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作者:[哥倫比亞]馬爾克斯
類型:小說
背景搜索
本書成書于1967年,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于1928年出生于哥倫比亞一個依山傍海、盛產香蕉的小城鎮阿拉卡塔卡。他的父親是個報務員、外祖父是位受人敬重的上校,同時也是一個手藝精巧的金銀匠,善制小金魚,外祖母博古通今,很會講故事,這對馬爾克斯以后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82年10月21日清晨,哥倫比亞睡眼惺忪的人們一打開收音機就聽到馬爾克斯以聞名世界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榮獲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哥倫比亞人歡呼起來,處于極度興奮之中。同一天,居住在墨西哥城的馬爾克斯在接到斯德哥爾摩請他赴瑞典出席諾貝爾文學獎授獎儀式的長途電話時,被這喜訊驚呆了。當大批記者涌到他面前時,才如夢初醒,欣喜若狂。哥倫比亞總統貝坦庫爾、墨西哥、委內瑞拉等國領導人或打電話,或發表講話,盛贊他在文學上取得的成就和為拉丁美洲爭得的榮譽。
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黃錦炎、沈國正、陳泉翻譯的《百年孤獨》是較好的譯本。
內容精要
布恩地亞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與妻子烏蘇拉是馬孔多的開創者。他們本是表兄妹。烏蘇拉害怕近親結婚重蹈前輩的覆轍,婚后每夜穿上特制的緊身衣,拒絕與丈夫同房。村人阿基拉爾因此譏諷布恩地亞沒有性能力,布恩地亞殺死了阿基拉爾。從此,死者的鬼魂經常出現在他們的面前。夫婦倆決定遠走高飛,經過兩年多的艱苦跋涉,他們和跟隨的幾戶村民定居在一片荒涼、多石的灘地上。取名為馬孔多。
吉卜賽人來后,帶來了許多新鮮玩意兒。布恩地亞是個富有創造精神的人,他想把馬孔多與外界連接起來,發現馬孔多的四周都是大海,沒有出路。后來便沉迷于煉金術,在孤獨中發了瘋,被家人捆在院中的大栗樹下,半個多世紀后才死去。烏蘇拉是這個家庭中最長壽的女人,活了100多歲,目睹了全家及馬孔多的歷史滄桑。
第二代有兩男一女,長子何塞·阿卡迪奧長大以后跟同村的一個女人私通,生有一子,取名阿卡迪奧。后跟烏蘇拉的遠房養女雷蓓卡結婚,隨吉卜賽人周游世界變得狂放不羈,后被人暗殺。次子奧雷良諾長大后娶了鎮長14歲的女兒雷梅苔絲。在此之前,與哥哥的情人私通,并生有一子,妻子暴病死后,他再也沒有結婚。參加內戰,成了上校。在奧雷良諾20年軍旅生活中,發動過22次武裝起義,遭遇過14次暗殺,73次埋伏和1次行刑隊的槍決。先后同17個女人同居,生下17個兒子,這些孩子長大后回馬孔多尋根,在一星期內幾乎都被人打死,只有老大是多年后回馬孔多喪命的。奧雷良諾晚年回到家鄉,把自己關在屋里制作小金魚,直到去世。他們的妹妹阿馬蘭塔與表姐雷蓓卡同時愛上了意大利技師,又與侄子亂倫,后半生忙于織裹尸布,織了拆、拆了織,孤獨萬狀。
第三代只有兩位堂兄弟阿卡迪奧和奧雷良諾·霍塞。阿卡迪奧在奧雷良諾上校外出打仗期間,他是馬孔多的執政官,由于貪贓枉法,胡作非為,被保守派處死。他與圣索菲婭生下了一女二男,兩個男孩是雙胞胎。奧雷良諾·霍塞,長大后與姑媽阿馬蘭塔亂倫,后來離家參加戰爭,當了15天兵就開小差在德國輪船上做事,攢了錢回鄉向阿馬蘭塔求婚,遭到拒絕,最后被軍人打死。
