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石君寶》鑒賞
《秋胡戲妻》全名《魯大夫秋胡戲妻》,主要頌揚古代勞動婦女的婚姻道德觀,批判男子在男女關(guān)系上的不嚴肅態(tài)度。
劇中的主人公是破落財主羅大戶的女兒梅英。她自小受的是封建的傳統(tǒng)教育,讀過毛詩,深知道德人倫。在婚姻問題上,她有自己的主見,不嫌貧愛富,而著重于男方的人品才學(xué)。象她這樣的女子,本來完全可以嫁一個財主人家的兒子。可是她現(xiàn)在嫁給的丈夫秋胡,卻是寡婦劉氏的兒子,家庭窮苦艱難,秋胡本人無錢無名。可是梅英卻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這樁婚事。婚后三天,媒婆勸他改嫁財主,她拒絕了。她的理由有三,一是貧富易位,屢見不鮮,“貧無本富無根” ,貧富不會永久不變。她的這個看法是從自己家庭由富變貧的體驗中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之談。二是“古來的將相出寒門” ,秋胡今天是“白屋客” ,明天可能變成“黃閣臣” 。三是夫妻們現(xiàn)在受一點艱難困苦算不了什么,就如同 “蛟龍未得風雷信” 一樣。自古以來,從未有那個女子在娘胎里就注定要做縣君(官太太) 。從梅英的這些看法可看出她是一個很有頭腦的女子,非一般裙釵之輩可比。
就在她與秋胡結(jié)婚剛剛?cè)斓臅r候,秋胡馬上要被征調(diào)去當兵,這對新婚的梅英是個嚴重的考驗。從個人感情上講,想起夫妻的恩愛,她對這突然降臨的分離“滿懷愁悶” 。從家庭方面講,秋胡走后,婆婦兩個“誰憐誰問”?想到這些,她傷心流淚,戀戀不舍。可是她又是個能控制自己感情的要強的人,不愿意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兒女情態(tài)。她冷靜地認識到,秋胡雖然吃了許多讀書的苦,受了不少生活的貧,一心要“玉堂金馬做臣朝” ,今天卻要秀才去當軍,這表面上看起來是壞事,但也是好事。因為自古以來“儒人顛倒不如人” ,文章未必能使每個秀才都立身。所謂“離亂之時武勝文”。在戰(zhàn)爭頻繁的當時,男兒只有馳騁疆場,才能報國邀勛。可是她畢竟是個過門三日的新婦,她對著別離酒,動情傷心,埋怨結(jié)婚的日子選的不吉利,下車時撞見“歲君” ,“拜先靈背了影神” ,所以自己這個新媳婦遭受惡運,送丈夫去當軍,剛成親就要“勞他夢魂” ,“禁咱愁恨” 。但愁歸愁,恨歸恨,她還是懷著“一日夫妻百夜恩” ,和秋胡和淚相別了。從梅英與秋胡結(jié)婚前后的思想活動看,她確是一個酌重夫妻感情,有主見而又通情達理的女性。她雖然受的是封建傳統(tǒng)教育,知書知禮,但又能根據(jù)人生的實際經(jīng)驗考慮問題,老練地對付眼前的突然事變。
秋胡當軍十載,音信全無,家庭的生活重擔完全落在梅英身上。這本來是她預(yù)料中事。她和趙五娘等中國勞動婦女一樣,“縫聯(lián)補綻,洗衣刮裳,養(yǎng)蠶擇絲” ,“與人家擔好水換惡水” ,養(yǎng)活婆婆。她自己正當青春年少,本應(yīng)著意修飾打扮才是。可是她在家中吃穿全無的情況下,沒有心思用那些閑錢“來補笊籬” (無關(guān)緊要的事) 。她和一切賢孝婦人一樣,日夜盼望秋胡回家,不僅是要求夫妻團聚,首先和最重要的是為了讓“子母每早些兒歡會”,使臥病在床的白頭婆母疾病早愈。這里面有夫妻之情,有孝敬婆母之心,還有關(guān)心別人勝過關(guān)心自己的美德。秋胡走后,生活重擔的壓力對梅英來說,是可以忍受的。使她不能忍受的是,她的生父羅大戶竟然強逼她改嫁他人為妻。
