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慕洛·貝坦科爾特(Romulo Betancourt,1908—1981),委內瑞拉民主行動黨創始人,共和國前總統,被稱為當代委內瑞拉的“民主之父”。
1908年2月22日,貝坦科爾特出生在委內瑞拉米蘭達州瓜蒂蕾鎮一個中等資產階級家庭,父親路易斯·貝坦科爾特是加那利群島人,母親比希尼婭·貝略是委內瑞拉人。他誕生的當年,委內瑞拉開始了胡安·維森特·戈麥斯的軍事獨裁統治(長達27年)。貝坦科爾特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度過青少年時期。
貝坦科爾特在家鄉念完小學,14歲隨家庭遷到首都,進入加拉加斯中學學習。18歲入中央大學攻讀法律,靠課余時間到中學任教維持學業。在學生時代,他創作過短篇小說,同他的中學校長羅慕洛·加列戈斯一起辦過刊物;并閱讀了大量文藝書籍,包括不少“禁書”。他最推崇俄國民粹主義者列昂尼德斯·安德烈耶夫的小說《薩沙·葉戈列夫》,委內瑞拉反獨裁戰士何塞·拉斐爾·波卡特拉①寫的小冊子《戈麥斯——美洲的恥辱》。前者描寫俄國青年反抗沙皇專制統治的事跡;后者揭露戈麥斯迫害政治犯的罪行。貝坦科爾特后來回憶說,這兩本書“打開了我們的眼界”,成了“我們的圣經”。
在拉丁美洲群眾反獨裁斗爭的影響下,1927年委內瑞拉重建了大學生聯合會。1928年2月6日,該聯合會舉辦學生周活動,貝坦科爾特被推舉為講演人之一。他以“被上帝遺忘和遭受痛苦的可憐的人民”的名義發表演說。他回顧了1810年的解放業績,抗議政府踐踏自由的權利,號召人民反對獨裁為自由而斗爭。學生周結束后的第二天,貝坦科爾特和三名學生領袖被當局逮捕。這激起了廣大學生和各界人士的廣泛抗議,反獨裁斗爭遍及全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的學生領袖。貝坦科爾特出獄后,立即投入當年4月7日發動的攻打圣卡洛斯兵營的戰斗①。失敗后,他扮成碼頭工人,秘密逃往加勒比海的荷屬殖民地庫臘索島,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流亡生活。
流亡國外期間,貝坦科爾特先后到過墨西哥、多米尼加、特立尼達、波多黎各、哥倫比亞和哥斯達黎加等地。所到之處,他發表演說,撰寫文章,揭露戈麥斯的獨裁統治。他還四處匯集資金,招募人員,想仿效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組織遠征隊,打回委內瑞拉,推翻戈麥斯獨裁統治。在幾次遠征失敗后,他拋棄了這種武裝進攻方式,試圖通過創建政黨來領導奪取政權的斗爭。
1930年,貝坦科爾特帶著一個手提式打字機和一包換洗的衣服,到達哥倫比亞的巴蘭基利亞市。他同勞爾·萊昂尼②等委內瑞拉流亡青年一起組成了一個左派革命小組(ARDI)。他們參照1910—1917年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期間制訂的“阿亞拉計劃”,結合委內瑞拉實際情況,起草了“巴蘭基利亞計劃”,作為革命小組的政治綱領。
“巴蘭基利亞計劃”分析了委內瑞拉的歷史發展和現實的社會結構,提出了一個政治規劃和行動綱領。主要內容有:由文人管理公共事務,在立憲時期之前,不準任何軍人參加政府機構;懲辦戈麥斯等政治犯,沒收戈麥斯及其追隨者的財產;保障思想、言論、集會和結社自由,保護勞動者不受資本家的虐待;修改政府同國內外資本家簽訂的協定和租讓合同,不乞求貸款,實現石油資源國有化,由國家或市政當局控制公共事業;在一年內召開立憲大會,選舉臨時政府,修改憲法和其他法律,頒布必要的法令,以解決政治、社會和經濟問題。上述計劃于1931年3月22日公布之后,貝坦科爾特的支持者把它看成是委內瑞拉新獨立革命中的“新卡塔赫納宣言或新牙買加來信”①。
三十年代前半期,貝坦科爾特在哥斯達黎加流亡期間,曾經參加過創建哥斯達黎加共產黨的活動。后因堅持反對參加共產國際被開除。