第四代有三人,都是被槍斃了的阿卡迪奧的孩子。俏姑娘雷梅苔絲總是愿意光著身子,每天把大量的時間花在反復洗澡上,最后在晾床單時,被一陣風刮上天,消失在空中。奧雷良諾第二與菲南達結了婚,但仍與賣彩票的佩特拉·科特姘居。奇怪的是,只要他們姘居后,家里的牲畜就迅速繁殖,這使他大發其財,錢多得當糊墻紙。他和菲南達生有二女一男,晚年死于絕癥。阿卡迪奧第二由于參加領導馬孔多香蕉園工人的罷工斗爭,親眼看見3000人被殺,扔進海里的情景。最后把自己關在密室中,在潛心研究吉卜賽人留下的羊皮書的時候,突然死去。
第五代是奧雷良諾第二的一男二女。長子霍塞·阿卡迪奧被送到羅馬神學院學習,他對此毫無興趣,母親死后,靠變賣家業為生,后為保住高祖母烏蘇拉藏在地窖里的金幣被歹徒殺死。長女梅·雷梅苔絲與香蕉公司的學徒情投意合,遭到父母的反對,躲進浴室幽會,被人誤為是賊,打死了她的情人。梅已有身孕,被送到很遠的修道院去了。次女阿瑪蘭塔·烏蘇拉在布魯塞爾畢業后,帶著丈夫加斯東回到故鄉,準備振興布恩地亞家族,最后一事無成。
第六代是梅送回來的私生子奧雷良諾,他剛長大成人就和姑媽阿瑪蘭塔亂倫了。后來阿瑪蘭塔生下一個長了豬尾巴的男孩,她也因產后大出血死亡。
第七代就是那個長了豬尾巴的男孩,他被一群螞蟻吃掉。奧雷良諾終于破譯了羊皮書:家族的第一個人被綁在一棵樹上,最后一個人正在被螞蟻吃掉。當他譯完全書時,一陣颶風刮走了馬孔多。
知名篇章
下列文字選自《百年孤獨》第1章。吉卜賽人沒來馬孔多之前,它是一個只有20戶人家的與世隔絕的村落,許多東西還沒命名,提起它們時還須用手指指點點。吉卜賽人的到來,使布恩地亞認識到世界的奇特與廣博,從此,布恩地亞家族的人們不斷努力與外界聯絡交流,馬孔多一成不變的生活有了新的飛躍。
翌年三月,吉卜賽人又來了。他們這次帶來了一架望遠鏡和一具放大鏡,有鼓面那么大。他們公開展出,說這是阿姆斯特丹的猶太人的最新發明。他們讓一位吉卜賽女子坐在村子一頭,把望遠鏡架在帳篷門口。人們只要花五個里亞爾然后把腦袋湊到望遠鏡后面,就可以看到那吉卜賽女郎,仿佛伸手可及。“科學把距離縮短了,”墨爾基阿德斯吹噓說,“要不了多久,人們不用離開家門,就能看到世界上任何地方發生的事情。”一個炎熱的中午,吉卜賽人又用那具巨型放大鏡做了一次驚人的表演:他在街心放了一堆干草,借助陽光的聚焦把草堆點燃了。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雖然對磁鐵試驗的失敗尚難以自慰,但這時,卻又想出一個點子,利用這項發明制造作戰武器。墨爾基阿德斯又一次勸阻他,但最后還是收下了兩塊磁鐵和三塊殖民地時期的金幣,把放大鏡換給了他。烏蘇拉傷心地哭了。那三塊金幣是她父親勞累一生積攢下來的一盒金幣的一部分,她一直把錢盒埋在床下,想等個良機作本錢用。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根本沒想安慰她。他以科學家的獻身精神,甚至不惜冒生命的危險,一心撲到武器試驗上去了。為了證實放大鏡在敵軍身上的威力,他竟親自置身于太陽光的焦點之下,結果多處灼傷,經久方愈。他妻子被這危險的發明嚇壞了。但是,他卻不顧妻子的反對,差一點又把房子燒掉。他終日躲在自己的房間里,埋頭計算著他的新式武器的戰略威力,最后還編出了一本條理清晰得驚人、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的教科書。他在書中附上了不少實驗例證和好幾幅圖解,派一位信使把書送交政府當局。這個信使翻山越嶺,在無邊的沼澤地里迷過路,后來又跨越了許多奔騰的江河,在猛獸的襲擊、絕望和疫病的折磨下險些喪生,最后才找到了驛道,跟騎騾的信使接上了頭。