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厚姐》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63 黑白片 75分鐘
越南故事片廠攝制
導演:范其南 編劇:裴德愛 攝影:阮慶余 主要演員:茶江(飾四厚姐) 陳方(飾阿科) 亨利福(飾法國軍官) 阮文果(飾十亥)
本片獲1963年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1973年越南第一屆電影節金荷花大獎
【劇情簡介】
河內某醫院,一位從南方來的女病人坐在輪椅上接受一位作家的采訪,女病人談起過去在南方發生的事情……
1950年以前抗法斗爭初期的越南南方,在一個靠海的漁村——罷梢村,四厚姐的丈夫阿科已參加革命隊伍,四厚姐帶著未滿周歲的兒子和公公一起生活。四厚姐是個接生員,經常外出。
一天,法軍掃蕩罷梢村,四厚姐外出返回途中遇上兩個偽軍,偽軍正要侮辱四厚姐,法軍軍官亨利福到來趕走了偽軍。四厚姐被亨利福強暴。四厚姐痛不欲生,沖向茫茫大海。突然,嗷嗷待哺的兒子的哭叫聲在四厚姐耳邊響起,一種做母親的本能促使四厚姐猛然回頭往家里跑。公公抱著孩子在門口等待著。
四厚姐的丈夫阿科從前線回來,知道四厚姐的遭遇既難過又憤怒。四厚姐也很痛苦,倆人徹夜難眠。阿科決定找亨利福算賬。天未亮,阿科未與四厚姐打招呼,帶上槍就出門了。阿科到鎮上去找亨利福,來到一家餐館剛坐下不久,亨利福進來了,阿科向亨利福開槍后馬上離開餐館。四厚姐早上醒來不見阿科,急忙沖出家門去尋找,四厚姐和阿科在山坡上相見,倆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阿科要返回前線了,四厚姐抱著孩子去送行。阿科在一次戰斗中犧牲了。噩耗傳來,四厚姐悲痛不已,但她沒有倒下,一邊照顧公公和孩子,一邊繼續做接生工作。一次,四厚姐剛外出回來還未休息,十亥來叫四厚姐去給他妻子接生。在一片炮火聲中,在條件非常惡劣的情況下,四厚姐冒著生命危險,為十亥的妻子接生。
村上的黨組織在積極活動。黨員三姐動員四厚姐幫助黨組織接送革命干部,四厚姐懷疑自已的能力。在三姐的幫助下,四厚姐行動起來了。她不僅自己積極工作,在三姐的鼓勵下她也學會了做別人的工作。四厚姐動員的第一個對象是十亥。十亥駕著車和四厚姐一起去接送革命干部。
四厚姐經常外出活動,把兒子寄托在別人家里。一位經常和四厚姐一起工作的戰友對四厚姐產生了好感并向她表白,四厚姐婉言謝絕了。一次,四厚姐和十亥正接送一位革命干部,半路被敵人檢查盤問,四厚姐認出前來檢查的人正是亨利福,原來他并未被阿科打死,只是受了傷。由于四厚姐已化了裝未被敵人發現。四厚姐活動頻繁,她的行動被敵人發現了,敵人抓不到她,就燒她的房子,打死了她的公公,抓走她的兒子。
為了營救獄中的同胞和兒子,四厚姐拿起槍和部隊一起戰斗。牢房被打開,同胞得救了,兒子得救了。因人太多,四厚姐未能馬上與兒子見面。在即將與兒子相見時,四厚姐被亨利福開槍打中,四厚姐倒下了,亨利福逃跑了,打擊敵人的戰斗仍在繼續。
【鑒賞】
影片《四厚姐》是根據裴德愛的小說《醫院里的故事》改編的。這是一部既有思想性又有藝術性的影片,是越南小說電影體裁的代表作。影片已被列入越南戲劇電影大學電影系教科書,在越南電影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影片《四厚姐》拍攝于越南故事片的形成期(1959~1964)。影片采用敘事手法,講述了四厚姐由一個普通的越南南方婦女成長為一個革命戰士的辛酸和壯烈的一生,塑造了在抗法斗爭中一位“英雄、不屈、忠厚、承擔”的越南婦女形象。影片中的四厚姐形象層次分明,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而逐步豐富起來的。前半部分,四厚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婦女,她被侮辱后,在決定投海了結一生的關頭,以一個母親的姿態返回生活,去盡一個賢妻良母的義務。這是一個善良、忠厚、勤勞、能干的南方婦女形象。影片后半部分,四厚姐懷抱孩子送丈夫返回前線殺敵。丈夫犧牲后,她贍養公公、撫育孩子。這時的四厚姐已不只是一個賢妻良母,她還是一個公民,懂得以自己的勞動幫助其他母親,把幸福帶給同胞,而且四厚姐在斗爭中找到了崇高的生活,她最終成為一名堅強的抗法斗爭戰士直至犧牲。四厚姐這個人物的發展過程是從消極到積極、從為小家而生存,到為國家而斗爭的過程,影片把四厚姐描寫得很真實、很有說服力。影片作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塑造四厚姐的形象上,這是使影片取得成功的關鍵。
