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一死,天使們的處境就尷尬了。他們突然間被一個基本的問題纏繞住了。你可以試圖去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 當這個問題涌進天使的意識,困擾他們,用可怕的力量緊緊抓住他們,他們的表情如何呢?這個問題就是:“天使是什么?”
由于對提問陌生,對恐怖不習慣,對孤獨準備不足,天使們(我們猜想)陷入了絕望之中。
天使“是”什么,這個問題有相當長的歷史。比如,斯維登堡就曾和眾多天使交談過,還把他們告訴他的話忠實地記錄了下來。斯維登堡說,天使長得像人類?!疤焓褂兄说男螤?,或者就是人,這個我已經看見過上千次了?!比缓笥终f:“根據多年的經驗,我可以說天使的形狀整個就是人,有臉、眼睛、耳朵、身體、胳膊、手和腳……”但誰也無法用肉眼看見天使,除非是用靈眼。
關于天使,斯維登堡還有許多可說,而且都是最有意思的: 從不允許一位天使站在另一位天使后面,看著他的后腦勺,因為這樣會干擾從主那兒涌來的真和善;天使們擁有東方,主在那兒被看作是太陽,永遠在他們的面前;還有,天使們穿的衣服是依他們的聰明的程度而定的?!八麄冎凶盥斆鞯模恍┐┲W光的衣服,仿佛有火焰在跳躍;而另一些則穿著亮晶晶的、光彩奪目的衣服;不太聰明的穿著白閃閃的衣服,有的白衣服有光彩,有的沒有;更不聰明的穿的是各種顏色的服裝。但天堂最中心的那些天使不穿衣服。”
所有這些說法(大概)已經過時了。
古斯塔夫·戴維森,在他那本實用的《天使辭典》中,把許多關于天使的知識收集到一起。他們還有名字: 埃呂巴特爾天使、弗里亞涅天使、蓋普天使、哈提法斯天使(華美服飾的天才)、默默天使(一位失足的天使)、麥克特羅天使、奧爾天使、拉希天使、桑達爾豐天使(比步行500年的旅行還要高大)、斯麥特天使。戴維森還進行了分門別類: 顫抖天使,他們守護在天座的周圍;吼叫大師和吶喊大臣,他們的任務是贊美;還有信使、調停者、觀察家、警告者。戴維森的《辭典》是一本非常巨大的辭書,僅書目就列了1 100項。
對以前的天使意識,約瑟夫·萊昂斯做過極其生動的描述(這篇論文的題目是《天使的心理》,發表于1957年)。每位天使,萊昂斯說,對他自己和其他天使的所有情況都了如指掌?!皼]有天使會提出問題,因為問題是由于不知道,或有點意識到不知道造成的。天使不可能好奇;他沒什么可好奇的。他也不可能有疑惑。了解了一切該了解的,需要了解的世界在他的眼里肯定是一系列有序的事實,完全在他的身后,完全是固定不變的,由他控制……”
但這點也已經過時了。
有意思的是,關于天使的論述,往往是關于人的論述。這些主題是相關聯的。所以,我們最終了解到,萊昂斯其實寫的不是天使,而是精神分裂癥患者——通過乞靈于天使來思考人類。有關這個主題的許多論述都是如此——當天使們開始考慮他們和宇宙的新關系時,當各種相似物(天使更像翠鳥?還是更像人?還是更像音樂?)都列出來時,我們估計這一點對他們也是有效的。
我們還可以估計,天使們曾經試圖從功能角度給自己下一個定義。天使干什么,他就是什么。所以有必要調查一下新的角色(你想起來這不是純粹的思考)。當哀歌在天使的時代內持續了成千上萬年之后,一位天使提出,唱哀歌是天使們永恒的工作,而愛慕只是過去的事情。和他們以前的職業,即葛勞麗斯不停的吟唱正相反,哀歌采取的形式是沉默。但沉默不是天使們的本性。
相反的觀點認為,天使的工作是去證實混亂。關于混亂的存在有五大證據,其中第一個便是上帝不在了。其他四個肯定也能找到。界定和描述,如果要做到足夠好,可以成為天使們永遠從事的工作,正如人類的神學家們正在從事相反的工作。但天使們對混亂沒有多少熱情。
由于是天使們考慮到的最激進的,因此也就是最嚴肅的觀點是拒絕——他們可以遠離存在,不去存在。這一行為能給天使們增加巨大的尊嚴,但被認為是一種精神驕傲的表現。拒絕于是被否決了。
還有其他的建議,有的更加微妙復雜,有的不太微妙復雜,但沒有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
我在電視上看見過一位著名的天使,他的衣服閃著光。他談了天使們現在的狀況。天使們,他說,在某些方面像人類。他感覺到愛慕問題是中心的問題。他說,天使們曾經有一段時間試過彼此愛慕,但最后發現這“不夠”。他說他們正在繼續尋找一條新的原則。
(王偉慶 譯)
【賞析】
