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內加爾】·迪亞帕·孩子和鱷魚》全文|賞析|讀后感
畢拉庫·迪亞帕(1906—),非洲著名黑人作家。他生于塞內加爾的首都達喀爾,早年曾學習獸醫,以后到西非的上伏塔共和國當了多年獸醫官。他對非洲土著人的傳說故事懷有濃厚興趣,曾以此為藍本寫過好幾本藝術性很高、充滿非洲熱帶叢林氣息、并賦有蔥蘢詩意的短篇童話集。
《孩子和鱷魚》是他的童話代表作之一。作品通過孩子救了鱷魚、鱷魚反以仇報,而兔子仗義相幫,最終制服鱷魚的故事,說明對惡人只能以惡還惡的人生哲理。老牛和老馬說的話,雖然不近情理,但真實地反映了非洲下層勞動人民累死累活卻衣食無著的社會現狀,有著強烈的現實批判意義。故事通過生動的細節描繪,塑造出小孩、鱷魚和兔子三個個性鮮明的童話形象。孩子單純、善良、缺乏生活經驗,他見鱷魚呼救,也不問是好人還是壞人,馬上用席子卷起它送到河里,結果差點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而鱷魚生性狡猾、殘忍、恩將仇報,在獲救后居然想吃掉救命恩人; 在這善與惡的生死較量中,兔子明察秋毫,主持正義,以自己的聰明機智救了孩子,嚴懲了鱷魚。三個童話形象,分別代表著善、惡和公正,三者相互糾葛在一起,形成鮮明對照,能給人以深刻的哲理啟示。故事情節曲折生動,無論作品內容、結構形態、表達方式和語言色彩都具有非洲土著人濃郁的民族特色。
·樓飛甫 ·
孩子和鱷魚
鱷魚迪亞希怪回到河邊,在熱烘烘的太陽下睡了一整天。突然,它聽到一些女人走到河里洗著葫蘆瓢和亞麻衣裳。這些女人,她們的舌頭無疑要比她們雙手更勤快,總是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她們說,國王的女兒掉進河里淹死了,真可惜。明天清早,國王很可能會命令女奴抽干河水,從河底撈出他愛女的尸體。迪亞希怪的洞就在靠近村莊的河岸邊,它就慌忙逃進了附近的一片灌木林。第二天,河水真的抽干了,所有居住在河里的鱷魚都死了,在一個最古老的鱷魚洞里,他們找到了國王女兒的尸體。
中午,高尼去撿柴禾,在灌木叢里發現了鱷魚迪亞希怪。
“你在這兒干什么,迪亞希怪?” 高尼問。
“我迷路了,”鱷魚說。“你能帶我回家嗎,高尼?”
“這里不是河流,” 孩子說。
“那么帶我到河里去吧,”鱷魚說。
孩子高尼找來一張席子和一些藤條,他把鱷魚推到席子上,然后把席子卷起來,再用藤條捆緊。接著他把席子頂到頭上往前走,一直走到天黑,他才到達河邊。一到水邊,他就從頭頂放下席子,砍斷藤條,解開席子,放鱷魚出來。迪亞希怪說:
“高尼,走了這么長的路,我的腿都僵硬了。快把我放到水里吧!”
高尼抱著鱷魚往河里走。水已沒到他的膝蓋了,他正想把鱷魚放到水里,鱷魚又說:
“再往前走,等水沒到你的腰時,我才能游動。”
高尼又往前走,水已經沒到腰部了,他正想放下鱷魚,鱷魚又說:
“再往前走,等水沒到你胸口時,我才能游動。”
高尼又往前走,水沒到他胸口了,鱷魚又說:
“最好能讓水沒到你肩時再放下我。”
高尼又往前走,水已經沒到他的肩頭了,這時鱷魚才說:
“現在好把我放下了。”
高尼把鱷魚放到水里,就往回走,但鱷魚一把抓住了他的臂膀。
“媽呀!” 高尼叫道,“你這是干什么?讓我回去!”
“我不能讓你回去,高尼,因為我餓極了。”
“讓我走!”
“我不能讓你走。兩天來,我還沒有吃過一點東西,我太餓了。”
“那么迪亞希怪,請你告訴我,一個人對你有恩,你應該以恩報恩呢,還是恩將仇報?”
