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貞德的受難》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28 黑白片 110分鐘
法國影片總公司攝制
編導:卡爾·德萊葉 攝影:魯道夫·馬兌 主要演員:雷乃(瑪麗)·法爾康內蒂(飾圣女貞德) 歐仁·西爾汶(飾主教比埃爾·戈雄) 莫里斯·舒茲(飾尼古拉斯·洛瓦塞婁) 米歇爾·西蒙(飾讓·勒梅特爾) 安托寧·阿爾托(飾讓·馬西歐) 路易·拉維(飾讓·博貝爾)
【劇情簡介】
法國盧昂。1431年5月30日。19歲的農家女貞德被押進法院,罪名是宣傳異端邪說和行施巫術惑眾。在這之前,她曾聲稱夢見上帝派天使下凡,委她以重任:要她率領百姓抗擊英國占領軍。貞德率領的義師所向披靡,日益壯大;不幸,由于叛徒出賣,她被與英軍勾結的勃艮第貴族武裝俘獲。名義上她將受到由主教比埃爾·戈雄主持的宗教法庭審判,但實際上,英軍首領瓦維克伯爵才是她的命運的最后裁決人,伯爵決定處她死刑。
影片開始時,貞德被押進法院。在寬大的法院門廳內,她受到人們的嘲笑、奚落和羞辱。人們嘲笑她女扮男裝,嘲笑她自稱領命于上帝卻淪為階下囚。但貞德的信念毫不動搖,她堅信上帝會來拯救世人,拯救她。
在預審室,對咄咄逼人的審訊貞德對答如流。她確信上帝將會指引她的人民走向偉大的勝利,這也將是她獲救出獄之時。
第三次審訊在刑審室進行。宗教法庭的法官們想方設法誘使貞德懷疑自己曾經有過的幻覺,見到面前陳列著如此多的刑具,貞德嚇得慌了神,她承認自己領受天命的幻覺實際是中了魔鬼的圈套。
貞德被帶回囚室。她發著高燒。在第四次審訊前,她被放血退燒。狡猾的戈雄用圣餐作誘餌:貞德若想領圣餐,就必須先在懺悔書上簽字畫押。貞德強打精神,掃視指控她有罪的人們。
衰弱已極的貞德被人用擔架抬到教堂。如果她拒絕在懺悔書上畫押,她就將被捆在柴堆前燒死。她害怕死亡,她愿意留下一條命,以便將來繼續效忠上帝,她違心地在懺悔書上畫押。
她被判處終身監禁。獄卒替她剪光頭發。一綹綹短發落在地上。她傷心地看到亂發間有一個干草編成的十字架。她頓時領悟到自己怕死屈節就是背叛上帝。她為自己的軟弱感到羞愧。她勇敢地翻供,她終于認識到上帝許諾的“偉大勝利”就是要她為事業獻身,上帝許諾的“拯救”就是要她以死來求解脫。
貞德被帶上刑場。僧俗圍觀。臨刑前的貞德抱住為她作臨終懺悔的神甫遞給她的十字架,向人間告別。劊子手們把貞德捆綁在火刑柱上。當火堆燃起時,圍觀的人群開始騷動。火焰中,貞德瞪大了充滿疑懼的眼睛,叫了一聲“耶穌呀!”人群中有人喊道:“你們燒死了一個圣人!”士兵們驅趕騷動的群眾。這時貞德已被燒成焦炭。
【鑒賞】
法蘭西民族女英雄圣女貞德的故事自電影誕生以來曾多次搬上銀幕。法國、美國、意大利、德國、俄國、阿根廷甚至日本在電影早期都拍攝過圣女貞德的故事片。1900年,梅里愛的《圣女貞德》據稱招募了500余名演員參加演出,場面之大,人物之多在當時絕無僅有。后來美國以拍攝巨片著稱的導演西席地密爾也拍攝了《圣女貞德》(1916),影片除敷演圣女貞德生平外,更增添了為英國聯軍侵略行徑辯解的內容,藝術上并無新意。直至1962年,雄心勃勃的法國導演羅貝爾·布萊松還拍攝了《貞德受審記》,企圖另樹一幟。但是,在眾多的以圣女貞德為題材的影片中,沒有一部影片在藝術的獨創性和對電影藝術史的貢獻等方面,能與德萊葉攝于1928年的《圣女貞德的受難》相比擬。
這是一部空前也可稱為絕后的獨特的影片:一部描述為信仰而殉難的女英雄的影片,在長達110分鐘的放映時間內,居然幾乎全都是“特寫”和“大特寫”;連耗資700萬法郎專門為拍攝本片而搭制的巨大的中世紀的城堡的布景,在影片中也只成了作為襯托的模糊的背景。既然如此,德萊葉為什么還要花巨資搭制這樣講究的布景呢?德萊葉說:為了每一個細節的真實,即使是遠景,也必須是實物。既然他如此關心環境的真實,他又為什么要把鏡頭主要對準人物的面部,而顯然忽略環境的顯示呢?德萊葉說,因為他主要想表現人物的內心,真實的環境只是襯托,只有人的面部表情才是揭示人物內心世界的窗戶。于是這部影片造就了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明星:雷乃·法爾康奈蒂。說她獨一無二,是因為她在扮演圣女貞德前,不過是一位默默無聞的通俗喜劇的“跑龍套”,影片《圣女貞德的受難》使她名垂青史,雖然在她之后,赫赫有名的英格麗·褒曼和米切爾·莫干等也扮演過圣女貞德,但是她們都由于雷乃·法爾康奈蒂所創造的圣女貞德的形象的巨大光輝而顯得黯然失色。然而,雷乃·法爾康奈蒂自從扮演過圣女貞德之后,卻從此在銀幕上消失了。電影史上除她之外還沒有別的女演員只演一部影片就名垂青史的。雷乃·法爾康奈蒂的成功,應該說,全仗《圣女貞德的受難》的導演卡爾·德萊葉的指導,全仗這部影片的總體藝術質量。
