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膛頂著火,我狂野而寂靜,
悄悄潛行在荒野間;
到處都見你可愛的面影
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
此刻,你一定溫柔而寂靜,
漫步在山谷和田間,
唉,我瞬間就消散的面影
竟沒有在你眼前一閃?
你就不想想此人——他漫游世界,
滿懷煩悶和悲哀,
他東游西走,漂泊不歇,
只因無緣和你同在。
可是只要我一想起你,
就像是凝望著月亮出神,
不知怎的就出現了奇跡——
我就感到一片寧靜和平。
(飛白譯)
【賞析】
《獵人的晚歌》也是歌德狂飆突進時代的作品。為了更好地理解此詩,必須提及與該詩創作有關的女子莉莉。
1775年元旦,青年歌德認識了17歲的少女莉莉,一見鐘情,很快就在春天訂了婚。但因雙方家庭、習俗、信仰都有距離,詩人歌德感到不能在莉莉的銀行家的家庭環境和社交場中沉淀下來,他訂婚后不久又發生動搖,不告而別地到瑞士去旅行了,隨后,終于在秋天解除了婚約。《獵人的晚歌》便是這種矛盾心情的反映。
獵人,就是詩人自己,因心情煩亂而東游西走,以打獵排遣。“晚歌”,是以德語構詞法組合的復合名詞,即“晚上的歌”,而并非“挽歌”。
獵人晚上漫游在荒野之中,他雖然有意遠離了戀人,卻離不開她的面影。從這兒引發出一系列矛盾對照的描寫。首先是“到處都見你可愛的面影”和“我瞬間就消散的面影”的對照,第一、二節詩就建筑在這一對照的基礎上,每句詩都是互相對稱的。其次是狂野漫游與寂靜思念、“無緣和你同在”與難以忘情的對照,這是第三、四節詩的基礎。詩人處在這種煩亂的心緒中,只能把思念與對月亮的凝望等同起來,把情感融化到自然崇拜中去,以求心靈的和平。
這首抒情詩表現了狂飆突進運動的基本特色。正如狂飆突進運動前夕萊辛的美學著作《拉奧孔》所預示的,古典主義靜止和均衡的觀點將讓位于情感和行動的詩學,歌德這一階段的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和抒情詩都體現了情感的、沖動的、幻想的、個性解放的和回到自然的因素。
與小說中的維特相比,歌德更有自制力,更有積極的生活理想。歌德在陷入情網與煩亂之時,曾數次像這樣斬斷情絲,追求自由。雖然詩人對自己的負心也曾一再表示自責,但他不同于一般的負心公子——作為啟蒙主義思想家的歌德,懷著對人生的巨大熱情,從兒女情長的小天地走向了更加宏大的探索。
(飛白)
上一篇:《獄中致愛爾西婭·勒夫萊斯》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獻給卡瑪里那城的普騷米斯的頌歌·品達》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