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戲劇·華佗》原文與賞析
干 寶
沛國華佗,字元化,一名旉。瑯琊劉勛為河內太守,有女年幾二十,苦腳左膝里有瘡,癢而不痛。瘡愈,數十日復發。如此七八年。迎佗使視,佗曰:“是易活之。當得稻糠黃色犬一頭,好馬二匹。”以繩系犬頸,使走馬牽犬,馬極輒易。計馬走三十余里,犬不能行。復令步人拖曳,計向五十里。乃以藥飲女,女即安臥,不知人。因取大刀,斷犬腹近后腳之前。以所斷之處向瘡口,令二三寸停之。須臾,有若蛇者從瘡中出,便以鐵椎橫貫蛇頭。蛇在皮中動搖良久,須臾不動,乃牽出,長三尺許,純是蛇,但有眼處,而無瞳子,又逆鱗耳。以膏散著瘡中,七日愈。
佗嘗得行道,見一人病咽,嗜食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佗聞其呻吟聲,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韭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當自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
這兩則華佗故事見于《搜神記》卷三。華佗是一代名醫,約生于永和六年 (141),卒于建安十三年 (208)。他精于方藥針炙,也擅長外科手術,諸如 “刳破腹背,抽割積聚”,“斷腸湔洗,除去疾穢”,莫不游刃有余,妙手回春。《后漢書 ·方術傳》、《三國志 ·魏書 ·方技傳》 中均有華佗傳,詳細記載了他行醫施藥、救死扶傷的種種事跡。其中列舉的病癥五華八門,華佗的診治手段也頗多變化,但無一例不是診斷如神,無一例不是手到病除。如寫曹操患頭風多年,久治不愈,每當發病,心亂目眩,十分痛苦。后經華佗施以針治,病情立見好轉。此事已被寫入 《三國演義》,加上小說家的渲染,已是盡人皆知的醫林軼事了。
按照今天的醫學常識推斷,這里所講的兩則病例一屬于外科手術療法,一屬于內科方藥療法。前者所謂瘡愈復發,大概是因為病灶未能根除,積有膿水; 所謂 “有若蛇者從瘡中出”,恐怕就是膿水外溢的形象說法。至于走馬引犬,,似非出于手術的直接需要,所謂“斷大腹近后腳之前”,也應該是為女孩割治瘡口,而不應該只是解剖犬腹。不過走馬引犬的大段描寫,就文學手法而言,卻有其精采用場。本來是一件平實無華的治瘡手術,引入走馬引犬之后,不僅提出了懸念,而且為手術的進行制造了一個緊張、神秘的氛圍,引人入勝。后一則病例屬于寄生蟲病,以殺蟲之藥驅吐,不足為怪,令人驚異者乃在于診斷如此準確,真正是言則必中,料事如神了。這種出神入化的醫術,勢必會使人聯想到世外的神仙者流。
自漢末至于魏晉,服餌求仙,日漸流行。當時的方士既要鉆研金丹黃白之術,又要兼修醫術,通曉服食草木藥法。如葛洪 《抱樸子·雜應篇》所說: “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正因為這樣,醫與道常混為一談。即如華佗本屬醫者,而張華《博物志》卻說:魏武帝好養性法,亦解方藥。招引四方之術士,如左元放、華佗之徒,無不畢至。”以華佗與左慈并列,一起歸入了方士之屬。從這個角度來說,華佗高超醫術,在當時很可能也被看作道術,講說他的醫病救人故事時,也會摻入道教追求避禍長生的思想。前面說的治瘡故事寫得神乎其神,其原因或許正在這里。又《后漢書》華佗本傳,謂華佗“曉養性之術,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可見華佗本人也確曾是被人們當成活神仙的。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華嚴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南鄉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