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年代》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75 彩色片 155分鐘
阿爾及利亞國家電影總局攝制
導演:穆罕默德·艾赫達爾·哈米納 編劇:陶菲格·法里斯 攝影: 奧馬爾·拉蒂夫 主要演員: 萊拉·謝娜(飾賈米拉)
本片獲1975年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劇情簡介】
1954年,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在該國南部的奧雷斯山區發動了震驚世界的反法武裝大起義。到1957年,阿爾及利亞人民的這場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烽火燃遍全國。本片故事就發生在這如火如荼的崢嶸歲月中。
這一年春天,首都阿爾及爾城內法國總督官邸門前發生一起爆炸事件,使法國殖民當局大為震驚,遂立即宣布在全國各大城市實行宵禁。憲兵隊大批出動,四處抓捕一切可疑分子。于是一批愛國青年被捕人獄,其中有著名的青年運動領袖賈米拉,經法國軍事當局審訊她被判處死刑。消息傳來,阿爾及利亞全國上下,一片沸騰。城市市民和學生舉行大規模的示威游行。民族解放陣線騎兵隊,夜襲首都。農民群眾組織起抗法游擊隊,破壞交通干線,襲擊法國殖民者農場和巡邏隊。農民游擊隊領導人在一次襲擊戰中不幸犧牲。他的戰友前仆后繼。貧農老媽媽冒著生命危險,給游擊隊員送干糧,并將自己年輕的獨生子獻給了革命。后來這位老媽媽在路上被敵人的巡邏兵抓住。老媽媽頑強反抗,大罵敵人,結果被活活打死。已經當上游擊小分隊領導的兒子,聞訊后懷著滿腔的悲憤,帶領戰友奮勇襲擊了法國巡邏隊據點,為英雄的母親報了仇。
在城鄉人民群眾的武裝反抗的打擊和社會抗議輿論的壓力下,法國殖民當局不得不宣布將愛國青年領袖賈米拉改判為無期徒刑。賈米拉在敵人的監獄中,進行了英勇的斗爭,表現了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她在獄中對難友們進行政治宣傳,堅定了他們的斗爭和勝利信念,并組織他們開展了一場絕食斗爭,從而改善了生活待遇。后來,賈米拉根據民族解放陣線組織的指示,策劃監獄政治犯舉行越獄暴動,救出了一批難友。但她在掩護難友越獄的戰斗中,不幸英勇犧牲。
消息傳出,城市里人民群眾示威游行,聲勢更加浩大。農村游擊隊更加勇猛地出擊敵人。一場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斗爭高潮,席卷全國。烽火年代,英雄的人民寫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
【鑒賞】
《烽火年代》,阿拉伯文原名《炭年紀事》。它由阿爾及利亞當代著名革命電影作家,陶菲格·法里斯編劇。電影故事描寫本世紀50年代中期阿爾及利亞人民為反抗法國殖民主義統治而進行的艱苦而激烈的解放斗爭。
這部影片的編劇陶菲格·法里斯是前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的老戰士,親身經歷了長達8年的阿爾及利亞人民抗法解放斗爭,并且他是本片導演艾赫達爾·哈米納的戰友。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后,革命政府十分重視電影的宣傳和教育作用,支持和鼓勵電影創作。歷時8年的抗法民族解放戰爭,是阿爾及利亞現代史上的最重大的事件,成為阿爾及利亞電影創作的主要源泉。于是反映這個重大題材的電影作品紛紛問世。其中最杰出的一部代表作就是由這兩位反法老戰士編導的 《烽火年代》。
編劇陶菲格·法里斯,根據寫實主義原則,由1957年春發生的法國殖民當局逮捕審判愛國女青年賈米拉·布伊海德事件開始,將發生在這個烽火年代里阿爾及利亞城鄉人民如火如荼的反法斗爭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故事編寫成電影劇本,使其具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劇本具有嚴密的戲劇結構和曲折動人的戲劇性沖突,特別是在結尾時,作者依據革命斗爭的一般規律和個人的豐富想像,將轟動一時的賈米拉事件加以發展,以監獄政治犯暴動、女英雄壯烈犧牲結束了故事,增加了感染力。
