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籍、寓言故事·梵術》原文與賞析
昔有國王,持婦女急。正夫人謂太子,我為汝母,生不見國中,欲一出。汝可白王?!比缡侵寥?。太子白王,王則聽。太子自為御車出。群臣于道路奉迎為拜。夫人出其手開帳,令人得見之。太子見女人而如是,便詐腹痛而還。夫人言:“我無相甚矣!’太子自念:“我母尚如此,何況馀乎!’夜便委國去,入山中游觀。時道邊有樹,下有好泉水。太子上樹。逢見梵志獨行,來,入水池浴;出飯食,作術,吐出一壺;壺中有女人,與于屏處作家室,梵志遂得臥;女人則復作術,吐出一壺;壺中有年少男子,復與共臥;已,便吞壺。須臾,梵志起,復內婦著壺中,吞之;已,作杖而去。太子歸國,白王,請道人及諸臣下。持作三人食,著一邊。梵志既至,言:“我獨自耳!’太子曰:“道人當出婦共食!’道人不得止,出婦。太子謂婦:“當出男子共食!’如是至三,不得止,出男子共食。已,便去。王問太子:“汝何因知之?’答曰:“我母欲觀國中,我為御車;母出手,令人見之。我念女人能多欲,便詐腹痛還。入山,見是道人藏婦腹中,當有奸;如是女人奸不可絕。愿大王赦宮中自在行來?!蓖鮿t赦后宮中,其欲行者從志也。
寓言故事《梵術》出自《舊雜譬喻經》卷上第二十,該經共二卷?!捌┯鳌痹阼笪闹性啤鞍⒉ㄍ幽恰?,意為以已知的法去顯示未知的法。在《法華文句》五中云:“譬者比況也,喻者曉訓也,托此比彼,寄淺訓深……動樹訓風,舉扇喻月,故言譬喻。”《譬喻經》是集種種譬喻的佛教經典,有所謂舊新之說,《大部補注》五曰:“劉漢已來,謂之舊譯,李唐以下,謂之新譯?!?/p>
《舊雜譬喻經》的譯者為三國吳僧人康僧會(?—280),祖籍西域康居,世居天竺,后遷居交趾。年少喪雙親,服滿出家??瞪畷脤W博覽,精通內外典籍。時江東佛法未盛,他立志東游弘法。吳赤烏十年(247)至建業,設像行道,孫權為之立建初寺。一生譯經頗豐,譯有《六度集經》八卷、《舊雜譬喻經》二卷,均存?!冻鋈赜浖肪硎休d其所譯《阿難念彌經》、《鏡面王經》、《察微王經》、《梵摩王經》。在《開元釋教錄》卷二中載有其所譯《吳品經》五卷、《菩薩凈行經》二卷、《權方便經》一卷、《菩薩二百五十法經》一卷、《坐禪經》一卷等。這些經大多佚失。除此之外,他曾為《安般守意經》、《法意經》、《道樹經》作注。這些經典為治漢魏佛學重要資料。
佛經寓言故事《梵術》講述了一個十分怪異離奇的故事。某國王子隨王后出游,路上群臣百姓夾道拜迎。王后忍不住揭開車帳,拋面于人群前。這一符合人之常情的動作,卻被王子及王后自己視為大逆不道的失態行為,于是王子便謊稱腹痛,離開王后而還。夜晚王子離國出走,入山中游覽。王子在一泉邊,藏身在一棵大樹上,于是見到梵志作術,吐壺、變出婦人、婦再吐壺,變出年少男子,并相互求歡取樂的怪異之事。
無獨有偶,在中國古代的志怪小說中也有類似的描述。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廣為傳播,佛經的教義深深地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南北朝時期十分盛行的志怪小說也不例外地受到了佛教經典的影響。南朝梁人吳均所著志怪小說《續齊諧記》中有一篇名為 《陽羨書生》的故事,文云: “東晉陽羨許彥,于綏安山行,遇一書生,年十七八,臥路側云: ‘腳痛?!?求寄彥鵝籠中……前息樹下,書生乃出籠,謂彥曰: ‘欲為君簿設。’ ……乃于口中吐一銅盤奩子。奩子中具諸饌肴,海陸珍羞方丈……氣味芳美,世所罕見。酒數行,乃謂彥曰: ‘向將一婦人自隨,今欲暫要之。’ ……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可十五六,衣服綺麗,容貌絕倫。共坐宴。俄而書生醉臥,此女謂彥曰: ‘雖與書結好,而實懷外心,向亦竊將一男子同來。書生既眠,暫喚之,愿君勿言?!擞诳谥型鲁鲆荒凶樱昕啥?,亦穎悟可愛……書生仍留女子共臥。男子謂彥: ‘此女子雖有情,心亦不盡,向復竊將女人同行,今欲暫見之,愿君勿泄言……’男子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年二十許。共宴酌,戲調甚久。聞書動聲。男曰: ‘二人眼已覺。’ 因取所吐女子,還納口中。須臾,書生處女子乃出,謂彥曰: ‘書生欲起’更吞男子,獨對彥坐……(書生)還吞此女子?!闭婵芍^ “陽羨口中,吐奇不盡”。
從以上引文可以看出南北朝時的志怪小說 《陽羨書生》深受 《舊雜譬喻經》 中的寓言 《梵志》 的影響。唐人段成式在他所著的 《酉陽雜俎·續集 ·貶誤篇》 中指出 《陽羨書生》 的源流時說: “釋氏 《譬喻經》云:‘昔梵志作術吐出一壺,中有女,與屏處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復作術,吐出一壺,中有男子,復與共臥,梵志覺,次第吞之,柱杖而去?!嘁詤蔷鶉L覽此事,訝其說,以為至怪也?!濒斞赶壬凇吨袊≌f史略》談到吳均 《續齊諧記》時寫道: “其為小說,亦卓然可觀;唐宋文人多引為典據。陽羨鵝籠之記,尤其奇詭者也……然此類思想,蓋非中國所故有,段成式已謂出于天竺。……所云 ‘釋氏經’者,即《舊雜譬喻經》,吳時康僧會譯,今尚存。……魏晉以來,漸譯釋典,天竺故事亦流傳世間,文人喜其穎異,于有意或無意中用之,遂蛻化為國有。如晉人荀氏作《靈鬼志》,亦記道人入籠子中事,尚云來自外國; 至吳均記,乃為中國之書生?!?/p>
《梵志》和《陽羨書生》在內容上奇詭變幻,情節頗為曲折動人。這種男女互相吐納,幻中出幻的描寫可謂翻空出奇,被明代湯顯祖譽為 “展轉奇絕”。影響所至,晉代荀氏《靈鬼志》有 《外國道人》與此相近。清代袁棟有 《鵝籠書生》雜劇敷演此事。但是他們宣揚的 “天下不可信女人也” 的錯誤思想是應該批判的。
上一篇:《詩詞曲賦文·夢游天姥吟留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氣出唱(其一)》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