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漫游的鴿子喲
你激起最強烈的愛情;
想象中漫游的鴿子喲
光芒、音樂和鮮花的魂靈。
在孤獨巖石的上方飛翔。
沐浴著痛苦寒冷的海洋;
在你經過的孤獨憂郁的巖石上
有一束光芒……
在孤獨巖石的上方飛翔,
漫游的鴿子啊,雪白的翅膀
宛如神圣的供品,多么輕盈
恰似雪片一樣;想象中
漫游的鴿子喲,神圣的翅膀
像雪片、百合、供品、薄霧一樣……
(趙振江 譯)
注釋:
詩中的供品系指一種又薄又脆的白色的圣餅。
【賞析】
以希望祖國解放、憧憬和平為題材的詩歌在文學史上可以說是浩如煙海。要在這個題材上創作出比較有分量的作品,獨特的角度和開拓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弗雷雷在《總是》這首愛國詩中就選用“鴿子”為鮮明的意象一下子吸引住了讀者,從而表達出對祖國解放與民族自由的渴望。
愛國題材的詩歌,可以著力的地方非常之多,比如寫為國斗爭、名山大川等等。詩人卻唯獨選擇漫游的鴿子作為自己的著眼點,這是作者的高妙獨特之處。鴿子曾在古代諾亞方舟的神話中出現過,鴿子銜來了一支橄欖枝,代表了大水已經過去,人們可以安全地著陸,自由地活動與生活了。在以后幾千年的文學中,鴿子已經成為和平的象征。可以說,在大多數的文化語境中,“想象中漫游的鴿子”最能代表自由,最能代表祖國的解放與人民的安全。以鴿子作為描寫對象來寫民族解放與自由的詩篇,本身就體現了作者開闊的視野。
詩人寫這首詩歌時,玻利維亞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19世紀下半葉,玻利維亞自由民主派的政治嘗試徹底失敗。對外關系方面,玻利維亞又在與智利關于領土爭議的交戰中遭到慘敗。因此,弗雷雷在《總是》中表現出對民族前途的強烈關切和擔憂,他突破了當時拉丁美洲現代主義繼承人的角色,成為現代主義的叛逆者,把注意力“轉向西班牙美洲自己的歷史、景色和人民”,開始注意反映現實。
第一節描寫了鴿子的征程與不屈的精神。詩歌以“想象中漫游的鴿子喲”開始,表現出鮮明的抒情色彩,然后隔句反復詠唱“想象中漫游的鴿子喲”,指出那“想象中漫游的鴿子”是“光芒、音樂和鮮花的魂靈”,是人們勇敢追求的象征,因為它代表著自由飛翔與不屈奮斗。它“沐浴著痛苦寒冷的海洋”,“在孤獨巖石的上方飛翔”。它是勇敢的,它曾“經過”“孤獨憂郁的巖石”,因為那巖石上“有一束光芒”,這是勝利與自由的光芒。
第二節是第一節的自然延伸,集中抒寫了對鴿子的喜愛與贊頌之情。“在孤獨巖石的上方飛翔,/漫游的鴿子”的“雪白的翅膀”“宛如神圣的供品”,因為是翅膀在支持著鴿子的飛翔,就像玻利維亞人民那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一樣支持著玻利維亞人民勇敢地沖破民族壓迫與苦難的阻撓而自由飛翔,它具有神圣的色彩。那翅膀“多么輕盈/恰似雪片一樣”,并且那“神圣的翅膀”也“像雪片、百合、供品、薄霧一樣”勇于追求,敢于飛翔。
這首詩歌只有短短的十四行,一百多字,詩人卻創造了特別豐富的意蘊,里面既有對歷史的審視,也有對現實的描繪;有對國家命運的關注,也有對個人責任的重估;更有自信自強的風骨。全詩從“想象中漫游的鴿子喲”開始,以“像雪片、百合、供品、薄霧一樣……”結束,首尾呼應對照,構思精巧完整。
《總是》形式雅致,音律新穎,頗具帕爾納斯派的神韻,藝術技巧很成熟。它最突出的特點是意象鮮明而典型,并且用得精妙,切景、切境、切意。
(黨嘯林)
上一篇:《思緒之狐 [英國]休斯》讀后感
下一篇:《戀海熱 [英國]梅斯菲爾德》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