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爾-莫里斯·塔列蘭-別里哥爾公爵(Charles-Maurice deTalleyrand-Perigord , 1754—1838),法國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外交家,在督政府、執政府、拿破侖帝國和波旁王朝復辟時期歷任外交部長和外交大臣;在七月王朝時期任駐英大使;在波旁王朝復辟時期還兩度擔任過總理大臣。
1754年2月2日,夏爾·塔列蘭出生在巴黎的一個貴族家庭里。因為童年時右腳摔殘,一生只能依靠拐杖行動。塔列蘭中學畢業后被送進神學院學習。1775年,21歲的塔列蘭從神學院畢業,被路易十六任命為蘭斯市圣雷米修道院院長。塔列蘭善于鉆營,在宗教界爬得很快。1788年,路易十六任命他為奧東主教,當時年僅34歲。
當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來臨時,塔列蘭預感到封建專制制度將要滅亡,很快就轉到資產階級一邊,成為三級會議中的第三等級的代表。10月10日,他不同教會中任何人商量,擅自以教士代表的身份把價值30多億利弗爾①的教會土地獻給國庫,解決了當時革命政府的財政危機,獲得了革命者的信任。1790年2月,他還被選為制憲議會主席。這樣,他同貴族、教會決裂,變成“革命”的主教,教皇把他革出教門。1791年,他促進了國家教會法的改革,使法國天主教會脫離羅馬教皇的控制。此后,他就永遠脫掉法衣,過起世俗貴族的生活。
1792年,法國政府(制憲議會)派他出使英國,目的是勸說英國政府不要加入反法同盟,未獲得成功。是年11月,巴黎人民攻入王宮,發現了王宮秘密壁櫥中國王叛國的一些文件,其中有兩件記載著塔列蘭和國王的勾結。塔列蘭只得逃亡國外。他在英國一年多,后僑居美國。
1794年7月27日的熱月9日政變以后,大資產階級上臺。塔列蘭經著名女作家斯塔埃爾夫人的疏通,于1796年9月回到巴黎。在多次向第一督政巴拉斯求情之后,1797年7月,塔列蘭被任命為外交部長。
在任外交部長期間,塔列蘭利用當時貪污惡風,濫用職權,向外國人伸手要“甜頭”。他的納賄自此開始,直到80歲退休為止,從不間斷。但作為外交部長,他也從此開始施展外交才能,為改革法國外交部工作,特別是后來在公開的、秘密的無數次外交談判中,為法國作出了貢獻。
由于督政府腐敗無能,政局動蕩不穩。塔列蘭看到法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物,而在鎮壓王黨叛亂中嶄露頭角的拿破侖·波拿巴將軍正是這樣一個人物。于是他開始接近波拿巴;波拿巴也感到塔列蘭將會成為他日后政治角斗場上的重要助手,兩人很快成為密友。
1797年夏秋,督政府發生危機,保王黨又陰謀叛亂。塔列蘭在同波拿巴私下商量后,波拿巴就由意大利派奧熱羅將軍回巴黎,支持巴拉斯,發動了果月政變(1797年9月4日),穩定了局勢。但督政府依然效率很低。1799年7月,為了準備推翻督政府的政變,塔列蘭借故辭職。
1799年10月,拿破侖·波拿巴從遠征埃及中趕回,與塔列蘭等人密謀了20多天后,于11月9日發動了霧月18日政變,推翻了督政府。塔列蘭又被任命為外交部長。
拿破侖統治期間,塔列蘭作為執政府的外交部長和后來帝國的外交大臣,只是忠實執行拿破侖的個人決策,并把拿破侖的軍事勝利用外交文件的形式去加以確定、鞏固下來。塔列蘭思考周密,善于隨機應變,能夠在復雜的外交糾葛中立即找出解決辦法,因此深受拿破侖的賞識,認為他是大臣中最聰明的人。
為拿破侖服務期間,是塔列蘭一生飛黃騰達的高峰。他是外交部長(1799—1804)、外交大臣(1804—1807)、宮廷侍衛長(1804—1814)、意大利領地貝尼汪特親王(1806年封)。他生活豪華、仆役成群。除優厚的薪俸和不斷的賞賜之外,變本加厲的貪污受賄,更使他的家庫堆滿黃金。拿破侖對外大肆掠奪, 重劃歐洲地圖,使塔列蘭有充分的機會敲詐上門求他辦事的歐洲大大小小的國王和公侯,以滿足自己的貪欲。另外,一些大國要和法國正式簽訂條約,也得送給他酬勞。
