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71 黑白片 128分鐘
意大利超級影片公司/法國聯美影片公司聯合攝制
導演:費德里科·費里尼 編?。嘿M德里科·費里尼 貝納爾迪諾·扎波尼 攝影:米塞佩·羅圖諾 主要演員:彼得·貢扎萊斯(飾18歲的費里尼) 菲奧拉·弗洛倫斯(飾路易莎·阿爾奇尼)安娜·馬尼亞尼(飾本人) 費德里科·費里尼(飾本人)
【劇情簡介】
一名神甫帶著孩子們來到一條小河邊,轉身對孩子們說:“這是盧比空河,凱撒就是越過這條河征服羅馬的?!焙⒆觽兤咦彀松嗟厝缕饋恚骸拔覀円惨^河,我們也要到羅馬去!”當中就有年幼的費里尼。這條河流經費里尼的故鄉里米尼附近,這使他從小就抱著一睹羅馬風采的愿望。
影院里,正在上映一部影片,一名武士抬手向另一名武士刺去,后者倒地身亡。事件發生在羅馬一座雄偉的宮殿前,這又給費里尼留下了深刻印象。
費里尼長大上學了,那是法西斯時代,墨索里尼的畫像掛在里米尼學校的課堂上,充當教師的一名神甫(兼校長)在給學生們講羅馬的故事,講羅馬對歷史的貢獻。然后放映幻燈片,每出一幅畫面,神甫便解釋:“這是羅馬的城徽母狼塑像?!薄斑@是圣母瑪麗亞大教堂,是羅馬的四大教堂之一?!薄斑@是康斯坦丁凱旋門?!薄斑@是祖國祭壇。”學生們鼓掌歡呼?!斑@是圣彼得教堂?!薄斑@是……”神甫慌作一團,原來幻燈打出的是一個幾乎全身赤裸的女人。孩子們歡呼雀躍,神甫大喊“關上機器……不許看!那是魔鬼!”孩子們仍在歡呼,神甫只好帶領大家唱起圣歌,一場混亂才算結束。
在里米尼的一戶普通人家里,父親是個極痛恨神甫的人??墒?,女兒從外面跑回來喊:“快打開收音機,電臺在播送教皇的星期日彌撒?!笔找魴C打開了,所有的女人都虔誠地跪下來,聆聽從羅馬傳來的教皇的彌撒。
在里米尼的影院里,又在放映有關羅馬的影片,校長帶著學生們來看。影片中的女主角被兩人劫走,一個武士殺死兩個劫持者,救出女主角,兩人擁抱。學生們亂哄哄的,只有校長和小費里尼在認真地欣賞。
1939年,18歲的費里尼終于來到羅馬,他乘有軌電車來到阿爾巴羅內大街的一個公寓,房東叫帕萊塔。饒舌的女傭迎出來,后面卻傳來小女孩的叫聲:“我拉完屎了,我拉完了!”女傭不理睬,卻在向費里尼介紹:“這是臥室,佛羅倫薩式的,很漂亮?!彼崎_一個門:“這是少爺。”床上一個中年男子上身赤裸躺在那里,像個病人。費里尼問他是不是發燒,他卻說:“你的外衣真漂亮。”女傭帶著費里尼去看廚房,一個中國人正在廚房做飯,說“新客人來了,我只好到外邊做飯了”,端起平底鍋讓客人嘗他的飯。走廊里,一個七八歲的小姑娘邊喊邊跳,要帶費里尼去看這座房子里“最小的小姑娘”,推門一看卻是個老太婆。在另一個房間,又碰到一個衣冠楚楚的男人,他自我介紹了一半便住口了,然后對費里尼說:“你太年輕,跟你說這些沒有用。”說完轉身對大家喊:“一個記者,我們這里住進一名記者?!绷硪粋€男房客說,他是英國人,英國從未同意大利關系好過,這只會給歐洲帶來災難。費里尼最后終于見到了女房東:一個躺在床上不能動的大胖子。她對費里尼很熱情,說“你媽媽給我來了信”,但臉色馬上一變:“我這里是住家,這里不是一群動物,懂嗎?我要的是安靜!”這所亂糟糟的房子就是費里尼第一次親自接觸到的真實的羅馬。該吃飯了,費里尼只能到廣場上的餐館,大家都在露天用餐。這里有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叔伯姑姨,男女老少,大人叫,小孩哭,唱歌的伸手向顧客要錢,賣冰棒的老太太一無所獲,彈吉他的老頭只使這里的噪音更多。一對情人在餐桌間打情罵俏,引得周圍哄堂大笑。女老板來教費里尼如何吃小點心,一位女顧客卻嗤之以鼻,說是她自己做的才叫好吃。