羅大戶本來也是個財主,后來家境衰敗,向家中廣有錢財只缺一個標致老婆的李大戶借了四十石糧食,還他不起。李大戶慌說秋胡已死,逼迫羅大戶用女兒抵債。羅大戶開始不允,后來在李大戶威脅下答應(yīng)了,而且耍了個伎倆,使劉氏就范。梅英一聽說父親要為自己招女婿,指責羅大戶 “葫蘆提沒見識”;羅大戶謊說秋胡已死,要把她改嫁李大戶。梅英堅決拒絕: “我既為了張郎婦、又著我做李郎妻,那里取這般道理! ” 羅大戶又用“順父母言,呼為大孝”做理由要求梅英嫁給李大戶,梅英針鋒相對地說: “我如今嫁的雞,一處飛,也是你爺娘家匹配” ,表示甘心情愿過“上下唇并不曾粘著水米” 、“脊梁上寒噤” 、“肚皮里凄涼” 的苦日子。羅大戶又說劉氏已接了紅定,企圖逼女兒承認既成事實,梅英表示寧愿尋死,也不服從。羅大戶被梅英駁得理屈詞窮,無言以對,只好承認自己允婚,是為了“落得些酒肉吃” ,與劉氏平分些財禮錢。梅英諷刺父親: “大古里不曾吃那些酒食” (大概你一輩子沒吃過酒肉吧) 。羅大戶因貪財而逼女兒改嫁,梅英加以拒絕是正當?shù)模m然這樣做違背了孝道。她反對貪財改嫁,不愿撇下臥病在床的婆母不管,去盡情歡度自己的青春年華,并不僅僅是封建的貞和節(jié),而是她在婚姻問題上不以貧富易人的思想體現(xiàn),是她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使他人善終的思想體現(xiàn)。沒有這種思想,人人都象羅大戶那樣貪財自私,人類社會不是要變成動物世界了嗎?所以把梅英不愿改嫁的做法不加分析地當做封建貞節(jié)觀批判顯然是不對的。
如果說梅英對生父的駁斥表現(xiàn)了一個做女兒的在婚姻問題上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她對李大戶的嚴厲拒絕則進一步表現(xiàn)了為維護高尚道德情操而不愿向邪惡屈服的斗爭精神。李大戶用自己模樣不丑誘惑梅英,梅英罵他是吃刀的惡少年,用拳頭劈頭劈腦,擊打他的面皮; 李大戶又用錢財誘惑梅英,梅英表示: “其實我便覷不上也波哥,其實我便覷不上也波哥。我道你有銅錢,則不如抱著銅錢睡! ”在李大戶和父親的威脅利誘面前,梅英維護了自己做人的道德尊嚴,她深信自己的丈夫秋胡總有一日會衣錦榮歸,懲處調(diào)戲他妻子的李大戶。拒婚這一戲劇沖突集中表現(xiàn)了梅英的生活理想和做人尊嚴,以及為維護這種理想和尊嚴而進行的不屈斗爭精神。
然而象梅英這種有理想有尊嚴的女性在封建社會里卻得不到應(yīng)有的尊重,而要隨時受到侵凌和欺侮。李大戶逼婚是其一,秋胡相戲是其二。秋胡在外當軍,因為通文達武,累立奇功,官加中大夫之職。十年后,魯昭公賜他黃金一餅,“以充膳母之資” ,并慰嬌妻之心。秋胡在外養(yǎng)成了一種以勢欺人,調(diào)戲婦女的惡習(xí)。他在自家桑園看見一個二八女正在采桑,便起了邪心,這個女的就是他妻梅英。秋胡先以吟詩嘲撥,梅英沒有反應(yīng)。接著明確提出要給梅英做女婿,梅英憤怒地責罵他: “怎人模人樣,做出這等不君子” (非禮行為) ; 秋胡又厚著面皮勸說梅英: “力田不如見少年,采桑不如嫁貴郎” ,“隨順了我吧” 。梅英在內(nèi)心斥責道: “這廝好無禮也” ,但以為他是個參加科考的“名儒”,所以強壓心中怒火,勸他與其想著“諧比飛” ,不如 “聽杜宇” ,快 “歸去” 。