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家長開放日
幼兒園都有家長開放日。開放日那天,家長可以來幼兒園陪孩子待上一個上午。對家長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看看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具體表現(xiàn)。是啊,平時送孩子進來之后,心總是懸著的。畢竟,幼兒園的門關上之后,里面發(fā)生了什么,誰也不知道。孩子在里面到底過得好不好,比如吃飯好不好?上課認不認真?合不合群?每個家長心里都有這樣的疑問。從時間上來說,幼兒園占去孩子每天整個生活的三分之一,是他們童年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容忽視。
吃飯問題是每個家長的首要關注點,因為這直接影響孩子的身體發(fā)育。
孩子的專注能力絕對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具體表現(xiàn)就是聽課認不認真。因為這個幾乎就代表了孩子將來在學習上的潛力。有的孩子,你要跟他做些歡蹦亂跳的事還行,而如果要他做一些需要安靜的事情,他身上就像長了虱子似的,一會兒抓抓這兒,一會兒抓抓那兒,要么就是搖頭晃腦,甩胳膊甩腿。而有的孩子不然,平時能蹦能跳,能吵能鬧,可是等到老師上課的時候,他忽然就不動了,豎起兩只小耳朵,瞪起兩只眼睛直盯著老師。
有人說,孩子不認真,是老師的課上得無趣。其實根本沒有這個道理。要是這么說,如果想讓某些孩子集中精力,就得老師一邊講課一邊翻跟斗。這樣難度未免有點太大,別說幼兒園老師做不到,就連大學教授也夠嗆。
現(xiàn)在很多人都贊同人的智力生而不同。其實,人生而不同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性情、毅力、專注力等,然而這些東西大多能夠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得到改進。關鍵的問題是,大人有沒有留意過,以及什么時候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如果一個人,有一天他拿刀殺了人,你才說他心性兇殘,未免太晚。
如果孩子專注力差,在幼兒園時期糾正起來還不算太晚,但是超過了小學三年級,基本就成不治之癥了。
至于孩子合不合群,這體現(xiàn)了一個孩子的性格。現(xiàn)在流行一句話,“性格決定未來”,說來不無道理。一個人應該善于跟別人交際,跟別人溝通,這樣才有助于將來的發(fā)展。關于孩子的性格問題,從幼兒園時期就應該去留意、去引導。
女兒在小班的時候,幼兒園生活過得相當輕松、順利。正當我為此沾沾自喜的時候,沒想到這家伙到了中班反而鬧起了脾氣,產(chǎn)生過幾次階段性的抵觸情緒,甚至有一陣我都想給她轉(zhuǎn)園了。家長開放日那天,恰逢小家伙情緒較為低落。
吃完早飯,孩子們跟侯老師一起到前院去做早操。侯老師身材苗條,跳舞堪稱專業(yè)。她的韻律操動作優(yōu)美、節(jié)奏感很強,而且還帶有一種天真的萌態(tài)。那陣子說也奇怪,我們家寶寶特別喜歡侯老師,不論侯老師招呼大家做什么,小家伙總是第一個站到她的身后。
做完早操,孩子們都上樓去了。小家伙拉著我的手,眼淚汪汪地說:“爸爸,你不走!”大概她看到有些家長已經(jīng)走了。
我說:“我不走,在這里陪你。”
有的家長關心地問:“孩子怎么了?”
我說:“沒什么。”接下來老師們帶領小朋友跳舞、跳繩、做游戲。每到間隙,小家伙都會跑到我跟前對我說:“爸爸不走!”弄得我心里凄凄切切的。有的家長見了會笑,我便跟人家說:“怎么大了反而不如以前了呢!”
“孩子總是一陣兒一陣兒的。”有人說。
再接下來,徐老師給大家上課,她給小朋友們講的是中國傳統(tǒng)京戲。其實我本想聽徐老師講故事,或者唱歌,我知道那都是她的強項。
有一次寶寶回家對我說:“爸爸,今天徐老師給我們講故事,小朋友都哭了。”
我問:“你哭了嗎?”
“哭了。”
那個故事叫作《狐貍和葡萄》,是一個狐貍媽媽為了救孩子犧牲自己的故事。可能有些大人會覺得好笑,讓你講個故事,你讓孩子哭得稀里嘩啦的,真把哄孩子當回事了啊。其實,在孩子和老師眼里,一切都是認真的。如果你認為孩子的事情只是兒戲,那是你自己出了問題。
徐老師那天講的什么內(nèi)容,我記不起來了,只記得她做了幾個花旦的身段,惟妙惟肖,傾倒在場眾生。當時我忍不住贊嘆:“這幫人怎么什么都會啊!”