可是,拿破侖無限制的侵略戰爭,也使塔列蘭忐忑不安。他預見到皇帝不可遏制的建立世界帝國的欲望,只會把帝國葬送。1807年8月10日,正是拿破侖帝國最輝煌鼎盛的時候,塔列蘭突然辭去外交大臣之職。但是這位狡猾的寵臣,依然恭執臣禮,像往常一樣,不說一句拿破侖不愛聽的話,他照樣恭維拿破侖的每次勝利,照樣享受拿破侖賞賜的榮華富貴。他還是宮廷侍衛長,貝尼汪特親王,而且又被封為大副選侯(1807年封)。
塔列蘭預料不出幾年拿破侖就要垮臺,他辭職后,并不是消極地旁觀這一趨勢的發展,而是積極促使它加速到來。他暗中開始叛變自己的恩主。
1808年,被西班牙人民抗法戰爭所困的拿破侖,要求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去德意志的愛爾福特會面結盟,以顯示法俄同盟的鞏固性。離不開塔列蘭的拿破侖,在1808年9月到愛爾福特去時,又把這位下了臺的外交部長帶去。他當然沒想到,他帶去的是一個內奸。他給塔列蘭創造了叛變他的絕好機會。就在這時,塔列蘭開始了他一生中多次看風使舵的最重要一次投機。
亞歷山大一世在打了敗仗、簽訂了丟臉的提爾西特和約之后,對拿破侖既恨又怕,被迫到愛爾福特同他會面,心緒十分不佳。但是塔列蘭的行為卻使亞歷山大受到意外的鼓舞。一天晚上,塔列蘭偷偷去見亞歷山大,用極為文雅的語言,表達他愿意為推翻拿破侖而充當沙皇奸細的心意。從這天起,他賣身投靠沙皇,一心為搞垮拿破侖而暗中活動。他通過沙俄駐法大使涅謝爾羅德,給俄國提供情報,并每次都是當場賣得高額金錢。不久,他又同奧國首相梅特涅暗中勾結。從他叛變的這天開始,只經過6年,拿破侖帝國就崩潰了。
1813年10月,第六次反法同盟軍和法國軍隊在萊比錫大戰三天,拿破侖遭到慘敗。但是拿破侖不甘心失敗,繼續奮戰。1814年3月17日,塔列蘭派密使到同盟軍之營,在給亞歷山大的信中提出一條錦囊妙計,建議同盟軍不要去追趕還在遠處打仗的拿破侖,而是立即進攻巴黎。25日黎明,同盟軍果真掉過頭來,向巴黎進發。
1814年3月31日上午,同盟國10萬大軍進入巴黎。在法國政權癱瘓時刻,塔列蘭成了眾目所矚的重要人物。同盟軍頭子亞歷山大一世住到塔列蘭的豪華府邸里,普魯士國王、俄國外長、奧國代表都來到這里,同塔列蘭一起研究決定法國未來的命運。塔列蘭堅持復辟波旁王朝,要讓被革命處死的路易十六之弟、流亡中自稱路易十八的普羅旺斯伯爵回來作國王。他要求同盟國君主會議發表聲明,不再與拿破侖及其家族成員進行談判。他的堅決態度頗得到馬克思的肯定。馬克思曾說:“當巴黎被占領時,有些人主張擁立拿破侖的兒子為國王,同時任命一個攝政政府,另一些人則主張擁立貝爾納多特①,還有一些人主張擁立路易一菲力浦②。可是達來朗回答說:‘不是路易十八,就是拿破侖,這是原則,其他一切都是陰謀’。”③馬克思當然不是喜歡波旁王朝復辟,而是贊揚塔列蘭的判斷力。因為當時無論是貝爾納多特,還是路易-菲力浦都沒有什么基礎去當法國國王,而立拿破侖的3歲兒子為王,任命攝政政府,早晚又逃不脫拿破侖的控制。法國資產階級在20年連續戰爭之后,急需一段和平穩定時期,以鞏固在大革命時期和拿破侖時期取得的勝利,如果讓歐洲專制君主們不能一致接受的人來統治法國,法國的穩定必然成為泡影。
為使拿破侖徹底垮臺、確保波旁王朝復辟和保全法國國土,塔列蘭做了一系列工作。就在1814年3月31日這天,他同俄國大使涅謝爾羅德一起代亞歷山大起草了《告巴黎人民宣言》,聲明同盟國不再同拿破侖·波拿巴及其家族成員進行談判;立國王的事,將尊重法國人民的意愿;在法國有了君主之后,同盟國軍立即撤走;同盟國一如既往尊重法國在歷代合法國王統治下的領土完整,并承認與保證制訂憲法;元老院將任命臨時政府,起草憲法等等。4月1日,塔列蘭以帝國大副選侯身份召開元老會。元老會廢除了原來的憲法,任命了以塔列蘭為首的臨時政府。第二天,元老院和立法院宣布拿破侖統治告終。4月6日,拿破侖簽署退位詔書,不幾天就被送往厄爾巴島。波旁王朝的復辟得以實現。
4月23日,在與同盟國談判簽訂和約的過程中,塔列蘭爭取到一個預備條約。這個預備條約規定:法國將1792年國界外的法國占領軍撤回到1792年國界以內;同盟軍也主動撤軍到同樣的疆界以外。
