿的,怪可憐的!走過來!”
我們的小孔雀顫栗地走上前。孔雀仙子撫著他的頭:“我的孩子,怎么會這副模樣兒?”
小孔雀惶恐地說出了他的經歷,他說到他把尾巴上的翎毛怎樣都贈給了人家,孔雀仙子點點頭說:“這才是我要收的徒弟!”
小孔雀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別的孔雀有的羨慕,有的妒忌,有的埋怨自己的白費心機,有的欽佩小孔雀的聰明,已是鬧紛紛的一片了。
小孔雀趁這個時候,對孔雀仙子說:“師父,我心里正巴望著要仗師父的法力去滿足那個病孩子的愿望,師父,你能答應我的要求嗎?”
孔雀仙子點點頭:“我的好心好意的孩子,你既然做了我的徒弟,我便會傳授你一些可愛的法術;我可以使尾巴上的翎毛變成五彩的焰火,在天空中散開來。”
小孔雀很高興,他不等孔雀仙子的話說完,就忍不住插嘴了:“孔雀仙子,真的嗎?那么快快教給我吧。”
孔雀仙子搖搖頭:“我的好心好意的孩子,你老是想到別人家,你難道自己沒有要求嗎?譬如,你沒有了尾羽,那怎么會變五彩的焰火呢!”
小孔雀靦腆地瞧瞧自己,他的眼睛里露出乞求的光彩。孔雀仙子沒有等小孔雀開口,便微笑地對四周的孔雀一招手,每一只孔雀尾巴上的翎毛便都少了一根,這些翎毛在空中飄蕩,然后一根根地聚在一起,成為一把扇子的模樣,朝小孔雀的身上飛下來。呀,一剎那,我們的小孔雀的尾巴上又披上了豐滿的翎毛,這些翎毛真是花團錦簇,五彩繽紛,翠綠的翎毛中間夾雜著銀白色的翎毛,可以說,沒有一只孔雀的身上有這樣的奇光異彩!
孔雀們也看呆了,他們知道自己少了一根翎毛,然而終于看到孔雀仙子的神通,誰也不會吝惜,只是屏住呼吸站在那兒。
小孔雀呢,喜悅地欣賞著他那重新獲得的翎毛,只聽得孔雀仙子對他說道:“好孩子,這下子可以教給你變焰火的法術了。”
說著,她把嘴巴湊在小孔雀的耳朵邊,告訴小孔雀一些關于法術的咒語。小孔雀默默地把這咒語念了三遍,奇跡出現了: 他的尾羽變成一道道五彩的焰火,在一閃一閃地發亮。小孔雀就辭別了孔雀仙子,急急地飛去。
小孔雀披著焰火的羽衣在空中飛舞,飛過了不少地方,人們都以為節日到來了,他們都敲鑼打鼓,歡樂地歌唱和舞蹈。等到飛到這個病孩住的茅屋的窗前,這個生病的孩子看到天空飛舞著孔雀毛一樣散開的五彩的焰火,而且真的在焰火的光彩中看到一只孔雀在對他微笑,接著他又聽到陣陣鑼鼓的聲音,他高興地從床上跳下來說:“媽媽,媽媽,過節了,過節了。你瞧孔雀的焰火多么好看呀!”孩子一跳一跳地走到門外,他的病完全好了。
小孔雀也快樂地在空中旋舞著,他到哪兒,哪兒便提早過節,歡天喜地。等到他飛回到孔雀仙子這兒,天色已經黎明了。
孔雀仙子便帶了小孔雀離開了森林,去云游四海。從此小孔雀就學到不少本領。但是,他老記得孔雀仙子教給他的第一件本領,就是到今天,他在人們過節的時候,總是在夜里將自己尾巴上的翎毛變成萬道光彩的美麗的焰火,在孩子們的頭上飛舞,所以孩子們都歡樂地拍手:“看,孔雀又飛來了,他帶來了美麗的焰火,啊,啊,啊!”接著就歡呼起來。
讀鐘子芒的《孔雀的焰火》,腦海里也許會閃現英國作家王爾德的童話《快樂王子》。
這兩篇童話在主人公舍己助人的情節結構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有這樣的感覺首先是因為雷同的助人情節循環反復地出現,當然這是童話故事的一種常用結構,以適應孩子的認知習慣,在傳統作品中尤為常見。小孔雀不斷地拔下自己美麗的翎毛送給別人,先后有四次,給老公公做扇子,給小姑娘做裝飾,給老太太做撣子,給手藝匠做皇帝車蓋的材料,最后是想用自己的尾羽開屏來為生病的孩子展示一下夢幻般的美麗焰火。這個結構跟快樂王子不斷地讓燕子啄下自己配飾上的寶石、身體上的金箔,乃至最后啄下自己的眼睛送給需要它的人們非常相似。
無論是快樂王子還是小孔雀,他們毫不猶豫送出的都是在別人看來美好華麗的東西,甚至是他們身上最有價值的東西。小孔雀因為送出羽毛,變得光禿禿地而遭到其他孔雀的嘲笑。快樂王子甚至因為不再美麗而被送進了熔化爐。世俗社會的庸俗即便是在童話世界里也呈現出驚人的一致性。
但是這兩篇童話又是很不一樣的,或者說他們背后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文化精神,這直接導致了兩篇童話完全不同的結果和不一樣的敘事手法。
《快樂王子》無疑是一個非常悲傷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美好的毀滅是非常徹底的,不僅快樂王子被熔化,對生活有著無比的興趣和熱情的小燕子也死去了,他們不像大多數的故事那樣,因為做了好事而獲得救贖甚至獎賞,相反他們因為善良付出了毀滅自身的代價。更可悲的是,那些獲得幫助的人,都不知道幫助他們的人是誰,相反在人云亦云中,因奉獻而失去美麗的快樂王子被銷毀,死去的小燕子和王子的心被扔進垃圾堆。
在西方童話或者傳說中,王子們常常扮演著一個任重道遠、甚至具有悲情色彩的角色。快樂王子是這樣,圣-埃克絮佩利筆下的小王子也是這樣的。也許在西方的文化傳統中,王子應該是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責任的承擔者,因而他們的命運往往顯得非常的沉重。中國的文學傳統中當然也有關于責任的成分,但是同時也有一種平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機巧。這種機巧有很多的表現,比方大巧若拙,比方無心插柳柳成蔭。在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而且共通的一點是,天然去雕飾是最有價值的。
這在童話《孔雀的焰火》中表現為,小孔雀沒有刻意想成為孔雀仙子的徒弟,卻因為自然流露的愛心而被孔雀仙子選中。在別的孔雀殫精竭慮如何登堂入室的時候,小孔雀顯得非常輕松隨意。他擠在伙伴們中間,“只是眼瞪瞪望著孔雀仙子美麗的豐采”。面對孔雀仙子的問題,他想的是,“這真是一個難題目,幸虧自己沒打算要拜孔雀仙子做師父”,然后“他就毫無牽掛地散起步來”。正是這樣一種質樸但卻寶貴的童真之心,使得小孔雀能夠非常自然地將其他孔雀都百般珍愛的羽毛贈與他人。當然,這個童話能以喜劇終局,有賴于善于識人的孔雀仙子。孔雀仙子是一位在精神品位上非常獨到和深刻的裁決者,正是因為她的最終判斷和獎賞,才使得小孔雀的犧牲在現實層面得到回饋,從而讓讀者在心理上完成了一次善有善報的圓滿。
(張菡)
上一篇:中國童話《吳夢起·白狼》鑒賞
下一篇:中國童話《任溶溶·“沒頭腦”和“不高興”》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