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非斯特》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1 彩色片 160分鐘
匈牙利奧伯耶克蒂夫電影制片廠/西柏林曼·杜尼約克電影電視制片廠/聯邦德國黑森廣播電臺/奧地利廣播電臺聯合攝制
導演:伊斯特凡·薩博 編劇:伊斯特凡·薩博 彼得·杜巴(根據克勞斯·曼的小說改編) 攝影:洛·科爾陶 主要演員:克勞斯·馬利亞·布蘭道爾(飾赫夫根) 羅爾夫·霍帕(飾帝國將軍)
本片獲1982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獎;1981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劇情簡介】
赫夫根是漢堡藝術劇院的一名二流演員。他中等身材,額頭略禿,看上去有50開外的樣子,實際上才30多歲。他敏感,精明,長著一雙變幻莫測的眼睛,他自命不凡,一心想當名流,出人頭地。
他拜黑女子朱麗葉為舞蹈老師。一次在朱麗葉寓所練習時,朱麗葉一邊喊口令,一邊作示范,可赫夫根卻無精打彩跳得很慢。朱麗葉不滿地責備他時,赫夫根沖動地把她按倒在沙發床上扒掉了她的衣服……朱麗葉一面掙扎一面說:“你對我根本不感興趣,你的臉像一個假面具?!焙辗蚋鶋涸谥禧惾~身上瘋狂地說:“你知道嗎?什么叫演員,演員就是人群中戴假面具的人!”
漢堡劇院在彩排喜劇《柯諾克》,女主角尼布爾帶著一位溫文爾雅的女友芭芭拉來看彩排。彩排結束后,尼布爾把芭芭拉介紹給赫夫根,赫夫根含情脈脈地直視著這位相貌平常的女子,因為他知道對方是當今名教授的千金,從此緊追芭芭拉不放。在森林中散步時,他突然跪在芭芭拉面前,痛苦地對她說:“芭芭拉,沒有您,我全完了……我愛你,芭芭拉。”
赫夫根向芭芭拉求愛的同時,仍不忘朱麗葉。在與朱麗葉見面時鼓足勇氣告訴她自己愛上了一個姑娘。朱麗葉挖苦他:“你愛上一個姑娘,但你最終還得學會什么叫愛,愛不是兒戲。”
赫夫根不擇手段騙得了芭芭拉的愛,倆人結為夫妻。就在這時,社會上掀起一股左派熱潮,赫夫根抓住時機,鼓動芭芭拉并得到岳父的資助,排演革命戲,他心想一舉成功,可事與愿違。他認為是一位參加國社黨的米克拉斯在從中搗亂。他發現芭芭拉與米克拉斯有來往,就責備妻子這是資產階級的寬容心,對死敵也可以諒解,甚至還用某一個方式與法西斯暴徒交往等等。在他的要求下劇院經理開除了米克拉斯。赫夫根在漢堡的演出取得了一定的聲譽,但他的目標是柏林。
在岳父的幫助下,赫夫根終于辭別了漢堡來到了向往已久的柏林。當時柏林社會上盛行受布爾什維克影響的文化,赫夫根憑著自己特殊的嗅覺,找了好友烏爾里希斯大演革命戲,一舉征服了柏林工人的心。
正當赫夫根紅極一時,希特勒上臺了。妻子趕來勸他離開柏林,可他卻手拿劇本大聲對妻子說:“我的態度是哈姆雷特,莎士比亞。我是一個演員,我演我的戲。”芭芭拉和父親移居巴黎,臨行前捎信告訴赫夫根,他們已被納粹列入黑名單。赫夫根獨自一人在家躊躇不定。在教授的幫助下他參加了一個攝制組,到羅馬尼亞拍外景,乘機躲躲風頭。在外景地,他收到了一封以前他看不起的女演員安格麗卡的來信,轉達了一位國社黨軍官的話:“不管赫夫根以前干了什么放肆的事,像他這樣一位杰出的演員人們會諒解的……如果這個年輕人回來,是不會有什么事的?!焙辗蚋绔@至寶,立即起程返回柏林。
柏林國家劇院需要德國文化,納粹將軍的情婦林登塔爾要上臺演出。赫夫根借機百般討好奉承林登塔爾,并通過她謀取了主演靡非斯特的角色?!陡∈康隆穭∩涎輹r,帝國將軍偕女友林登塔爾觀看演出。他看到赫夫根把靡非斯特這個魔鬼演得如此威風凜凜,大為贊賞。演出休息時接見了赫夫根。赫夫根激動地告訴將軍, 自己一生都在準備這個角色。此時他感到自己的安全已得到了真正的保護。
赫夫根一下成了帝國的寵兒,將軍家的??汀V禧惾~指責赫夫根,“想永遠過高雅的生活,又想跟我在一起,辦不到!”她拿出赫夫根小時候的照片:“你看看,還能認出你自己嗎?”赫夫根無言以對,心魂不定地離開了朱麗葉回到劇院。早已退出國社黨的米克拉斯拿著一份抗議法西斯信請赫夫根簽名,遭到了怒斥和拒絕。米克拉斯走后,赫夫根馬上打電話報告了納粹將軍。米克拉斯被法西斯抓走槍殺了,而赫夫根卻得到了將軍的召見,將軍還宣布赫夫根將擔任普魯士國家劇院的經理職務,接著又指出:“難以想象你的妻子反對她的祖國?!瓌衲悴灰涯莻€黑女人的照片保存在家中”。赫夫根內心又甜又苦,面對將軍的冷峻無情,他哀求不要傷害朱麗葉,讓她離開德國吧!就這樣朱麗葉在不速之客的押送下去了法國。
