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耶利哥之役》原文與賞析
《舊約·約書亞記》第6章
耶利哥的城門因以色列人就關得嚴緊,無人出入。耶和華曉諭約書亞說:“看哪,我已經把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并大能的勇士,都交在你手中。你們的一切兵丁要圍繞這城,一日圍繞一次。六日都要這樣行。七個祭司要拿七個羊角號走在約柜前。到第七日你們要繞城七次,祭司要吹號角。你們聽見號角聲,眾百姓要大聲呼喊,城墻就必塌陷。各人都要勇往直前。”嫩的兒子約書亞召了祭司來,吩咐他們說:“你們抬起約柜來。要有七個祭司拿七個羊角號走在耶和華的約柜前。”又對百姓說:“你們前去繞城。帶兵器的要走在耶和華的約柜前。”
約書亞對百姓說完了話,七個祭司拿七個羊角號走在耶和華面前吹著,耶和華的約柜在他們后面跟隨。帶兵器的,走在吹號角的祭司前面,后隊隨著約柜行,祭司一面走一面吹。約書亞吩咐百姓說:“你們不可呼喊,不可出聲,連一句話也不可出你們的口,等到我吩咐你們呼喊時,那時才可以呼喊?!边@樣,他們抬著耶和華的約柜圍城繞了一次。眾人回到營里,就在營里住宿。
約書亞清早起來,祭司又抬起耶和華的約柜。七個祭司拿七個羊角號在耶和華的約柜前,時常行走吹角。帶兵器的在他們前面走。后隊隨著耶和華的約柜行,祭司一面走一面吹。第二日,眾人又圍城繞了一次,就回營里去。六日都是這樣行。
第七日清早,黎明的時候,他們起來,照樣繞城,惟獨這日把城繞了七次。到了第七次,祭司吹起號角的時候,約書亞吩咐百姓說:“呼喊吧,因為耶和華已經把城交給你們了。這城和其中所有的,都要在耶和華面前毀滅。只有妓女喇合,與他家中所有的,可以存活,因為他隱藏了我們打發去的使者。至于你們,務要謹慎,不可取那應當毀滅的物品,恐怕那樣就會連累以色列的全營,使全營受詛咒。惟有金子、銀子和銅鐵的器皿,都要歸耶和華為圣物,入耶和華的庫中。”于是百姓呼喊,祭司也吹角。百姓聽見角聲,便大聲呼喊,城墻就塌陷了。百姓攻進城去,人人勇往直前,將城奪取。又將城中所有的,不拘男女老少,牛羊和驢,都用刀殺盡。
約書亞吩咐當探子的兩個人說:“你們進那妓女的家,照著你們向他所起的誓,將那女人和她所有的,都從那里帶出來?!碑斕阶拥膬蓚€少年人就進去,將喇合與她的父母、弟兄,和她所有的,并她一切的親眷,都帶出來,安置在以色列的營外。眾人就用火將城和其中所有的都焚燒了。惟有金子、銀子和銅鐵器皿,都放在耶和華殿的庫中。約書亞卻把妓女喇合與她父家,并她所有的,都救活了。因為她隱藏了約書亞派去窺探耶利哥的使者。當時約書亞叫眾人起誓說:“有重修這耶利哥城的人,當在耶和華面前受詛咒。他立根基的時候,必喪幼子?!币腿A與約書亞同在。約書亞的聲名傳揚遍地。
本篇記載了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強渡約旦河,進入迦南地區后,在耶利哥城和艾城與迦南人交戰的傳說。
在史學家的論著里,歷史上是否存在著這兩次戰役,至今還是一個謎。據有關史料記載,在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區之前,耶利哥城和艾城就早已成為廢墟了。但從文學欣賞的角度來看,此篇可以稱得上是戰爭體裁的佳作。作者把兩次戰役寫得各自獨具特點,千變萬化,不重復,不呆板,更為巧妙的是,他將兩個完全獨立的戰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它們之間那種微妙的內在聯系,充分表現出戰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這使得整個戰爭進程有張有弛,戰爭的結局合情合理。