秋胡見言語說不轉(zhuǎn),便動手動腳,被梅英推他靠后,斥罵他“誰家一個匹夫” ,“膽大心粗” 。秋胡攔住桑園門,不讓梅英回家,梅英高聲呼救。她原來以為這個人是個“峨冠士大夫”,未料道原是個“不曉事的喬男女” 。秋胡拿出魯昭公所賜養(yǎng)母黃金,企圖打動梅英之心。梅英為了脫身,假意依允,以看人為借口,走出園門,大罵秋胡為“禽獸” ,教訓(xùn)他: “可不道男子見其金易其過(見了黃金便很容易地變壞) ,女子見其金不敢壞其志” ,你不用錢買書讀,卻用錢買壞,真是個“沐猴冠冕,牛馬襟裙” (衣冠禽獸) 。秋胡還要同梅英一起回家成就這門親事,梅英回絕說: “俺那牛屋里怎成得美眷姻,鴉窠里怎生著鸞鳳雛,蠶繭紙難寫姻緣簿,短桑科長不出連枝樹,漚麻坑養(yǎng)不活比目魚,轆軸上也打不出那連環(huán)玉。似你這傷風敗俗,怕不的地滅天誅” 。秋胡不能如愿,腦羞成惱,要打梅英,梅英警告他:
你瞅我一瞅,黥了你那額顱; 扯我一扯,削了你那手足; 你湯 (碰) 我一湯,栲了你那腰截骨;掐我一掐,我著你三千里外該流遞 (流放犯人) ; 摟我一摟,我著你十字階頭便上木驢。哎,吃萬剮的遭刑律! 我又不曾掀了你家墳?zāi)梗矣植辉鴼⒘四慵揖鞂佟?/p>
這廝睜著眼,覷我罵那死尸;腆著臉,看我咒他上祖。誰著你桑園里,戲弄人家良人婦! 便跳出你那七代先靈,也做不的主。
梅英對秋胡的惡罵,痛快淋漓。丈夫調(diào)戲妻子,這在秦腔《趕坡》中,是薛平貴已知是自己的妻子故意調(diào)戲以試其貞節(jié)與否;而在《秋胡戲妻》中,則是秋胡不知眼前少婦便是其妻梅英,而誤以為他人之婦而淫辱之。梅英滿以為戰(zhàn)勝的是與己無干的衣冠禽獸的調(diào)戲,那里料到這個衣冠禽獸就是自己專心等待,并為他而得罪了生父的丈夫秋胡! 這正是一個有自己生活理想和尊嚴的古代勞動婦女的悲劇所在。在封建社會,男子可以多妻,甚至淫亂; 女子卻不可多夫,要從一而終。女子要對男子講貞節(jié),男子卻不對女子講專一。梅英這一形象的深遠意義就在于,她不僅自己對丈夫貞節(jié),也要求丈夫?qū)ψ约簩R弧K龑幵覆灰a命夫人的頭銜,只要求建立在互相忠誠基礎(chǔ)上的美滿和諧的家庭。這種人生理想和做人道德是封建婚姻制度所不容的,也正是梅英這一人物高出于趙五娘的地方。當她知道調(diào)戲自己的便是自己的丈夫時,她不顧夫為婦綱的封建教條,直呼其名日 “秋胡” ,堅決要求與他離異。秋胡企圖用“五花官誥” 、“駟馬高車” 、“夫人縣君”挽留梅英,梅英仍是不買帳: “誰將這五花官誥湯,誰將這霞帔金冠望” ,表現(xiàn)了一個有高尚生活理想和道德情操的女性的凜然不可侵犯的做人威嚴。最后婆母以死威脅,梅英才“誠惶誠恐” ,認了秋胡。雖然她聲明這樣做目的是“要整頓我妻綱” ,但結(jié)尾卻顯得不夠理想,一是懾于孝道,二是她譏笑了“秦氏羅敷” ,顯然是作者把她那些超出封建道德的思想性格強行納入封建道德軌道的敗筆。
這個劇中秋胡在桑園中調(diào)戲梅英一折,對于表現(xiàn)梅英性格和深化主題,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卻不乏牽強之處。
上一篇:元戲劇《孟漢卿·張鼎智勘魔合羅》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高明和元末南戲《琵琶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