1935年12月,獨裁者戈麥斯病死,接任總統的洛佩斯·孔特雷拉斯為形勢所迫,開放黨禁,給流亡者以自由。1936年初,貝坦科爾特從哥斯達黎加回國,投入建黨活動。他與萊昂尼一起,以左派革命小組為基礎,聯合一些教師、作家、工人、學生和小商人等,建立了委內瑞拉組織運動;以這個組織為核心,聯合共和進步黨(共產黨人的組織)、大學生聯合會、工人陣線等共同組成人民陣線性質的組織——國家民主黨,貝坦科爾特任黨的組織書記。該黨的目標是建立真正民主政權,保障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自由。
國家民主黨向首都聯邦區政府申請注冊時遭到否決。1937年初,洛佩斯政府宣布解散參加國家民主黨的所有組織,并下令驅逐其中的40多名領導人,貝坦科爾特被迫轉入地下活動。1938年初,共產黨人因思想和路線分歧離開了國家民主黨。2月14日,國家民主黨發表宣言,宣布它是一個革命的、民主的、反帝的和多階級的政黨。在貝坦科爾特主持下,國家民主黨于1939年9月召開全國會議,通過了政治和土地提綱以及黨的綱領和章程。該黨提出,必須在委內瑞拉實現國家民主化,廢除大莊園制,逐步把石油和鐵礦收歸國有。它強調,只有一個多階級的民族主義政黨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這些任務。會后不久,貝坦科爾特因組織工會活動被迫逃亡,曾在智利和阿根廷一些大學任教。直到1941年初才被允許回國。
1941年洛佩斯總統任職期滿。官方欽定的總統候選人伊薩亞斯·梅迪納·安加里塔在競選中獲勝。貝坦科爾特利用新總統就職機會,積極謀求國家民主黨的合法地位。5月13日,貝坦科爾特等人決定將該黨改名為民主行動黨。9月13日,在加拉加斯新馬戲院召開萬人大會,宣告民主行動黨正式成立。貝坦科爾特在會上指出:“民主行動黨是為創造歷史而誕生的”,它“希望成為并且一定會成為聯絡所有委內瑞拉愛國者的基石”。
民主行動黨成立初期,貝坦科爾特在黨的組織和宣傳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為了實現“每一個縣、每一個市鎮都要有黨組織”的目標,在1941到1945年期間,他逐鎮逐村地進行考察,接觸各方面人士,了解他們的要求。1942年6月,在民主行動黨第一次全國會議上,確立了貝坦科爾特和加列戈斯等人的領袖地位。1942年和1943年先后創辦了黨的機關刊物《民主行動》(周刊)和《國家報》(日報),貝坦科爾特經常撰寫社論,宣傳該黨的綱領和政策。隨著形勢的發展,貝坦科爾特又領導民主行動黨開展勞工運動。1944年,該黨獲取了組織勞工運動的控制權;1945年又掌握了大多數地方工會,民主行動黨成了全國第一大黨,貝坦科爾特成為黨的終身主席。
1945年10月18日,貝坦科爾特聯合一批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梅迪納政府,建立革命執政委員會。貝坦科爾特任委員會主席。1947年7月5日,在貝坦科爾特主持下通過了一部比較民主的新憲法。憲法規定,18歲以上的男女公民都有選舉權(過去21歲以上的男性公民才有選舉權);總統由全國人民直接的秘密普選產生(過去總統由議會選舉)。1947年12月,舉行委內瑞拉歷史上第一次大選。1948年2月15日,貝坦科爾特把政權移交給當選總統羅慕洛·加列戈斯。
11月24日,國防部長卡洛斯·德爾加多·查爾沃德和總參謀長馬科斯·佩雷斯·希門尼斯為首的軍人集團,在美國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加列戈斯政府。委內瑞拉再次陷于獨裁統治。民主行動黨被解散。貝坦科爾特第三次流亡國外,長達10年之久。他先后在美國、古巴、哥斯達黎加和波多黎各等地,以各種方式揭露和譴責希門尼斯的獨裁統治。
在反對希門尼斯獨裁政權的斗爭中,委內瑞拉國內主要政黨逐漸聯合起來。1957年10月,民主行動黨、基督教社會黨、共和民主聯盟和委內瑞拉共產黨共同組成反獨裁斗爭統一戰線組織——愛國委員會。12月,貝坦科爾特同除共產黨以外的上述三個資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人在紐約聚會,商議反對希門尼斯的共同行動。1958年1月23日,委內瑞拉人民在愛國委員會領導下發動起義,推翻了希門尼斯獨裁政權。