1814年5月13日,由于塔列蘭策劃波旁復辟有功,也由于保王黨中缺乏人材,路易十八又任命塔列蘭為外交大臣。塔列蘭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和同盟國締結和約。依照《告巴黎人民宣言》和預備條約的精神,1814年5月30日,正式簽訂了巴黎和約。和約規定:法國保留1792年疆界以內的國土以及少數占領的土地;法國不再支付賠款,也不必歸還從各國博物館搶來的藝術品。
為爭取恢復法國的強國國際地位,塔列蘭率代表團參加了1814年到1815年7月的維也納會議。他竭力利用反法同盟國之間的矛盾,保衛法國的利益。他利用會議提出的所謂“正統主義原則”,來捍衛資產階級的法國。這個原則的內容是:歐洲各國都恢復到1792年法國革命戰爭開始前的疆界,法國革命時期和拿破侖統治時期被推翻的各國“正統的”王朝一律恢復。這個原則,使得已經沒有武裝能力保衛自己領土完整的法國免于被瓜分,現在又被用來遏止普魯士和俄國擴張領土的野心。他擠進了當時壟斷維也納會議的英、俄、普、奧四強會議,使它變成五強會議;他使會議承認巴黎和約,確保法國基本疆界,并在1815年1月3日同奧地利、英國代表秘密簽訂了反對俄普的條約,打破了反法聯盟。他同奧、英代表一起,雖然在反對沙俄吞并波蘭的斗爭中失敗,但在阻止法國的世仇普魯士鯨吞薩克遜王國的問題上,卻取得了相當大的勝利。
拿破侖從厄爾巴島卷土重來、短期執政的“百日政變”失敗后,塔列蘭再次組閣并兼任外交大臣。他于1815年9月與同盟國制訂了第二個巴黎和約。這個和約雖然比第一個和約苛刻些,但仍按照“正統主義原則”,使法國保留了1790年的國土。不久,再次復辟的波旁王朝開始了對革命分子和波拿巴分子的清洗和屠殺。1815年9月24日,塔列蘭被迫辭職。
在辭職后的15年中,塔列蘭沒有機會重返政界。他閑居在家,開始寫《回憶錄》,同時不忘找機會撈取金錢,把從國家檔案中偷出來的拿破侖的部分信件出賣給奧國首相梅特涅。
1824年,路易十八病死,更加反動和昏庸的查理十世即位。塔列蘭又預見到波旁王朝的覆滅,便逐漸接近自由資產階級分子。1829年起,他同奧爾良公爵路易一菲力浦接近。因為他看準了此人是未來奪取政權的大資產階級需要的人。
查理十世的專制統治的結果,爆發了1830年七月革命。起義成果為大資產階級篡奪。塔列蘭支持大資產階級擁戴的路易-菲力浦宣布為法國國王。七月王朝建立后,這位老資格的外交家東山再起,擔任駐英大使。他竭力建立和維護英法友好關系,以鞏固七月王朝的國際地位。在處理從荷蘭分立出來的比利時的獨立問題上,塔列蘭起了很大的作用,使比利時得以按照民族的意愿獲得獨立,也為法國爭取到一個重要的友好鄰國。
1834年11月,80歲的塔列蘭請求退休。1838年5月17日,塔列蘭病逝在自己的宅邸里。在他死前,羅馬教皇赦免了他,他同教會和解,接受了神甫的終臨祈禱。
塔列蘭漫長的一生,是在資產階級同封建殘余勢力為爭奪政權而生死搏斗中度過的。在這場資產階級終于取得勝利的斗爭中,從沒落的貴族階級中分化出許多有才能的人物來為資產階級服務,塔列蘭就是其中之一。塔列蘭有相當準確的政治預見性和善于迅速處理錯綜復雜的外交事務的能力,是一個外交談判的能手。在有名的維也納會議上,他為戰敗的法國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塔列蘭個人品質卑劣,他把自己曾為之服務的統治者和政治集團依次一個個叛賣掉,一直為世人所不齒。但他的政治活動客觀上順應歷史潮流的發展,符合上升的法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和法國的民族利益。因此,塔列蘭可以說是資產階級早期杰出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上一篇:培根
下一篇:塔夫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