耶利哥城戰役的描述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在這場戰役中幾乎沒有戰斗場面的細節描寫,而用大量的筆墨來渲染以色列軍隊和耶利哥城守軍的情緒和心理狀態,造成“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使讀者處于沒有戰爭的戰爭環境之中。以色列人順利地強渡約旦河后,士氣高昂,經過約書亞對部落的整頓,軍威大振。面對耶利哥城,初次登上迦南地區的以色列人懷著求戰的急迫心情,視其為彈丸之地,充滿著摧枯拉朽的必勝信心,躍躍欲試;耶利哥城守軍恰恰相反,以色列人渡過約旦河的消息已使他們膽戰心驚,親眼目睹了強大的以色列軍隊后,更增添了幾分恐懼,惶惶不可終日,緊閉城門,嚴加防范,忐忑不安地等待著以色列軍隊的進攻。約書亞以軍事上的優勢為后盾,繼續向耶利哥城守軍施加心理壓力。他命令手執武器的士兵在前面開路,七個祭司各持一只羊角號緊隨其后,邊走邊吹,祭司后面是約柜,以色列百姓成群結隊在最后面,每天并不攻城,只是繞城一周,向城內示威。耶利哥人看著這帶有神秘的宗教色彩的壯觀的異族大軍,更加恐惶。一連六天,天天如此,守軍的緊張心情無以復加。第七天,以色列的隊伍繞城六圈,隊伍中只有羊角聲嗚嗚,其他人只是靜靜地前進,第七圈時,隨著羊角聲,全軍一起大聲吶喊,瞬間,古老的耶利哥城墻坍塌了,以色列軍隊爭先越過殘垣斷壁,沖進了耶利哥城。后世有人經過研究認為,以色列人是用火藥炸開了城墻,每天繞城一周的行動是為了轉移耶利哥人的視線,迷惑守軍??晌覀兊乖敢庀嘈攀且陨腥说难蚪谴档沽艘绯菈Φ倪@種神奇的傳說。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除了軍事實力的對比外,還有軍心士氣的對比,在情緒激昂的軍隊面前,耶利哥城不攻自破的可能性并非沒有。從文學鑒賞的角度,這樣的浪漫主義處理方法更能震撼讀者。我國有過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我們也高興地看到,在遠隔千里的異國他鄉,也有一個羊角吹倒城墻的戰爭故事。兩個古老民族的想象力竟然如此相似,倒是比較文學的絕好素材。
艾城戰役則完全采用了現實主義的手法。作者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戰爭經驗,這使其能夠細致而詳盡地記述整個戰役的真實過程,能夠準確地把握住戰爭的客觀規律,不論是氣勢宏大的場面,還是起伏跌巖的細節都能貫穿在戰役勝負這個主要脈絡上,成功地記載了一次戰例。正是由于這種精彩的描寫,使我們閱讀艾城戰役這一章時,絲毫感覺不到是在看一部枯燥的宗教典籍,而是在閱讀一部描寫戰役的生動有趣的史詩。
耶利哥城之戰的輕易獲勝,把以色列人的自信變成了驕傲和輕敵,包括他們的統帥約書亞。雖然在艾城戰役前,以色列人也對該城進行了偵察,得到的卻是虛假的情報。約書亞對此也未作認真的分析研究,便得出了只需要少量軍隊即可攻克艾城的結論。3000人的以色列軍隊向已有充分準備的12000人的艾城發起了攻擊。失敗幾乎是必然的。進攻艾城的失利,把沮喪悲觀的情緒帶給了以色列人,他們心理上的優勢不存在了,約書亞卻清醒了,他開始小心行事,為第二次進攻作了周密的布置。他了解到艾城守軍的軍事力量,調動了多于對方兩倍以上的兵力,制定了以15000人佯攻西門,誘敵出城,30000大軍埋伏在艾城北門為伏兵,伺機攻城的計劃。約書亞還要親率佯攻軍隊,給對方造成其為主力的假象,以保證計劃圓滿實施。盡管計劃已萬無一失,約書亞并沒有掉以輕心。他將進攻耶利哥城時私藏戰利品的亞干抓起來處死,宣布其是第一次攻擊艾城失利的罪魁。這種戰前的動員是一舉兩得,一可以嚴明軍紀,增強戰斗力; 二可以推諉上次失利的責任,抹去以色列軍隊心理上的陰影。一場近50000人參加的壯觀的戰役迫在眉睫了。