越南有句俗話,“強盜闖到家,婦女也要打!”在越南的抗法斗爭中,有千千萬萬的越南婦女像四厚姐那樣經受著艱苦磨難和恥辱:戰火吞噬了她們的丈夫,吞噬了安樂生活,本人也受盡敵人的蹂躪,婦女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也涌現了許許多多像四厚姐那樣的抗法女英雄。影片拍攝于1963年的抗美斗爭初期,四厚姐對激勵婦女起來斗爭起了很好的作用。
影片在攝影和造型上樸實而生動,上映后深受觀眾喜愛,影片于1963年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并通過影片《四厚姐》使觀眾認識了導演范其南(1928~1984)。范其南1955年畢業于法國高等電影學院,1956年返回越南并開始準備拍攝故事片。1959年范其南與阮洪儀聯合導演了越南第一部故事片《同一條江》,筆名范孝民。在當時的攝制組里,其他人都是初次參加故事片的拍攝,只有范其南是國外電影大學畢業而且是一位有較好專業知識的編劇和導演,他為越南第一部故事片的攝制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人們從《四厚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范其南的導演風格:表現手法正規,結構嚴謹,剪輯流暢,很好地發揮和運用電影語言,影片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范其南后來拍攝的不少影片也都很有特色。
《四厚姐》的成功與演員茶江(阮氏茶江)的出色表演是分不開的。茶江1942年出生于越南南方廣義省的一個藝術工作者家庭,1959年進入越南電影學校第一屆演員班學習,1962年畢業。參加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是《初秋的一天》,次年被導演范其南選中扮演一個仁厚、人情味很濃的南方婦女四厚姐。茶江在影片中真實地體現了婦女的幸福、恥辱、痛苦的情景和成長起來的堅強的意志。她把一個軟弱、被動的南方婦女成長為一個積極、主動的革命戰士的情感和心理變化過程把握得很準確,表演也很細膩,演員已經和角色融為一體。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真實可信,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典型的越南南方婦女形象。茶江的出色表演得到觀眾和評論家的一致好評。1963年在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評委會授予茶江演出特別獎。茶江后來扮演的銀幕形象幾乎都與南方婦女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她把既溫柔、熱情,又堅貞不屈,在革命斗爭中成長起來的南方婦女形象真實、生動地展現在銀幕上。1972年,茶江在影片《17度線上的日日夜夜》中扮演女主人公阿妙,1973年獲第8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茶江以細膩、深刻地傳達人物情感在越南電影表演藝術上占有特別的位置。茶江扮演的四厚姐已經深深地、永遠地留在觀眾的心中,1984年茶江被國家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上一篇:《去年在馬里昂巴德》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圣女貞德的受難》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