“關于天使的論述,往往是關于人的論述”,寫的其實都不是天使,而是精神分裂癥患者——通過乞靈于天使來思考人類。巴塞爾姆很明確地告訴我們,他論天使實際上是論人類。上帝一死,天使發現問題隨之而來。它首先要問:“天使是什么?”人跟著也會問:“我是誰?”“我在哪?”“我去哪?”上帝活著的時候,原本都不是問題?!皼]有天使會提出問題,因為問題是由于不知道,或有點意識到不知道造成的。天使不能好奇;他沒什么可好奇的。他也不能有疑惑。了解了一切該了解的,需要了解的世界在他眼里肯定是一系列有序的事實,完全在他的身后,完全是固定不變的,由他控制……”一切皆由上帝安排。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宇宙論學說認為,宇宙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天體系統,月亮、太陽、行星、恒星都圍繞著地球旋轉,而在離地球最遠的恒星的外側,還有一個最高的存在——神。類似的宇宙論體系通過基督教固定下來,長期被幾乎所有的西方人所虔信??梢哉f,西方人從古希臘到18世紀末都生活在次序井然、穩固、完美的宇宙圖景中。在這個體系里,一切都可以獲得解釋,一切的人類行為都指向同一個終極目的?!疤焯谩獕m世—地獄”的三元體系告訴人們來自哪里,又應當走向何處。塵世雖然不是最美好的,但人的活動是完整的,你知道你應該怎樣做事。因為人人都是一直這樣做,勞動過程中所釋放的能量和得到的勞累,仍然具有某種意義,這種意義來自一個更廣大的宗教或神話框架。最終可以回到天堂這個極樂世界中去,正如那些犯了罪的人要在地獄中遭受折磨一樣。生活在這樣一個穩定的世界圖景中的人,即使歷經苦難也會感到堅定,因為他在宇宙中的位置是明確的,他的行動與神相聯系并被后者賦予意義。這種穩定感甚至使生活在18世紀的康德提出了“無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觀點。他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其目的:“沒有東西是無用的,是沒有目的的。”
但是到了19世紀末期,一個可怕而富有解放性的聲音在歐洲響起:“上帝死了!”尼采,這個給整個西方帶來戰栗的偶像破壞者,對所有人說: 上帝死了,因為他根本就沒存在過,寄希望于上帝等于寄希望于虛無。完美宇宙也就崩潰了。人突然發現自己無緣無故、無依無靠、沒有目的和意義地生活在赤裸裸的天地之間,或者說,他們由上帝的寵兒一下子變成了“流浪者、孤獨者、流亡者,無家可歸、漂泊不定、不得安寧的個人”。個人的發現并不是自我的幸福,突然脫離神性帶來的是精神分裂,不存在任何中心。人的存在成為若干隨時間流逝的碎片,處于不屬于任何集體的人的精神狀態,離異感和孤獨感使人陷于不斷焦慮和不安中。
上帝并不是突然就死去的,正如人類最初的造神一樣。神最終是毀于人類自身,這種毀滅帶來了進步也帶來痛苦。人類對自我、對神及宇宙的認識伴隨著一系列弗洛伊德所說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的日心說使現象非神秘化以后,人們不斷地發現地球在宇宙中究竟是處于怎樣一個地位,到今天已經證明了地球不過是無限宇宙中太陽系的一顆小行星。達爾文的進化論使人的生命的價值不斷減低,成為一種物質的偶發現象。人們不再相信存在必須依靠某種目的或重點,這樣關于人的生命和人的歷史的思考也必然受到影響,而且對人的理性的信念也同樣受到局限。終于,弗洛伊德提出,我們的理性意識也不再是世界的中心,正如地球圍繞太陽轉一樣,我們的理智和行為是圍繞另一個隱藏的現實轉的,那就是無意識,而且誰也沒見過無意識,無法通過自我反省來發現無意識。更令人痛苦的是,這說明我們感知的很多現象不過是個假相。加繆也說:“一個能用理性方法加以解釋的世界,不論有多少毛病,總歸是一個親切的世界??墒且坏┯钪嬷虚g的幻覺和光明都消失了,人便覺得自己是個陌生人。他成了一個無法召回的流浪者,因為他被剝奪了對于失去的家鄉的記憶,而同時也缺乏對未來世界的希望;這種人與他自己生活的分離、演員與舞臺的分離。”
上帝死了,人怎么辦?“重要的不是上帝之死這個事實,而是這個事實所帶來的后果”。面對混亂的世界,人該做些什么?天使們努力給自己定位,他們在探索和嘗試新的原則。對于有些人來說,上帝死了,人便有了更多的責任;對另外一些人來說,上帝死了,人就不再承擔任何責任。人類也有勇敢虔誠而慘烈的探索者,他們消解宗教的神圣,又想要成為一個失去神性的社會里的宗教,想要表現絕對的最終的真理。尼采瘋了,川端康成、杰克·倫敦、凡·高、海子則走向了自殺之路,這是人類孤獨而悲壯的探索的極端,這種極端的方式恰恰表現了人類自身價值的極端神圣,人會給自己的存在創造意義。
(劉穩妮)
上一篇:論人緣 [英國]布洛克
下一篇:論浪費 [羅馬尼亞]卡西安