“應該恩將仇報。”
“你這種說法不對,你到全世界去問一問,有沒有一個人贊同你這種說法。”
“怎么會沒有呢?”
“那么我們去問幾個人吧,看他們怎么說。”
“好,”鱷魚說,“如果有三人贊同我的觀點,我就要吃掉你。”
它的話剛落,一頭很老很老的奶牛到河邊來喝水。鱷魚忙問道:
“奈格,你年紀這么大了,一定懂得許多的道理,請你告訴我們對于別人的恩德,應該用恩德去報答呢,還是用仇恨去報答?”
“應該用仇恨去報答。”老奶牛說。“像我吧,年輕的時候,身強力壯,每次從草地上回來,都能吃到麥皮、粟米和一大把食鹽,我就給主人下很多很多牛奶。現在我老了,牛奶不多了,就沒有一個人來關心我,我只得自己去找東西吃。所以我覺得,恩不必用恩報,而應該用仇報。”
老奶牛說完,就搖擺著瘦骨嶙峋的身體走了。
“高尼,聽到了嗎?”鱷魚問。
“我聽到了,” 高尼說。
接著,一匹老馬到河邊喝水,鱷魚馬上問:
“琺絲,你是匹聰明的老馬,請告訴我們,恩應該用恩報呢,還是應以仇報?”
“應以仇報。”老馬說。“像我,年輕的時候很有力氣,有三個馬夫為我服務,每天早上和黃昏,我都能吃到甜滋滋的粟米。那時候,我馱著我的主人上戰場,一下子抓了五百多俘虜。現在我老了,沒人管我了,還常常用棍子打我,把我趕到荒野里去吃草。”
老馬說完,喝了幾口水就走了。
“高尼,你聽到了嗎?”鱷魚說。“現在我已很餓,我要吃你了。”
“不行,” 高尼說,“你自己說過,要問三個人。如果第三個人也這么說,你才能吃我。”
“很好。” 鱷魚同意了。
這時,一只兔子跑來了。鱷魚忙叫道:
“勒克大叔,你也是上年紀的兔子了,請你來評評我倆哪個說得對。我說恩要以仇報,而這個小孩說恩要以恩報。你說我倆誰正確?”
兔子抖抖耳朵問:
“迪亞希怪,我的朋友,你會去問一個瞎子,要他告訴你棉花是不是白的,烏鴉是不是黑的嗎?”
“當然不會,”鱷魚說。
“你能告訴我這孩子的家在什么地方嗎?”
“不能。”
“那么請你把事情的經過說給我聽聽。我了解了全部情況后,才能回答你提的問題。”
“好。事情是這樣的。這孩子在灌木叢里發現了我,把我卷進席子,用頭頂到了這兒。現在我很餓了,就想拿他充饑。”
“這么小的孩子能把你頂到這兒?我不相信。”兔子說。
“是我把它頂來的,” 高尼說。
“你也來騙我,” 兔子說。
“他說的是真話,”鱷魚說。
“我不信,除非我親眼看到。”兔子說。“你倆都從水里上來吧!”
高尼和鱷魚都上了岸。
“你怎能把這么大一條鱷魚用頭頂來呢,高尼?”
“我把它卷進席子,然后捆上藤條。”
“卷給我看看。”
鱷魚躺在席子上,高尼把它卷進席子。
“你說還用藤條捆起來嗎?”
“是的。”
“捆給我看。”
高尼在席筒外面捆上藤條。
“好,再頂到頭上給我瞧瞧。”
孩子扛起席筒,頂到了頭上。
“高尼,你的家是鐵匠鋪嗎?”
“不,不是。”
“那么迪亞希怪是你的親戚嗎?是你的祖宗嗎?”
“不! 不是。”
“那么,你把它頂回去! 請你們全家吃一頓鱷魚肉。你的爸爸媽媽,你們家的親戚朋友都會感謝你的。這就是對付這條忘恩負義的鱷魚的最好辦法。”
(樓飛甫譯)
上一篇:《【土耳其】·希克梅特·老虎和貓》全文|賞析|讀后感
下一篇:《【墨西哥】·民間童話·有禮貌的兔子》全文|賞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