傍晚,雷鳴電閃,墻上的各色廣告和墨索里尼的頭像被閃光照亮。羊群在教堂前、拱門下穿過,旁邊立著一個個塑像,一片寂靜。古老的阿皮亞大道旁,妓女在路旁焦急地等客,風雨交加的夜色中四顧無人。
30年后,費里尼的電影攝制組冒著傾盆大雨在羅馬環城公路上拍外景。這應該是高速公路,但手推車也夾在汽車之間,大小車輛在爭先恐后地爭路搶行,那不勒斯足球隊的球迷們從車窗伸出旗子,又揮又叫。蒙著苫布的坦克也在汽車間擠來擠去。搭順風車的人手持紙牌站在雨里,卻沒有一輛車肯停下來讓他們搭乘。突然,一隊警察騎著摩托響著警笛沖過來,原來是前面出了車禍,狗死人亡,大火熊熊,車輛在雨中被堵,司機們齊聲按著喇叭,一片混亂。就在這時,一隊游行隊伍也擠過來,他們舉著的紅色橫幅上寫著:“法西斯滾蛋!”游行者個個被澆得像落湯雞,但仍精神振奮,冒雨前進。市中心,著名的斗獸場前,交通也被堵塞。
一輛大型旅游車開來,外國游客來到博爾蓋塞公園,拍照留念。費里尼的攝制小組也在拍攝。一個衣冠楚楚的老人大唱反調,說這根本不是羅馬,原來的羅馬已不復存在。
法西斯時代的羅馬,劇場內正在演出,半裸的女人們跳著毫無藝術價值可言的舞蹈,小丑穿插其間,一會兒講笑話,一會兒模仿姑娘洗澡,一觀眾在臺下吹口哨,甚至有人上臺在演員手持的蠟燭上點香煙。觀眾席上的一個大胖子打起呼嚕,被人摔了一臉泥巴,因此打起架來。三個女人在臺上還唱得起勁時,法西斯官員跳上臺來宣讀戰報:“在西西里前線,盟軍昨晚發起進攻,德意七架飛機被擊落,但我們將把敵人趕出東海,意大利萬歲!元首萬歲!”三個女人接著再唱。臺上跳起水兵舞,突然警報響起,觀眾、演員一起來到地下室。一對老夫婦抱怨了一聲,被法西斯官員狠狠訓斥一頓。
費里尼的攝制小組來到地下鐵路工地,拍攝工地現場。工地的工程師正忙于檢驗校正,突然發現了一座兩千年前的住房,墻上的人物彩畫依然鮮艷如初,雪白的大理石塑像完好無損。大家正看時,工地的氣流和泥漿噴過來,將彩畫等全部掩埋。
羅馬市中心著名的西班牙廣場上,一群群年輕人在吹拉彈唱,有的人在噴泉下沖洗上身。
法西斯時代一個妓院地下室里,妓女們挑逗著士兵,士兵們人人付款即可挑一個妓女上樓。年輕的費里尼也來到樓上,妓女阿爾奇尼的丈夫已亡故,被迫走上這條道路,床頭擺著她兒子的巨幅畫像。
鏡頭又回到現在的羅馬,多米蒂拉公主把塵封的祖先畫像清掃干凈,幻想著能請一位紅衣主教,在她家里舉辦一次大型的宗教時裝表演,由修女、修士們表演各種節目,最后是教皇出場。
羅馬著名街道臺伯河大街在舉辦德諾昂特里節,普通人同著名演員及國內外作家一起過節,吹拉彈唱,吃喝玩樂,年輕人大鬧一通,警察趕來,將人群驅散。人散了,著名女演員安娜·馬尼亞尼參加節日后回到自己家里,羅馬寧靜下來。突然,一群年輕人騎著摩托車沖來,車燈照著教堂、宮殿、文物古跡,轟鳴而過。
【鑒賞】
