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摩西出世》原文與賞析
《舊約·出埃及記》第1—2章
以色列的眾子,各帶家眷和雅各一同來到埃及。他們的名字記在下面:有流便、西緬、利未、猶大、以薩迦、西布倫、便雅憫、但、拿弗他利、迦得、亞設,凡從雅各而生的,共有七十人。約瑟已經在埃及。等到約瑟和他的弟兄,并那一代人都死了,以色列人生養眾多,并且興旺,極其強盛,布滿埃及各地。
有不認識約瑟的新王起來,治理埃及。對他的百姓說: “看哪,這以色列民比我們還多,又比我們強盛。來吧,我們不如用巧計待他們,恐怕他們多起來,日后若遇什么爭戰的事,就聯合我們的仇敵攻擊我們,離開這里去了。”于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只是越發苦害他們,他們越發多起來,繁殖不息。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愁煩。埃及人嚴厲地要求以色列人做工。使他們因做苦工覺得命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做田間的各種工作,在一切工作上都嚴酷地對待他們。
有希伯來的兩個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對她們說:“你們為希伯來婦人收生,看她們臨盆的時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殺了,若是女孩,就留她存活。”但是收生婆敬畏上帝,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事,竟存留男孩的性命。埃及王把收生婆召來,說:“你們為什么做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收生婆對法老說: “因為希伯來婦人與埃及婦人不同,希伯來婦人本是健壯的,收生婆還沒有到,她們已經生產了。”上帝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來,極其強盛。收生婆因為敬畏上帝,上帝便叫他們成立家室。法老吩咐他的眾民說:“以色列人所生的男孩,你們都要丟在河里;一切女孩,你們要存留她的性命。”
有一個利未家的人,娶了一個利未女子為妻。那女人懷孕,生一個兒子,見他俊美,就藏了他三個月。后來不能再藏,就取了一個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將孩子放在里頭,把箱子擱在河邊的蘆荻中。孩子的姐姐遠遠站著,要知道他究竟怎么樣。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她的使女們在河邊行走。她看見箱子在蘆荻中,就打發一個婢女拿來。她打開箱子看見那孩子,孩子哭了,她就可憐他,說:“這是希伯來人的一個孩子。”孩子的姐姐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法老的女兒說:“可以”童女就去叫了孩子的母親來。法老的女兒對她說:“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工錢。”婦人就抱了孩子去奶他。孩子漸長,婦人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里,就作了她的兒子。她給孩子起名叫摩西,意思說,“因我把他從水里拉出來。
當猶人人從地球上出現的時候,蘇美爾人、阿卡德人共同形成的巴比倫文化早已超出了原始階段,埃及作為一個穩定的國家則已經存在了許多世紀。在傳說中的始祖亞伯拉罕離開人世之后,猶太人經歷了以撒、雅各、約瑟三代,在大約公元前1800年,由近東地區東部和北部的各個閃米特人部落所組成的喜克索斯人征服了埃及并且持續統治達兩個多世紀,希伯來歷史典籍中所記載的雅各時代和約瑟時代,正好處于喜克索斯王朝的末期。
在埃及民族主義衰落的時期,由于農業歉收等多種原因,大量的猶太人移居埃及,尤其是定居在位于尼羅河三角洲的歌珊一帶。作為一個外國人,約瑟甚至當上了埃及最后一個喜克索斯人法老亞庇巴的宰相。但是,當埃及的民族主義再次抬頭、埃及人一舉推翻民族統治的時候,猶太人和埃及的蜜月時期宣告結束。新的統治者不容異己,以排外為立國宗旨。作為報復,埃及人讓這些昔日異族統治者的親密朋友失去自由,猶太人被貶謫為奴隸,為新的國家建設服役,并且發現自己生活在敵視和仇恨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猶太人不得不作出選擇:或者在埃及富足地生活,但是忍受奴役和歧視;或者回到自由自在的迦南,但要重新陷入貧困和辛勞。在這場民族主義和功利主義的生活模式的斗爭中,埃及的猶太人表示了他們對富庶生活的留戀,他們甚至認為可以為此而放棄某些權利和自由。毫無疑問,這樣下去猶太人就有可能在埃及的土地上被同化而瓦解,作為民族文化核心的原有的宗教信仰和思想體系就可能遭到致命的破壞。正是在這個時候,猶太民族的卓越領袖摩西誕生了。
