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杰出唯物主義哲學家費爾巴哈的重要哲學著作。寫于1842年,因書報檢查,未能在德國出版,而于1843年在瑞士問世。這是一篇關于改造舊哲學、建立新哲學的簡短論文。題目中所說的“哲學改造”,是指改變黑格爾思辨哲學統治的狀況,恢復和發展唯物主義的權威。因此,它既是一篇批判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的綱要,也是一篇闡述新哲學——人本學唯物主義的綱要。
該文用較多的篇幅,以對比的寫法,揭露和批判了黑格爾思辨哲學的實質以及和宗教神學的關系。首先,指出黑格爾思辨哲學的秘密是神學——思辨神學。宗教神學是赤裸裸地宣揚上帝創造世界,而黑格爾則將這種謬論披上思辨的哲學外衣。“黑格爾的邏輯學,是理性化和現代化了的神學,是化為邏輯學的神學。”“黑格爾關于自然、實在為理念所建立的學說,只是用理性的說法來表達自然為上帝所創造、物質實體為非物質的、亦即抽象的實體所創造的神學學說。”其次,作者通過對宗教的本質和思辨哲學的本質的比較,指出宗教的本質是人的本質的異化,思辨哲學的本質是人的理性的異化。“神學的本質是超越的、被排除于人之外的人的本質。黑格爾邏輯學的本質是超越的思維,是被看成在人以外的人的思維。”黑格爾的絕對精神不是別的,只是抽象的、與人頭腦分離的人的精神。黑格爾把這種精神絕對化,變成了獨立的實體,成了自然界的創造主。最后,作者指出,黑格爾哲學是神學最后的避難所和最后的理性支柱。要拋棄神學,就要拋棄黑格爾哲學。
該文在批判黑格爾思辨哲學的同時,提綱式的闡述了新哲學的基本觀點。指出,新哲學的任務是如實地反映客觀對象。“哲學是關于存在物的知識。事物和本質是怎樣的,就必須怎樣來思想,來認識它們。這是哲學的最高規律、最高任務。”還指出,新哲學的對象不是上帝,不是絕對理念,而是確定的東西和實際的東西,概括說來就是自然和人。“觀察自然,觀察人吧!在這里你們可以看到哲學的秘密。”作者強調新哲學要建立在自然科學材料基礎之上,“哲學必須重新與自然科學結合,自然科學必須重新與哲學結合。這種建立在相互需要和內在必然性上面的結合,是持久的、幸福的、多子多孫的,不能與以前那種哲學與神學的錯配同日而語。”
該文通過對自然的分析,建立了唯物主義自然觀。指出自然是唯一真實存在的實體,是有形的、物質的、感性的存在。自然是自身存在的原因,因此它是永恒的實體,從本質上看它沒有產生和消滅。無限的自然是具體事物的依據,也是人的基礎。空間和時間是一切物質存在的形式,只有空間時間內的存在才是真實的存在,空間和時間以外的存在只能是虛無。空間是現實實體的第一個標志,任何一個現實的事物總是處于一定位置的有形的東西,而時間則意味著現實事物的變化、發展。“沒有時間的發展,也就等于不發展的發展……只有一種發展的、在時間中展開的實體,才是一種絕對的,亦即真正的、實際的實體。”
該文堅持了物質第一性和精神第二性的原則,旗幟鮮明地闡述了新哲學對思維和存在關系的看法:“思維與存在的真正關系只是這樣的:存在是主體,思維是賓詞。思維是從存在而來的,然而存在并不來自思維。存在是從自身、通過自身而來的——存在只能為存在所產生。存在的根據在它自身中,因為只有存在才是感性、理性、必然性、真理,簡言之,存在是一切的一切。”
該文還指出,新哲學以人為核心,把人性的東西看作是神圣的東西。新哲學是人本主義。人是以自然為基礎的人,是有血有肉、客觀存在的人,是有需要、感覺、思想的人。人是“一切對立和矛盾、一切主動的和被動的東西、精神的和感性的東西,政治的和社會的東西”的實際上的統一。
該文是一篇改造舊哲學、建立新哲學的宣言,為人本學唯物主義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上一篇:關于健全黨委制
下一篇:關于我國過渡時期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問題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