導演艾赫達爾·哈米納是在反法武裝斗爭年代最早出現的阿爾及利亞電影工作者。在血與火的戰場上,他一手拿槍,一手握攝影機,拍出了許多部反映阿爾及利亞人民反法斗爭實況的紀錄片,其中有《我們的阿爾及利亞》、《人民之聲》和《自由之槍》等。革命勝利和國家獨立后,哈米納又成了阿爾及利亞革命電影事業的開拓者。他于1966年拍成了由陶菲格·法里斯編劇的第一部革命電影作品《奧雷斯之風》。該片歌頌了人民戰士舍家為國,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并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質樸的紀實風格,在同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榮獲電影處女作獎。從1972年起,阿爾及利亞電影事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電影工作者,受歐洲現代電影學說影響,力圖運用現代電影語言和新的表現手法進行電影創作,賦予自己的作品以嶄新的藝術風格。在這個新的歷史時期內,老導演哈米納,不因循守舊,而勇于創新,于1975年拍出了由他的老戰友和老搭檔編劇的第二部代表作《烽火年代》。
《烽火年代》 一片具有鮮明的革命現實主義特色和嶄新的藝術風格。
導演運用真實、質樸的紀實手法,描寫了在那沸騰的年代里阿爾及利亞城鄉面貌、社會環境和人民的斗爭。法國憲兵牽著狼狗在大街上巡邏。蓬首垢面的小孩,緊緊偎依在頂著水罐的母親身后,惶恐地流著眼淚。一陣警報過后,接著一陣警笛聲。整個城市籠罩著陰森森的恐怖氣氛。市民和青年學生的示威游行隊伍如潮涌,法國憲兵隊用水龍和大棒進行鎮壓,鐵窗里傳出來革命者的怒吼。青年女英雄賈米拉在法國軍事法庭上,大義凜然,同敵人唇槍舌劍。影片的這個開頭就緊扣觀眾的心弦。
影片用緊張的電影節奏,表現阿爾及利亞騎兵小隊夜襲城市的戰斗場面,并設計了一些帶有懸念的鏡頭。如槍聲過后,一陣駭人的警笛聲傳出;法國總督官邸,警戒森嚴等,增加了對觀眾的吸引力。
影片用廣闊、生動,并富有詩意的畫面,真實地反映了農民群眾前仆后繼的斗爭。特別是在表現革命的母親送兒參軍時的深情以及在被敵人抓到后英勇反抗和痛罵時的英雄氣概。影片用生動、感人的電影語言,譜寫出悲壯的電影史詩,令人潸然淚下,對觀眾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另外,影片為表現對農民抗法游擊隊出擊敵人時的戰斗過程,設計了緊張,明快的電影畫面。
參加電影演出的主要演員的表演真摯、質樸,富有表現力。特別是扮演女英雄的萊拉·謝娜,用她嫻熟的動作,豐富的情感和鏗鏘的語言,塑造了著名反法女英雄賈米拉的閃光形象。她通過這部影片一舉成名,成為阿爾及利亞走紅的影星和一代青年崇拜的偶像。
《烽火年代》被阿拉伯電影評論家稱贊為“一部出色的電影史詩”。它于1975年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榮獲金棕櫚獎。這是整個阿拉伯世界電影第一次在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國際電影節上獲此殊榮,使阿爾及利亞電影在世界電影之林中找到了自己體面的位置。
具有革命斗爭傳統和經驗豐富的老導演艾赫達爾·哈米納,以這部影片的成功而名噪阿拉伯影壇。他將阿爾及利亞革命電影藝術推到了一個高峰。在拍完這部影片后,哈米納又在1977年拍出了反映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城市地下斗爭的《十二月》和1979年拍出的表現阿爾及利亞婦女斗爭的《風沙》。人們從他的電影作品中,可以了解到阿爾及利亞人民抗法民族解放斗爭的歷史真實。
上一篇:《火之戰》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狂人比埃洛》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