其間,老師不斷叫小朋友起來回答問題,而所叫的都是有家長在場的那些小朋友。那時候大部分家長都走了,留下來的只有六個人。沒錯,我認真地數(shù)過。女兒聽課很認真。看著小家伙聚精會神的樣子,我想,如果我是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也不會不喜歡的。女兒被叫起來模仿一個嬌媚的花旦動作。小家伙做得不是很到位。我倒覺得讓她模仿竇爾敦更加合適一些。
時間過得很快,馬上就到了我最關心的那個節(jié)目——午餐。這個不是我們家寶寶的強項。我得仔細看看,小家伙在這里到底能不能吃得飽。總體來說,還不錯,比我想象的要好些。雖然小家伙最后一個吃完,不過自己那份勉強吃光了。那天吃的是羊肉包子和小米粥。徐老師還拿了包子讓家長嘗。有個家長代表嘗了一個,說味道還不錯。老師吃的跟孩子們一樣。但是有時候他們的早餐不盡相同。聽朱鑫玉媽媽說,有一天孩子們吃包子,老師們卻在吃油條,結(jié)果把朱鑫玉給饞的,老盯著老師看。哈哈,孩子就是孩子,老以為別人手里的東西才好。其實包子比油條有營養(yǎng)多了。
午餐結(jié)束后,老師們在教室里給孩子們鋪開被子,讓他們午休。小家伙拉著我的手哭哭啼啼不讓我走。沒辦法,我只好坐在她旁邊等她入睡。這個時候,別的家長都早已離開了。
幼兒園老師會趁孩子們睡著的時候出來彼此串一串門兒。有兩個女孩來到這里,問徐老師:“他是誰?”
沒準兒她們以為新來了男幼師呢。當時我羞愧難當、無地自容,恨不得把自己變小,也找個被窩鉆進去。
小家伙總算睡著了,剩下的時間我終于可以自己說了算了。我站起身跟老師告別,臨走不忘說上一句:“你們很辛苦。”
不知不覺,中國人都變成了生意人,一切都變成了交易,彼此間的贊美沒有了。因為你在跟別人交易的時候,總在挑毛病。在大多數(shù)人眼里,只有貶低別人才可以促使對方進步。
但是,對于素質(zhì)比較高的人,你盡管放心大膽地贊美,不但不會導致服務打折扣,還會拉近彼此的距離。
家長開放日的第二天,我去送孩子,小家伙在教室門口又跟我鬧起了別扭,嘴里哼哼唧唧,就是不肯往教室走。我苦口婆心,諄諄教導,說:“幼兒園多好啊,有這么多的小朋友,有這么好的老師。別說你呀,爸爸都想來,可是爸爸太老了,人家不收啊!”
任我說得天花亂墜,就是打動不了她那幼稚的心靈。我一時間手足無措。當著來來往往的家長和小朋友的面,我這做爸爸的也覺得難堪。心里說,這教室里還有比你個子高的嗎?別人都好好的,就你沒出息。
徐老師過來幫忙,小家伙賴著我就是不肯走。
“待會兒去找你侯老師。”徐老師說。她也知道,那陣子寶貝跟侯老師的交情特好。
侯老師怎么還不來,我不時張望,難道半路自行車爆胎了嗎?
終于,侯老師意氣風發(fā)地來了。
“寶貝,又在這鬧別扭呢!”侯老師說。
我用懇求的目光望著侯老師,心里說,勞駕幫幫忙唄!
侯老師二話不說,把手伸到小家伙腋下,一下把她提進了教室,“你跟我來吧”!小家伙嘴里哼哼著,小腿兒還一個勁兒地蹬。
見此情景,我趕緊扭頭就跑,跟還沒被逮住的賊一樣。我知道,別看孩子當面跟我鬧得兇,進了教室,不一會兒,就什么毛病也沒有了。
下午,妻子接孩子回來。我問:“寶寶今天表現(xiàn)怎樣?”
她說:“很好。”她還告訴我,侯老師跟她說:“我今早來的時候,他爺兒倆還在那兒你推我我推你呢,我把她提起來就走了。呵呵!進教室里不一會兒就沒事了。”
上一篇:寶貝,當心
下一篇:床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