赫夫根坐上了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國家劇院經理寶座,為了效忠納粹,他煞費心機排演《浮士德》、《王子復仇記》。但他內心終日忐忑不安,看到劇院中散發的反法西斯傳單,萬分緊張,親自搜尋燒毀。他得知好友堅持與法西斯斗爭被捕,便向將軍求情,遭到怒斥。為了進一步向主子表示忠心,他去法國與芭芭拉斷絕關系,回柏林同尼布爾結婚。這時的赫夫根已搖身一變,不再是當年漢堡的二流演員,豪華的別墅,花園,舞廳,小臥車,美酒,應有盡有。在他的花園別墅里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帝國將軍還送來一對黑天鵝作為賀禮。
赫夫根背棄了妻子、情人、好友。為了感激帝國將軍,他別出心裁,決定劇院停演五天戲,為將軍生日舉行盛大慶祝典禮。劇院大廳布置得燈火輝煌,納粹黨旗高高掛在大廳中央;五彩繽紛的花朵,加上女士們坦胸露背的各式禮服,真是一派節日氣氛。赫夫根激動地向來賓們發表了賀詞:“請允許我向我們的朋友和寬宏大量的藝術保護人致敬……我們追隨這位導師,沒有他的贊助藝術將是一支翅膀麻木的飛鳥……”
就在這慶賀典禮結束時,赫夫根被將軍的副官叫走,一起來到伸手不見五指的柏林奧林匹克運動場。空蕩蕩的運動場內帝國將軍大聲嚎叫:“我們要統治整個歐洲、整個世界,我們要創造千年帝國?!彼麄儼押辗蚋葡蜻\動場中心,突然打開四面八方的探照燈直照在他的臉上,赫夫根恐懼地用手擋住強烈刺眼的燈光,捂住臉,猶如一只受傷的老鼠在場內四處竄逃。燈光下的赫夫根臉色灰白,露出痛苦絕望的神情,聲嘶力竭地發出顫抖的聲音:“你們要我怎么樣?想干什么?我不過是個演員!”被照透了的赫夫根漸漸消失在銀幕上。
【鑒賞】
由匈牙利、聯邦德國聯合攝制的影片《靡非斯特》在1982年的第5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中,出人意外地奪取了此項桂冠。該片先后在聯邦德國33個城市以及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上映,獲得巨大成功。
《靡非斯特》上映后,不少國家報刊紛紛發表評論,贊譽這部影片沒有淫欲,沒有恐怖場面,沒有赤裸裸的反納粹沿街喊叫,沒有仇恨的告密,而是真實地描繪了納粹濁浪排空的年代,藝術家受屈辱、人性遭到扭曲的歷史畫面,刻畫了一個聰明的懦夫如何嘗到極權的滋味,最終被拋棄的分裂人格。
如果一部影片能引起人們對歷史、對人生哲理的思索,它描繪的人物形象、場景和氣氛縈繞在人們心頭,久久滯留在記憶中難以忘卻,這樣的作品,應該說是佳作了。而《靡非斯特》正是這樣一部發人深思的影片。
影片是根據德國作家克勞斯·曼的同名小說改編的,而小說的主人公來自一個歷史原型,因此影片帶來較濃的歷史人物傳記式的寫法。匈牙利著名導演伊斯特凡·薩博以對納粹“第三帝國”歷史冷峻的反思,根據小說改編出電影,他以主人公赫夫根的舞臺生涯和個人命運作為貫穿線,把在“卐”字旗的陰影下人性的復雜狀態,把歷史生活的若干獨特方面,把逝去的一幕幕血的歷史事實通過“人”的形象塑造而生動揭示出來。影片經過薩博獨具匠心的再創作,藝術地剖析了一個血腥的時代,讓人們看到赫夫根被那股令人作惡的納粹歷史濁浪所裹挾,無法辨認歷史的走向,在人與魔之間搖擺,最后成為曇花一現的“丑角”,從而使觀眾從這一歷史人物身上受到啟迪,并通過這段歷史而悟出某種深刻的哲理。
靡非斯特是歌德名著《浮士德》中魔鬼的名字,小說和電影均以此為名,含義深長,既源自歌德又賦予很強的歷史諷喻性。歌德通過自己對自然科學的研究,運用辯證思想,塑造了《浮士德》劇中兩個貫串全劇的主要人物:浮士德和靡非斯特,一人一魔。歌德筆下的魔鬼在薩博創作的影片中又有其特定鮮明的象征性,同時也在揭示著一個深刻的人與魔鬼打交道的哲理。作為藝術形象,它又是從德意志民族文化傳統中提取的。靡非斯特是個否定的“精靈”,對于赫夫根來說,這既是他成功地扮演的一個舞臺角色,同時,也可以說,又是他的人性在納粹政治高壓下走向異化的可恥記錄,其間留給人們思考的東西,則是相當沉重的。