《羅馬》是一部內容豐富、寓意明確的誘人影片,它包括了回憶、想象、現實,三者和諧地交織在一起,以反映導演想要反映的那個開放的、容忍的、平庸的、寄生的、法西斯的、犬儒主義的羅馬。影片好像一個哈哈鏡,照出的似乎是外形“走了樣的”羅馬的景象,但是,認真分析、仔細體味之后,凡到過羅馬的人不得不承認,這就是他見過的羅馬,不過,它不是歷史書、旅游畫冊上介紹的那個羅馬,而是帶有自己的獨特情調的羅馬。應該說,這部影片是了解羅馬的一把鑰匙。一些富有寓意的鏡頭把費里尼對羅馬的態度清清楚楚地表現出來,也給觀眾以啟迪。
費里尼很小時就知道了羅馬,他是從那個大講凱撒征服羅馬故事的神甫口中知道羅馬的,是從校長的幻燈片和電影中知道羅馬的。羅馬成了小小的費里尼心目中一個至高無上的圣地,他鼓起想象的風帆,想象羅馬的偉大,想象羅馬故事的誘人,想象羅馬建筑的雄偉。影片的這一回憶部分好像一個序曲,給影片后半部準備了一個對照物:純潔天真的兒童心目中的羅馬與真正的羅馬究竟有什么共同之處呢?或者說有什么不同呢?影片使觀眾帶著這個問題跟著攝影機一起來對羅馬進行觀察。
1939年,費里尼來到羅馬,真正的羅馬展現在他的眼前:車站的一片混亂,饒舌的女傭,調皮的小女孩,有名的裝飾風格的臥室,大孩子吵鬧、小孩子哭叫的室內走廊,只知睡覺的少爺,肥得不能動、表面親切實際極為苛刻的女房東,女房東的洗完澡后像嬰兒一樣偎在她身邊的游手好閑的中年兒子,倚老賣老、高談闊論、無所事事的房客……這就是費里尼第一次親眼目睹的羅馬,這同他幼年想象的、建筑雄偉、充滿英雄救美人故事的羅馬似有天壤之別,但是,這是真實的羅馬。這似乎給年輕的費里尼當頭澆了一瓢涼水,而這僅僅是開始。該吃飯了,沒有工作的費里尼不能進大飯店,好在出門就是小餐館,這里的一切同住處沒有什么不同,同樣是那些饒舌、浮淺、平庸、寄生、游手好閑、不知羞恥、但并無惡意的人們,同樣是亂糟糟的氣氛。只有到了夜晚,雷光閃電才反襯出了羅馬的寂靜。但是,這時出來活動的卻是等待顧客的妓女。這妓女站在阿皮亞大道旁,這是古羅馬修建的一條著名大道,至今仍在使用,凱撒等著名將領就是帶兵通過這條大道前往征服北非、中東的,它代表著羅馬的歷史,代表著羅馬的光榮。影片把妓女安排在這樣一條大道旁,其寓意是很明顯的。
費里尼在表現現在的羅馬時選擇了羅馬的環城公路,而且是在傾盆大雨之下。這是羅馬的一條主要道路,與羅馬的生活息息相關。有人說,意大利人平時文質彬彬,但一坐到汽車方向盤前即必然要爭先恐后地開車前行,各種文明規則好像即不復存在。因此,選擇車輛最集中的環城高速公路便具有典型意義。爭先恐后,球迷胡鬧,喇叭齊鳴,交通堵塞,最后是車毀人亡。這就是羅馬生活的縮影。再加上汽車中夾雜著的坦克,青年人的反法西斯游行,將70年代這一多事的年代的典型情景集中地擺在了觀眾的面前,讓觀眾不僅通過費里尼住處內外的外在景象認識了羅馬的外表,而且也讓觀眾感覺到了羅馬社會生活中的內在的東西,感覺到了羅馬的政治脈搏的跳動。車禍中的鮮血和烈火,車輛中的橫幅標語含義明顯。
在一個老年人大講過去的羅馬已不復存在之后,鏡頭立即轉向了過去的羅馬,即法西斯時代的羅馬:下流的演出,不知公共秩序為何物的觀眾,趾高氣揚的法西斯官員,突然響起的警報,地下室可憐的老年夫婦,構成了羅馬的又一幅畫面。這是羅馬的黑暗時代,導演在表現這些畫面時的態度是明確的。在影片后部再次描寫到法西斯時代妓院的情景時,雖然也有批判的意味,但又含有某種懷舊的意味。不過,這種懷舊又是苦澀的,甚至也可以說是自我懺悔的,特別是,妓女阿爾奇尼的遭遇,雖然隱隱約約,卻也可以引起觀眾的同情,感到了作者的懺悔之意。