有一家屬于利未部落的猶太人,丈夫叫暗蘭,妻子叫約基別,他們已經有了兩個孩子,一個是男孩子叫亞倫,另一個是女孩子叫米利暗。這時候,為了徹底地消滅埃及的猶太人,法老規定:猶太人的新生嬰兒中,凡是男嬰,一律殺死或者丟在河里。因此,當約基別又生下一個小男孩的時候,他們決定不顧一切地保護這個新生的小生命。
在偷偷地把孩子藏了三個月之后,他們的行跡漸漸引起了鄰居們的好奇和埃及人的懷疑,把孩子繼續藏下去已經不再安全了。于是他們就用蒲草編了一個箱子,在箱子的四周涂抹上石漆和石油以防止滲水,他們把男孩放進去,把箱子擱在尼羅河邊的蘆葦蕩中隨波逐流,由于水流量不大,周圍的水生植物又多,因此這只箱子飄移得十分緩慢。正在這個時候,埃及法老的女兒來到河邊洗澡,她和使女們走在岸上的時候,遠遠地就看到了蘆荻叢中飄流的箱子,她讓一個婢女去取來箱子,撈上來一看,里面躺著一個俊美的男孩。由于受到搖動,小男孩開始放聲大哭,他的動作和哭聲使法老的女兒感到又憐又愛。她已經看出這是一個希伯來人的孩子,但是她還是決定收留和撫養他。正當法老的女兒為找保姆的事情發愁的時候,一直在附近留神窺視的小男孩的姐姐米利暗走上前來對法老的女兒說:“我去在希伯來婦人中叫一個奶媽來,為你奶這孩子,可以不可以?”法老的女兒表示同意,米利暗就去把孩子的母親介紹給公主。法老的女兒對她說:“你把這孩子抱去,為我奶他,我必給你工錢。”孩子的母親自然十分高興地答應了。孩子漸漸長大,他名義上的奶媽、實際上的母親把他帶到法老的女兒那里,這個孩子就當了法老女兒的兒子,并且從此住在宮廷里面,過著貴族的生活。公主給孩子取名為摩西,意思是:我從水里拉出來的。
在整個《舊約全書》中,摩西出世這一章由于緊張嚴密、跌宕有序,因而最富于文學性和故事性。摩西從出世的時候起就受到死亡的威脅,如何使這個不合法、不應該生存下去的嬰兒存在下去,就成了故事的核心。以此為線索,孩子的家庭由開始的躲躲藏藏到不得不棄子湖濱,事件的發展也顯得合乎情理。法老女兒的出現帶來了事件的轉機,一切都開始變得光明燦爛、豁然開朗。事件在扣人心弦的發展中達到高潮,然后,通過法老女兒的出現以及孩子家人巧妙而又執著的努力,使故事出現了圓滿的喜劇性結局。
和大多數民族一樣,對于猶太民族歷史過程中涌現出來的領袖、先知或天才人物,猶太人習慣于賦予他們的出世以濃厚的傳奇色彩和神秘性質。這種傳奇性和神秘性表現在,一方面,天才人物和領袖人物往往具有顯赫的身世和世襲的高貴血統,當他們出世的時候,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他們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就已經為大多數不具備這些良好的先天條件的人所望塵莫及;另一方面,他們出世的時候,往往同時伴隨著一些不可思議的神跡,這些神跡表現了他們與神和上帝的密切的先天聯系。從表面上看,摩西并不具備這兩方面的性質,他出生于社會底層,父母都是卑賤的猶太人,并且,在他出生的時候,并沒有任何神跡發生,實際上,對于他的出世,《圣經》只是記敘性地一筆帶過,但是,更為詳盡的分析使我們看到,摩西的出世實際上已經具備上面所述的兩大特征。首先,盡管他的身世并非顯貴,但是由于機遇,他后來成了法老女兒的兒子,成了埃及帝國統治者的直系后代,因此可以說,摩西的顯赫身世是在后天取得的;其次,當法老的女兒奇跡般地出現在尼羅河河岸,從水中撈起摩西來的時候,這既可以理解為絕佳的機遇,又可以理解為另一種意義,那就是: 所有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上帝耶和華的安排,摩西的出世、危難和遇救,都是無邊神意的塵世體現。如果能夠同意這種《圣經》作者們所希望的信仰主義的理解,那么摩西與至高無上的上帝的聯系,就是不容置疑的了。
但是,盡管如此,摩西的出世還是有其特殊的意義。應當承認,他的出世是充滿艱辛、苦難和折磨的,當他來到世界上的時候,這個世界已經不允許他的存在,他的生命每時每刻都受到強有力的威脅,也許這正符合基督教的教義: 現實生活是苦難的而來世的“千年王國”是美好的。在新大陸和東方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描述中,也不難發現這種苦難多舛的漂泊神童。例如,中國歷史上的一位著名的軍人岳飛,就有著與摩西極其接近的出世經歷。實際上,后來把埃及猶太人從水深火熱的苦難中拯救出來的人,正是當初被一個纖纖女子從水中拉出來的摩西。這給人以一種歷史定命的象征主義的啟示,就像許多民族所相信的那樣,只有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使其飽嘗滄桑、歷盡磨難,一個人才能夠長大成熟,才能成為國家、民族的中流砥柱,才能擔當歷史所賦予的莊嚴使命,才能在狼煙四起、危機四伏的多事之秋橫戈仗劍、建立奇勛。
上一篇:《基督教文學·《圣經·舊約》·摩西之死》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春感(其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