黑格爾把人物性格看作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F代電影中的人物性格,既是現實關系的某種凝聚,同時又浸滲著藝術家獨特的人生體驗以及對社會歷史的評述,這種人物一般稱作“表現型”人物。赫夫根是個人,有人性,有感情也有愛情,但在特定的條件下,他的性格又是分裂的,帶有十分卑劣的政治投機心理。他看到的世界只是一小部分——可以被自己采納利用的那一部分,最終成了一個他自己生活和命運的演員 他的這種分裂型人物性格,主要表現在兩個不同的時期:漢堡時期和柏林時期以及與幾個女人的關系上。
漢堡時期,赫夫根打心里想出名冒尖,嫉賢妒能。他在后臺聽到觀眾為柏林來的女演員多拉的表演鼓掌,咬牙切齒,妒火中燒。可碰到多拉時又表現出一副殷勤的樣子,向她表示祝賀,多拉告訴他:“我聽說您是很有天才的!”他如獲至寶,要多拉當著大家的面再重復一遍剛才稱贊他的話。他偷偷地找黑女人練舞蹈,他一眼看中芭芭拉,與她結婚,這一切都為了達到自己的卑劣目的。
他借助芭芭拉父親的關系終于來到了柏林,當初被他罵作“笨牛”的林登塔爾成了他往上爬的主要階梯,他通過“笨牛”認識了納粹將軍,進而把米克拉斯聚眾抗議法西斯一事向將軍告密,致使他遭到納粹黨徒秘密槍殺,而自己卻出任國家劇院經理。赫夫根在柏林時期效忠法西斯,他的性格卻是分裂的,有著兩面性。在國家劇院上演《浮士德》成功,將軍在包廂里接見了他,他內心興奮而又惴惴不安,正像他的外表是一個魔鬼的面具:“神圣”、“威武”,而他的目光卻是柔順的,雙手更是軟弱無力。他聽說好友遭到不幸,去將軍辦公室詢問遭到訓斥,只好來到劇院化妝間,緊緊地抱住滿臉涂上油彩的妻子,眼淚奪眶而出,這是赫夫根那帶有一點人性的淚!赫夫根臉上沾上了白色的油彩,兩人相對苦笑,這是他最深刻的一次反省,一種無可奈何的反省。
赫夫根的雙重人格還表現在他與幾個女人的關系上。一位黑皮膚很有魅力的女人朱麗葉,赫夫根是愛她的,不過不能公開地愛。雖然他已與芭芭拉結婚,仍與朱麗葉來往,直到納粹將軍命令他要把這個黑女人送走,甚至連一張照片都不許留下。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只好放棄朱麗葉,但他仍懇求納粹別傷害她,偷偷把她送到法國,以后還去過法國看望她。
芭芭拉是赫夫根的妻子,她其貌不揚,但有一個很有名望的教授父親。赫夫根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使自己從二流演員躍入一流行列,納粹上臺后,芭芭拉與父親逃離德國,赫夫根毅然與她斷絕關系,完全與法西斯同唱一個調。
還有一個女人是尼布爾小姐,她早已看中赫夫根,但想不到赫夫根不予理會,并與自己的好友芭芭拉結為夫妻。后來聽說芭芭拉已離開德國,尼布爾專程趕到柏林看望赫夫根,可赫夫根并不把她看在眼里,直到他受命于納粹,擔任經理時,才急于找一個名正言順的妻子,于是與尼布爾結婚。
由此不難看出赫夫根這個人物是復雜、分裂、多面的,是雙重性格的復合體。
促使這部影片取得成功的因素不少,主要是導演藝術功底深厚及其豐富的生活體驗。他的影片常常把無比抒情的溫柔、愛心同理解交織在一起,他在影片中不著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陳述,而是注重對主人公所代表的同類型人物的刻畫,不但強調戲劇沖突的沖擊力,同時還探求畫面造型的象征性和寓意性。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場戲是結尾,它充分地反映了薩博影片中造型處理的象征性和寓意性。在那漆黑空曠的廣場上,突然探照燈從四面八方打來,強烈的光柱劃破夜空,照在赫夫根的臉上,他像一只受傷的老鼠四處逃竄,但光柱緊緊跟著他,最后把他臉照透了,只留下影子。導演選擇奧林匹克運動場,是把舉辦世界性運動會的場地看作是一個大舞臺,納粹將軍高喊要在這兒演一出戲,這是納粹“千年帝國”的夢,而赫夫根從開始到結尾也一直在這舞臺上表演,他的表演也已達到了淋漓盡致的程度。強烈的光柱象征著當時納粹的統治,赫夫根在強權下成了一個渺小的歷史丑角。在這里,歷史諷刺意味是十分強烈的。
上一篇:《陸軍野戰醫院》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馬路天使》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