鏡頭在描寫完法西斯時代地下室的情景之后又轉到了現在的地下,這是作為現代化象征的地下鐵路的工地。羅馬是座古城,文物古跡眾多,地下的文物古跡更是難以弄清。修地下鐵路時發現地下埋藏的古跡并不足奇。但是,在費里尼的鏡頭中,兩千年前的彩畫栩栩如生,外部的(現代的)氣流泥漿涌來,所有這一切全部被毀,一絲不剩,這也是一個富有寓意的鏡頭,使觀眾看了不免覺得十分可惜。影片中的另外一些片斷看似孤立,卻是影片不可缺少的部分,西班牙廣場上的青年,多米蒂拉公主的幻想,居民區的節日,既是羅馬日常生活中確實存在的場景,也反映了青年的迷茫,貴族的沒落和普通人的空虛。在影片的最后,無所事事的青年們半夜騎著摩托車集體穿城而過,羅馬昔日的驕傲——一座座雄偉的建筑——似乎也在這摩托車的轟鳴聲中震顫,影片在這震顫之中結束。這震懾人心的聲響和畫面使觀眾不能不想:青年們把沉睡的羅馬攪得天翻地覆,這究竟是預示著羅馬的新生,還是羅馬的覆滅?
費里尼在這部影片中多方面地反映了羅馬的面貌,過去與現在交叉,回憶與現實共存,目的在于描繪羅馬幾十年間的“萬花筒般的”社會生活面貌,而這些又是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羅馬的縮影。觀眾從影片中可以隱約看到羅馬昔日的輝煌,但這輝煌不是影片正面描寫的主要對象,而是今日荒唐的襯托,這種輝煌與荒唐的對比會促使觀眾暗自思考,尋求答案,也就起到了影片的作用。僅僅單純地描繪羅馬的偉大,或者單純羅列當今荒唐平庸的社會生活畫面,是難以起到這樣的作用的。當然,影片著重描寫的還是這幾十年來的羅馬生活,影片選擇了典型的事件,典型的人物和動作,無論在描寫公寓的情景、露天餐館的氣氛、環城高速公路的混亂,還是在描寫法西斯時代的演出和妓院的情景時,影片都是運用了最具典型性的事件、語言和動作,使觀眾一目了然,甚至還會會心地一笑。生活像一股洪流,而作者就在這股洪流之中,他善于看到這股洪流中的各色人等的表現和特點,以至他們的心態,因而能夠挑選出他們的動作、形態、語言、心理,組成典型生活的大樂章,使觀眾跟著鏡頭對幾十年的羅馬社會生活進行全面地重新審視。
費里尼被譽為“意大利電影奇才”,他在60年代之后拍攝的幾乎每一部影片都引起很大的轟動,這同他在風格上的轉變、在電影藝術詩學方面的探索是分不開的。費里尼原是新現實主義的導演,1962年拍攝的《八百半》標志著他的創作出現了重大轉折,突破了電影慣用的敘事模式,淡化情節,而重情態和情景的描寫,創造出一種形散而神聚的散文式的電影藝術形式?!读_馬》這部影片像他的《甜蜜的生活》一樣,也是由一些在故事情節上并無聯系的片斷組成,貫穿全片的是費里尼本人,但他又并沒有在每一個片斷中出現,所以形式上顯得很散,缺乏連貫性,更沒有貫穿全片的故事情節。但是,卻有一種情態貫穿全片,把這些孤立的片斷連貫起來,這種情態就是羅馬生活中特有的那種情調,含有這些情調的生活畫面把那個平庸、寄生,但又開放、容忍、人人都可以在其中舒舒服服地生活的羅馬展現在了觀眾面前。
上一篇:《維洛尼卡·佛斯的欲望》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美國往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