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我一生中采取的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在年少時就確定了生活的目標。
我剛進入高中不久,就下定決心要成為一位文學家。我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我當時在語言和文學方面并不出眾,完全和其他學生一樣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學生。但是,我至今仍記得我自幼就對各種藝術有著執著的特殊偏愛。我那時酷愛繪畫,其次是音樂。但我家人對我的這種行為不是鼓勵,而是蔑視,這使得我難以繼續我的愛好。當我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手頭有了一些書籍和小說后,我對藝術的愛好又以另一種形式復蘇了。那時埃及沒有大學,我那當法官的父親便把我送進了法律學校,以便我將來能子承父業。可我卻顯不出一點兒對法律的興趣。由于我偷偷地進行了大量的閱讀,我對文學、藝術的興趣與日俱增。父親發現了這一點。他開始警告我,如果我棄法律而從文,未來的命運將會很慘。但是我內心已決定了自己的命運……人們對于自己命運所做出的決定,如果確實是發自于內心的意愿和信念,那么時間往往是不會虧待它的。
我說的信念并非指人對個人天賦的迷信。我并不相信自己有多少天賦,我所相信的是自己確立的,并立志為之奮斗的目標。每當我面前出現困難,我都竭盡全力去克服它。我曾有過許許多多的機會,這些機會完全可以改寫我的人生……我曾有過在法律界任職的機會,有過從政的機會,并且還有過涉足電影界的機會。我能在這些機會中每次都獲得成功,因為我天生善于適應。但我對目標始終如一的信念使我畢生只為文學而獻身。
雖然我認為生活就是目標,就是意愿,我仍覺得生活中存在著一種巨大的、萬能的力量,那就是“天命”。天命常常嘲弄于我,卻又并不尖刻,除非它發現我有了穩操勝券的感覺。
它以此教誨我,目標的含義在于為其奮斗,不在于它的實現……所以,我只有在奮斗、拼搏時才感到安全,因為天命不會嘲弄正在奮斗、正在拼搏的人們。即使它嘲弄他們,它也會發現他們根本無暇顧及它的這種嘲弄,但它對那些自以為已達到終點的人卻決不仁慈。
我確實不明白,至今我從生活中獲得了什么?——盡管已活了這把年紀——我仍不能說我已功成名就,但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畢生都在為一個始終如一的目標而不懈地奮斗。
我時常捫心自問: 我放棄那些有把握實現的目標是否正確?回答是,成功本身對我絕沒有什么誘惑力。即便這種成功意味著在科學、文學、社會等方面獲得名譽、地位,在我看來也沒有實現自我重要。每一個通過其他途徑,而不是通過我自己真正向往的途徑——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的途徑——實現的成功,對我來說均不值得為它的實現去耗費精力,因為我并不是一個急功好利者,我認為生活的實質就是實現自我,即挖掘出人內在的最佳才能。
人時常有一些并不完全真實的才能,我認為人應該犧牲這些不真實的才能,去顯示自己真實的才能,即便是為此付出物質上的,或精神上的犧牲也應在所不惜。有一個念頭始終折磨著我: 我是否錯估了自己的才能,錯選了奮斗目標?誰能告訴我,我所認為的真正的才能其實并非是真實的才能呢?!我用來挖掘寶石的一生是華而不實,虛無縹緲的呢?唯一令我自慰的是,我認為,為發掘內心深處的最佳才能而付出努力,其本身就是一種崇高的行為,哪怕最終發現的只是一些令人失望的沙石。
(周烈、蔣傳瑛 譯)
【賞析】
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是啊,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唯有通過反思生活,思考生命的意義,我們的人生才會在流逝時光的黑暗中,發出奪目的光芒。那么,生活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呢?這個問題或許人言人殊。但是,作家哈基姆以自己對人生的反思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就在于確立目標,并以堅強的意志為這個目標而不懈奮斗。
要獲得人生的意義,首先要確立生活的目標。哈基姆在文章中說道,我認為我一生中采取的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在年少時就確定了生活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為自己所熱愛的文學事業而獻身。中國有句話,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應該說,一個從少年時代就確定了自己一生奮斗目標的人,不僅是一個有志的人,更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從此以后,他的生活將不再迷茫,不再缺乏前進的動力。
要獲得人生的意義,更要在確立了目標之后,以堅定的意志向目標奮進。有一個人生的目標是可貴的,但是更可貴的是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目標。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是充滿了矛盾的,你鐘愛的目標,卻并不一定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是充滿誘惑的,你鐘愛的目標,卻并不一定能給你帶來鮮花和榮譽。當這一切發生的時候,我們該怎么選擇呢?哈基姆以自己的生活之路告訴我們: 矢志不渝。當他的文學道路遭到父母反對的時候,他堅持了下來;當他的文學道路不能帶給他法律職業所能帶來金錢、名譽和地位的時候,他堅持了下來。既然選了遠方,就應該風雨兼程;路上的風景雖然美麗,但那畢竟不是你向往的地方,你的方向,是遠方。著名華裔數學家陳省身先生在總結他的成長道路時說過,他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執著和矢志不渝,是哈基姆和陳省身先生共同的生活體現,是他們告訴我們的生活真理。
我們為生活確立了目標,我們為目標而矢志不渝,那么,我們一定能從生活中獲得回報么?我想,這是我們每個讀者都會問的問題,也是困擾過哈基姆的問題。作家也曾反復思忖,我從生活中獲得了什么?作家給出的答案是,我畢生都在為一個始終如一的目標而不懈的奮斗。這就足夠了,這就是我從生活中獲得。這不僅讓我想起了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的一段名言:“當你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就是生命的意義。我們與其追問生活給予了我們什么,不如追問,我們的生活是怎樣度過的。追求本身就是意義,追求本身就是收獲。
哈基姆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不應該限定在功利的評判層次上;患得患失,不僅阻撓我們前進的步伐,也容易墮入宿命論的深淵。當你脫離了患得患失的束縛后,你會發現,追尋本身乃是一種崇高。因為,生活就是目標,生活就是意志。
(王旭峰)
上一篇:理想女人的成分 [俄羅斯]邦達列夫
下一篇:真正的驕傲 [阿根廷]胡利奧·科塔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