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守望者》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美國小說家賽林格(1919—)的長篇社會風尚小說。小說描述了美國青少年的放蕩生活和迷惘心理。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爾德年僅16歲,就讀于一所專為富家子弟開設的預科學校。他厭惡學校的種種束縛和壓力,于是逃離學校到紐約街頭去鬼混,以解脫內心的苦悶和煩惱。他出沒于艷窟和酒吧,公園和劇場,受到拉皮條的人的敲詐和同性戀者的勾引。在繁華的都市生活中他找不到慰藉,只有龜縮于家中。純潔的小妹妹問他將來究竟想干什么,這時他想起了彭斯的詩——《你要是在燕麥田里遇到我》,于是,他幻想當“麥田守望者”——一大群小孩在麥田里盡情嬉戲,而自己則守望在懸崖邊,不讓他們墮入世故和腐朽的深淵。他幻想到西部去找個世外桃園,結果落空。不久因精神崩潰住進了醫院。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一個50年代美國中產階級青少年的典型形象。他憎惡傳統習俗,甚至厭惡自己的家庭。他從父母那里只能得到金錢而得不到溫暖。他更討厭現存的教育制度,對陳腐的教學內容毫無興趣,終于因4門功課不及格而被校方開除。他投身于喧鬧的都市,想從酗酒、宿娼等放蕩的生活中去尋找解除苦悶的藥方。但數天的逛蕩使他飽嘗了世態的炎涼,品足了虛情假意的滋味。他痛恨社會傳統習俗,但又由于自己受到污染而不能與之一刀兩斷。于是,他彷徨、迷惘,始終找不到歸宿。他產生幻想:奔向西部,在深山老林中蓋起一幢木屋,與心上人一起以自己的勞動來換取美滿的生活。但冷酷無情的社會卻沒有這種烏托邦。作者筆下的霍爾頓既成了現代西方文明的無辜受害者,又成了對現存制度徒勞的反叛者。小說通過霍爾頓這個嬉皮士的形象揭示了美國戰后動蕩不安的社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所面臨的嚴峻社會問題和精神問題。作者通過美國青少年難以逃避現實的痛苦經歷,來抨擊嚴重毒害青少年、摧殘青少年的西方生活方式。
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自身經歷,用50年代流行于中學生之間的俚語和俗語刻畫人物,使作品既有親切感又有時代氣息。主人公霍爾頓的語言成了典型的學生語言。由于作者對語言的出色運用,本書成為在美國廣大青少年學生中風靡一時的暢銷書。不斷再版,發行量竟高達一千萬冊。
上一篇:《高龍巴》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黑暗的心臟》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