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問題、愛情、女人,這些在我的理想之中只占很小的位置。對我來說,沒有比做一名戰士更大的幸福了。個人的一切都不會永葆青春,不能像公共事業那樣萬古長存。在為實現人類最大幸福的斗爭中,要做一名永不掉隊的戰士,這就是最光榮的任務和最崇高的目標。
自私自利的家伙完蛋得最早。須知,他只是為了自己才孤獨寂寞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旦抹掉了他這個“我”字,他就一切都完了,活著對他來說,再也沒有任何意義了!但是,如果一個人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是為了整個社會嘔心瀝血,那就很難將他毀滅。因為,這樣一來,就首先要毀滅他周圍的一切,毀滅整個國家和整個生活。我個人的死亡,只是自己生命的消失,可是我們的大軍卻排山倒海,蓬勃向前。一個戰士,即使他在鐐銬鎖身的情況下死去,但當他聽到自己部隊那勝利的歡呼聲,他也會得到一種最終的,而且是至高無上的安慰。
對我來說,活著的每一天都意味著要和巨大的苦痛作斗爭。我是在說這十年來的日子。但你們看到的是我臉上的微笑。這是發自內心的,飽含著幸福和歡樂的微笑。盡管我忍受著自己病軀的種種苦痛,但我仍然為我們國家的每一個勝利而歡欣鼓舞。再沒有比戰勝這種種苦痛更使人感到幸福和快樂的事情了!不能單單是為了活著(雖然活著是美好的),而且還要斗爭,還要贏得勝利!
現在,我覺得自己像冰化雪消那樣越來越虛弱了。因此,我要抓緊每分每秒,趁我現在還能感到生命之火在心頭燃燒,大腦神經在閃光跳動。我不愿做一個名噪一時的英雄。我戰勝了自己生命歷程中的一切悲劇和不幸: 雙目失明,全身癱瘓,遍體疼痛。盡管如此,我仍然是一個無比幸福的人。這倒不是因為政府獎賞了我。不,沒有這些,我同樣是快樂和幸福的!請記住,獎賞永遠不會成為我工作和斗爭所追求的目標。
(意強、國誠 譯)
【賞析】
正如文章的標題《理想與幸福》所示,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這篇小短文里再次闡明了他一直以來堅持的理想和他所追求的幸福。
在一個價值觀多元化的社會中,這樣一篇無比真誠而又激情洋溢地宣稱人生的意義在于為公共事業奮斗,為集體利益獻身的文章,它的意義又何在呢?
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堅韌不拔的作家是如何看待人生價值的。他認為滿足個人私利的理想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將個人的幸福與國家、民族的共同利益聯系在一起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的一生短暫易逝,深受病魔折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遍體疼痛)的作家更深切地感到了這一點。面對死亡,思考人生的意義,讓個人有限的生命投入全人類共同事業的理想,成為作家克服病魔的巨大動力。個人的力量如此渺小,在巨大的痛苦折磨下極易被壓垮,從而失去生存的勇氣。只有將個體的生命歷程融入集體的事業中,以集體的成功作為自己的成功時,生命才能在瞬間燃燒,開出絢爛的花朵。因此,在奧斯特洛夫斯基看來,“在為實現人類最大幸福的斗爭中,要做一名永不掉隊的戰士,這就是最光榮的任務和最崇高的目標”。即使感到生命將要消逝,人的內心也不會慌亂而空虛。“如果一個人不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是為了整個社會嘔心瀝血,那就很難將他毀滅。”看到自己的生命燃燒產生的微光幫助他人前進并取得勝利,這也是自己的勝利。在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一段名言表達了作者同樣的思想:“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給予我們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可以說,我的整個鮮血和生命,都已經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奮斗!”這段曾經被無數人當成座右銘的話,今天讀起來仍然讓人感動。
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在追求個人的幸福,在迷茫中尋找人生的意義。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僅是其個人生存的動力,也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標志,它完全可以為我們樹立理想、追求幸福提供有益的啟發。
(郭 星)
上一篇:現實與想象 [秘魯]馬里亞特吉
下一篇:理想女人的成分 [俄羅斯]邦達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