5000以色列軍隊在統帥約書亞的率領下,向艾城西門發起進攻,艾城守軍頑強抵抗,以色列軍隊開始潰退。艾城王準備重演第一次的勝利,毫無顧忌地打開艾城城門,向以色列軍隊追擊,幾千人跑,幾千人追,幾十里方圓的土地都被喊殺聲所籠罩。當艾城軍隊全部出城后,約書亞向埋伏在北門的以色列軍隊發出了信號,30000大軍立刻撲向敞開城門而沒有守軍的艾城。頓時艾城濃煙四起,火光沖天。艾城王發現城中火起,驚慌失措地調轉軍隊去救艾城。約書亞的5000士兵如猛虎撲食反身殺向艾城王。戰爭瞬息萬變,逃的變成追的,追的成了逃的。攻占艾城的30000軍隊也在占領艾城后,迅速將艾城軍隊包圍起來。近50000人在艾城城下展開了廝殺,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戰斗結束了,12000名艾城守軍全部躺在血泊之中,摻雜在他們之中的還有成千的以色列人,曠野上尸橫遍地,血流成河。一場悲壯的戰斗結束了。但它在人們的腦海里久久不肯離去。其實,這場戰斗在未開始前便結束了,因為以色列人把驕傲輕敵的包袱放在了艾城人的背上。
當然,上面所寫是根據原文中粗略的描寫想象出來的,但原作為我們留下了想象的余地,這正是它能引人入勝的力量所在,也正是它所要產生的藝術效果。
兩次戰役各具鮮明的特點,一個氣氛濃重,帶有幾分神秘,讓人望而生畏;一個真實、曲折、扣人心弦。但耶哥利戰役的影響是艾城戰役所不能比擬的,“約書亞的羊角聲”和“耶利哥城墻”成為了流傳深廣的典故,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都曾引用過。這恐怕就是浪漫主義的藝術魅力吧!
作品在描繪戰爭的同時,塑造了一位杰出的軍事指揮員——約書亞。約書亞是摩西的繼承人,在摩西生前,他便是摩西的得力助手,摩西死后,他挑起了帶領以色列人返回迦南地區的重任。生活把約書亞推上指揮戰爭的位置,約書亞的性格也在戰爭中不斷發展。戰爭迫使他必須具備勇敢、足智多謀、善于韜略等軍事家的品格。他身先士卒,冒著危險親率佯攻艾城的軍隊,而不是躲在后方指揮。他制定周密的計劃,連埋伏軍隊的山溝都親自察看。他對部隊要求嚴格,對違犯軍紀的士兵毫不留情;他講信義,盡管有殺光耶利哥人的命令,但他卻保護了掩護過以色列士兵的妓女喇合全家,因為他有過承諾。約書亞也有不成熟的地方,在勝利面前,他盲目樂觀,輕信了不準確的情報,不加核實,造成了第一次攻艾城的失敗。他性格里還有幾分狡詐,雖說讓眾人用石頭砸死與進攻艾城失利毫無關系的亞干,是為了鼓舞士氣和嚴肅軍紀,但里面恐怕還帶有推卸戰斗失敗的責任和維護自己威信的因素。戰爭也使他變得非常殘忍,在他的命令下,耶利哥城和艾城片瓦無存,成為廢墟。約書亞幾乎一生都在指揮以色列民族東征西戰,戰爭與他有不解之緣。在他最初指揮的兩次戰役中,他鮮明性格的形象便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舊約》中,妓女形象不佳,地位低下,《舊約·創世記》第38章,當有人告訴猶大他兒媳婦當了妓女,而且因為行淫有了身孕時,猶大直截了當地說:“拉出來把她燒了?!敝皇堑弥獌合钡纳碓惺莵碜宰约簳r,此事才算作罷。但本文的妓女喇合卻是一個正面形象,她由于幫助了約書亞的軍隊,從而在耶利哥城破之日身家得以保全。這說明,人人都有追求正義和幸福的自由,人人都有獲得拯救的權利,即使妓女也不例外。
上一篇:《經籍、寓言故事·群鳥推王》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新約》·耶穌受難》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