貝坦科爾特回國后立即投入競選活動。1958年10月,貝坦科爾特與其他資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人在蓬托菲霍會晤,達成如下協議:未來的選舉中,任何一個勝利者都將得到其他黨的支持,共同組成聯合政府。在12月的大選中,貝坦科爾特當選為總統。1959年2月13日宣誓就職,組成民主行動黨、基督教社會黨和共和民主聯盟三黨的聯合政府。1961年1月23日,頒布了“委內瑞拉共和國憲法”,規定實行代議制民主和多黨制,總統不得蟬聯,軍隊是“非政治性機構”等等。
貝坦科爾特任總統期間,委內瑞拉進行了一系列經濟改革:制定發展國民經濟計劃;建立委內瑞拉石油公司和委內瑞拉瓜亞納公司;頒布土改法并在全國實行土地改革;同中東主要產油國一起創建石油輸出國組織,以保護第三世界產油國的利益,等等。
在政治方面,除推行代議制民主外,貝坦科爾特執政初期,曾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粉碎了多次右派的政變陰謀。后期,由于恐懼人民革命運動,貝坦科爾特政府鎮壓了委內瑞拉共產黨和其他革命組織領導的斗爭。
在對外政策方面,貝坦科爾特執行被人們稱為“貝坦科爾特主義”的外交政策,其特點是不承認拉丁美洲各國通過政變上臺的軍政府。在他任職期間,委內瑞拉先后斷絕了同薩爾瓦多、阿根廷、秘魯、多米尼加、洪都拉斯和厄瓜多爾的外交關系。由于貝坦科爾特在拉美堅持反獨裁立場,多米尼加的獨裁者特魯希略曾指使有關人員對他進行暗殺活動。1960年6月,貝坦科爾特乘坐的汽車在加拉加斯大街上被炸,險些喪命。
1964年3月12日,貝坦科爾特任期屆滿后,把權力移交給當選總統勞爾·萊昂尼。從1965年起,他到歐洲旅行,先后定居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瑞士首都伯爾尼。1972年回國時,國內面臨大選,他公開宣布不再當民主行動黨的總統候選人,得到黨內外好評。此后,他一直是民主行動黨的主要決策人,他的政治傾向對民主行動黨政府有重大影響。1978年2月,當貝坦科爾特70歲生日和從事政治活動50周年的時候,委內瑞拉政府和各界人士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出版了紀念文集。
1976年5月,貝坦科爾特主持在加拉加斯召開的歐洲和拉丁美洲社會黨、社會民主黨領導人會議①。會議通過了“加拉加斯宣言”。宣言的中心內容是主張拉美各國選擇民主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它譴責“右的或左的獨裁政權”,反對“任何類型的帝國主義和外國干涉”,主張代議制,支持“各國經濟權利與義務憲章”和地區一體化運動。
貝坦科爾特著作很多,其中《委內瑞拉:政治和石油》一書影響最大。此書于1956年在墨西哥第一次出版,后來在委內瑞拉三次再版;在這部著作中,貝坦科爾特闡述了他的政治實踐與經濟思想,其要點是逐步實現石油國有化。他的經濟思想成了委內瑞拉進行經濟現代化建設的主導思想。
其他重要著作還有:《我們擁護誰?反對誰?》(1931年)、《一個被出賣的共和國》(1937年)、《委內瑞拉問題》(1940年)、《泛美主義和獨裁》(1953年)、《思想和行動》(1954年)、《立場與學說》(1958年)、《爭取拉丁美洲的民主化和一體化》(1967年)、《委內瑞拉:石油的主人》(1975年)、《委內瑞拉的石油》(1976年)等。
貝坦科爾特曾獲得美國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路德大學和波多黎各泛美大學的榮譽博士稱號。
1981年9月28日,貝坦科爾特病逝于紐約。委內瑞拉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
上一篇:貝利撒留
下一篇:貝奈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