卡爾·德萊葉是丹麥人。由于他的影片《你應敬重妻子》(1925)在法國上映時極受觀眾歡迎,法國制片人便聘請他拍攝一部以法國偉人為題材的影片。他選擇了圣女貞德。他說,“我要以此歌頌靈魂戰勝生命。”正如他在后來寫過的那樣,他認為“藝術家應描繪內在的生活,而不是外在的生活”;“藝術家應根據現實進行抽象,以充實現實的精神內容”。他的辦法是摒棄一切對中心思想無助的成分,對現實進行簡化,把中心思想化作象征。影片《圣女貞德的受難》正是這樣構思出來。他把長達3個月的29次審訊,壓縮為圣女貞德生前最后一天之中的5次審訊。地點只限于她受審的那座古城堡。影片沒有一點游離于這主線之外的情節。
既然人物的面部對于揭示內心世界如此重要,那么選擇演員就成了關鍵。美國著名的女演員莉蓮·吉許曾是德萊葉最初考慮聘用的人選,但最終他還是起用了藉藉無名的雷乃·法爾康奈蒂,因為德萊葉覺得,在這位無名的青年女演員的外表下具有一種與圣女貞德內心世界相符的靈魂。而影片中的有些角色,德萊葉倒選用了大名角。例如戈雄主教的扮演者是法蘭西劇院的院長歐仁·西爾汶,名演員米歇爾·西蒙和安托寧·阿爾托只在影片中扮演配角。但是英軍首領瓦維克伯爵的扮演者卻是一位非職業演員,一位咖啡館的老板。可見德萊葉選用演員的主要標準是長相,是長相所透露的某種氣質。這種對面部的重視,必然導致影片具有一種空前絕后的獨特風格,正如德萊葉所說:“每一句提問,每一句回答,自然而然地需要一個特寫。這是表現審問者和被審問者內心世界的唯一可行的辦法。”而由“特寫”和“大特寫”為主構成的這部影片,也確實具有一種神圣的情調。達到一種力量和激情的高度,產生電影史上沒有另一部影片可與之相比的獨特的藝術魅力。
這是一部宗教題材的影片,圣女貞德是為信仰而死的,她既是民族英雄,又是宗教信仰的殉難者。關于她的傳說,大多把她神化了。德萊葉的影片雖然充滿濃郁的宗教情緒,但是在刻畫貞德這個人物時,卻始終洋溢著濃烈的人性。她不是天生的圣人。她雖有堅定的信仰,但她也具有常人的感情:她怕死,她動搖,她疑惑……但最終她戰勝了恐懼,排除了疑惑,由怕死而變為迎接死亡,寧死不屈。她的這些感情起落,都由“特寫”表現得十分真切。甚至她與周圍的人、與環境的關系,也是由“特寫”表現的:不僅由她的“特寫”,也由周圍的人的“特寫”。例如安托寧·阿爾托扮演的同情圣女貞德的僧侶,在刑場目注貞德就義時的炯炯目光,傳遞出鼓勵、信仰、同情、悲痛等等復雜的內心信息,與站在他身邊向臨刑前的貞德高舉十字架給她以慰藉的苦行僧,形成十分鮮明的對照或互補。而當火焰升起時貞德的面部特寫,瞪圓的眼睛與其說表示憤怒,倒不如說是顯示了她當時身心的極度的痛苦和告別人間的無可奈何的依戀。通過這些特寫鏡頭,德萊葉使觀眾猶如親臨其境,仿佛也成了圍觀者中的一員,感受到人性在神秘主義氣氛中的毀滅。
為了創造逼真感,德萊葉運用了多種手段。他用仰攝來表現宗教法庭的法官們,使他們顯得咄咄逼人;他又用俯攝表現受審的貞德,使她更顯得孤弱無依。蒙太奇在影片中起到了心理描述的巨大作用。例如在刑訊室的那個段落,各種刑具的鏡頭一個接一個出現,出現的時間一個比一個短促,造成一種駭人的暴力向弱女子逼來的恐懼感。而在刑場的那個段落,貞德在火刑臺上的鏡頭與哺乳的母親、荷槍的士兵、擁擠的和悲憤地靜觀的僧俗群眾等鏡頭交叉地切出切入,造成一種銀幕上少有的悲痛感和緊張感。法爾康內蒂在那個段落的表演被認為最出色、最細膩、最層次分明。德萊葉說:“她全身心地體驗了那個角色。她身上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東西,一種不屬于人間的東西。”
影片出色的攝影,尤其是出色的布光,使這部影片的節奏和風格達到完美的境界。德萊葉說:“攝影師給了我恰如我愿的效果,神秘主義的效果……”
卡爾·德萊葉這位要求嚴格的藝術大師自《圣女貞德的受難》之后到1968年去世之前,只拍攝過5部影片。他畢生的信仰是:“電影不能沒有藝術。”美國評論家維農·揚格恰如其分地稱《圣女貞德的受難》為“電影史上探索人的靈魂的密度最大的一部影片。”
上一篇:《四厚姐》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地中海》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