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原文】
驪姬生奚齊,其娣生卓子。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里克、丕鄭、荀息相見[1],里克曰:“夫史蘇之言將及矣!其若之何?”荀息曰:“吾聞事君者,竭力以役事,不聞違命。君立臣從,何貳之有?”丕鄭曰:“吾聞事君者,從其義,不阿其惑。惑則誤民,民誤失德,是棄民也。民之有君,以治義也。義以生利,利以豐民,若之何其民之與處而棄之也?必立太子。”里克曰:“我不佞,雖不識義,亦不阿惑,吾其靜也。”三大夫乃別。蒸于武公[2],公稱疾不與,使奚齊蒞事。猛足乃言于太子曰:“伯氏不出[3],奚齊在廟,子盍圖乎[4]!”太子曰:“吾聞之羊舌大夫曰[5]:‘事君以敬,事父以孝。’受命不遷為敬,敬順所安為孝。棄命不敬,作令不孝,又何圖焉?且夫間父之愛而嘉其貺,有不忠焉;廢人以自成,有不貞焉。孝、敬、忠、貞,君父之所安也。棄安而圖,遠于孝矣,吾其止也。”
【注釋】
[1]黜:廢黜。里克、丕鄭、荀息:三人均為晉國大夫。
[2]蒸:祭祀名。古代冬祭曰蒸。武公:即武宮,晉獻公的祖廟。
[3]猛足:太子申生的家臣。伯氏:指晉獻公的長子申生。古代兄弟排列次序為伯、仲、叔、季。
[4]盍(hé):為何;什么;怎么。
[5]羊舌大夫:人名,羊舌職的父親。
【譯文】
驪姬生了奚齊,她妹妹生了卓子。后來,晉獻公打算廢黜太子申生而改立奚齊為太子。大夫里克、丕鄭、荀息三人見面時,里克說:“史蘇的預言將要應驗了,這可怎么辦呢?”荀息說:“我聽說侍奉國君的人,應該竭盡全力為君王辦事,從沒聽說可以違抗君命的。國君決定的事臣子理應服從,怎么可以有二心呢?”丕鄭說:“我聽說侍奉國君的人,只能服從正確的決定,不可阿諛而屈從國君的錯誤。國君的錯誤會影響民眾,民眾跟著一起犯錯誤而丟失德行,這是拋棄民眾的行為啊。民眾之所以要有國君,就是要君主確立正義的舉措,正義是用來生利的,利是用來豐裕民眾的。怎么可以與民眾共處卻有拋棄他們的行為呢?一定要讓國君立申生為太子才對。”里克說:“我沒有才能,雖然不懂德義,但也不會阿諛而屈從國君的錯誤,我將保持沉默。”三位大夫于是相互道別而去。冬天祭祀武宮祖廟時,獻公稱病未去參加,而派奚齊主持祭事。猛足為此對太子申主說:“不讓長子出面,卻由奚齊在祖廟主持,你是怎么考慮自身地位的安固呢?”太子說:“我聽羊舌大夫說過:‘臣事國君要用恭敬的態度,服侍父親則要用孝道。’接受君命而堅信不移稱為恭敬,以恭敬的態度順從父親的意愿去行動稱為孝道。違抗君命就是不敬,違抗命令而擅自行動就是不孝,我又能為自己考慮什么呢?況且離間父親的愛卻還享受他的賞賜,那就是不忠了;廢了別人來成全自己,那就是不貞了。孝、敬、忠、貞,是君父肯定的好品德。拋棄這些好品德而考慮自己的地位,那就遠離孝了,所以我只有靜待命運的安排了。”
上一篇:《獻公作二軍以伐霍》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獻公問卜偃攻虢何月》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