雖然當時要去首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但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保證,一旦政府下令,他將去嘗試一下,以便把他的發明向軍事首腦做實地表演,并要親自為他們操演復雜的陽光戰戰術。他等候回音達數年之久,末了,等得不耐煩了,便當著墨爾基阿德斯的面哀嘆試驗失敗。于是,吉卜賽人表示了他那令人信服的誠實品格:退還金幣,換回放大鏡,另外又送給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幾幅葡萄牙地圖和幾架航海儀器,還親筆書寫了一份關于修士埃爾曼的研究成果的簡明提要,讓他學會使用觀象儀、羅盤和六分儀。……
(選自《百年孤獨》,黃錦炎、沈國正、陳泉譯,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妙語佳句
這個家庭的歷史是一架周而復始無法停息的機器,是一個轉動著的輪子,這只齒輪,要不是軸會逐漸不可避免地磨損的話,會永遠旋轉下去。
閱讀指導
《百年孤獨》的主題之一是孤獨,孤獨的產生既有內在的原因,也是外部勢力影響的結果。小說追憶了往日的馬孔多,它是一個和諧、歡樂的世外桃源。老布恩地亞親自安排每戶人家房屋的位置,讓大家走同樣的距離去河邊汲水,讓每一間屋子都能享有同樣多的陽光。人人平等,互敬互愛。人們生氣勃勃,沒有一個人超過30歲,也沒有一個人死亡。然而,隨著外界文明的入侵,馬孔多失去了昔日的生活方式,逐漸蛻變為充滿喧囂爭斗,情欲橫流的村鎮。專制獨裁、血腥內戰、黨派斗爭、外國資本的經濟掠奪都出現了。面對外來文明的沖擊,這里的人們不僅失去了自己的“根”,拋棄了傳統的價值觀念、宗教信仰和文化習俗,而且瘋狂地執著于貪欲、情欲、權欲的追求和滿足。布恩地亞家族充滿了血腥的暴死,怪異的瘋狂、畸形的亂倫。作者側重揭示了人們普遍具有的落后、不健康的心理。馬爾克斯認為:人在時間和歷史的車輪下,必須妥帖地運用現在的時光,把握現世的生命,才有意義。人應該恐懼的是生命一旦淪為無意義的重復,生存的價值也就受到質疑了。生命無意義的重復是荒謬的,但沒有能力相愛的生命也是可怕的。馬爾克斯曾說:“上校失去了他對家人的愛,因為戰爭使他心死了——但是他確實不曾愛過任何人,連他的妻子雷梅苔絲都不愛,更不用說那些與他只有一夜夫妻之名的女人了——甚至他的兒子。”因此,他呼吁,人類只有靠團結,勇于付出愛和關切,才有希望。
《百年孤獨》的問世曾引起拉丁美洲“一場文學地震”。這部“爆炸文學”中的佼佼者成為“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之作,它遵循“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從而取得“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魔幻”效果。馬爾克斯像拉丁美洲所有的嚴肅文學家一樣,認為魔幻現實主義雖然允許采用極端夸張的手法,但必須以現實為基礎,決不能背離拉丁美洲的現實,因此,魔幻現實主義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閱讀建議
為了更好地閱讀和理解《百年孤獨》,應當在讀作品之前,了解有關拉丁美洲的歷史和魔幻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這樣,對你讀懂這部作品將會大有裨益。《百年孤獨》中第1章、第3章、第18章值得反復閱讀。
上一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神曲》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